無錫因水而興,依水而盛,內河水運發展在江蘇乃至全國都佔據重要地位。昨天,無錫唯一一座可通千噸級船舶的長江口門船閘錫澄運河新夏港船閘建設項目通過了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組織的竣工驗收,標志著錫澄運河最關鍵的入江“瓶頸”得以徹底打通,千噸級船舶從此在錫澄運河長江口門船閘安全暢行。
船民過閘時間縮至不到一天
昨天上午在江陰新夏港船閘調度站看到,北面是長江,南面是通往無錫的錫澄運河,江面傳來轟隆隆聲,隨著巨大的人字閘門緩緩打開,等候在閘門口的船舶緩緩駛入。在錫澄運河跑運輸35年的張日東正在等待過閘,常年與航道打交道的他感受到新船閘帶來的變化:“以前閘室流量小,一閘隻能通行兩艘船,加上排隊等待時間,要三四天才能通行。現在不一樣了,過閘時一閘可以通行六艘,平均不到一天就能過閘了。”
作為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錫澄運河南連京杭運河、北接長江,經江陰港通達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國家水運戰略通道。“船閘是保障船舶在不同水位間安全航行的通航建筑物。”江蘇省江陰船閘管理所所長耿昌偉說,由於長江和錫澄運河水位有落差,潮起潮落、枯水豐水,有時長江水位比內河水位高,有時比內河水位低,內外水位高低差最大時達四米多,船行此處多凶險,“通過船閘科學運行調度控制水位差,才能保障船舶在長江與運河之間平安地來去自由。”
錫澄運河原經黃田港入江的江陰老閘曾是無錫唯一的交通船閘,自1953年建成通航,承載著蘇南地區與魯、豫、皖以及長江中上游地區能源、礦建等大宗散貨的水運物流。保障船舶安全通航、沿江戰略物資高效流通60多年,船舶設計年通過能力共2070萬噸、保障300噸級及以下船舶過閘。隨著經濟的發展,錫澄運河江陰老閘2011年船舶通過量已增長到1.2億噸,過閘單船平均噸位達654噸,老船閘長期嚴重超負荷運行,成為無錫最大的水運通江瓶頸,枯水季節船民有時需焦灼地等上十多天才能過閘。
過閘船舶通過量創新高
新夏港船閘於2012年開工,2016年5月8日通航。市交通運輸局航道管理處副處長戴麗潔介紹,當時新夏港船閘是全國唯一一座採用新型結構的船閘,能保障1000噸級單船通過,船閘設計年船舶通過能力雙向貨運量為8346萬噸,是江陰老閘的4倍多。新船閘一個閘室可同時放6條千噸級船舶過閘,船舶通行速度大大加快。“以前限於老閘的通航條件,在京杭運河上航行的千噸級船舶不得不繞道至鎮江諫壁船閘入長江,現在千噸級船舶可從新閘直達長江,到上海入海,真正實現江海聯運。”
眼下正值主汛期,錫澄運河新夏港船閘也保障著區域防汛安全。耿昌偉介紹,新夏港船閘地處長江口門,是長江堤防的重要組成部分。船閘下游長江防洪大堤按2級堤防改建177米,按100年一遇防洪標准設計,防污大堤近年來經受住了長江洪峰的考驗。同時,升級整治后的錫澄運河泄洪斷面由原來的204平方米提高到344平方米,大大增強區域水量調蓄能力,進一步提升錫澄地區的防洪、泄洪能力。
據悉,新夏港船閘自試運行以來,常年有13個省(市)的船舶在此安全便捷過閘。截至今年5月底,船閘累計安全通行船舶數量82.7萬艘、通行船舶總噸位2.88億噸。其中,2019年船舶通過量219194艘約1.6億噸,通過的船舶艘數與通過量比2015年分別增長24%和59%,新閘比老閘每天平均多放行約150艘船舶,過閘船舶通過量屢創歷史新高,為長三角區域建材、煤炭、糧食、外貿物資等大宗物資的快捷順暢流增添了“水上高速”。(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