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點人員手持“籌子”巡堤。長蘆街道供圖。
長蘆街道防汛人員採用無人機智能巡邏。長蘆街道供圖。
入汛以來,長江、滁河水位一直居高不下、持續超警,南京江北新區長蘆街道依江帶河、水網密布,防汛防洪壓力愈來愈大。近日,長蘆街道採取“人防+技防”的防汛模式,筑牢防護牆。
傳承古法 百年“籌子”再啟用
7月14日中午,長江堤和滁河堤長蘆段上,防汛點人員手持“籌子”,開始了巡堤“第一跑”。“籌子”,是一種有順序編號的牌子,“籌子”約每2小時發出一次,“跑籌子”是長蘆地區一種古老的汛情巡查方法,已有近百年歷史。
得知啟動“跑籌子”,濱江村72歲的老奶奶趙秀芳回憶道:“我13歲時就參與過“跑籌子”,當時堤壩比較簡陋,每家每戶都會自發上堤壩巡查,保衛自己的家園。”
如今,10.6公裡的長江堤和20.98公裡的滁河堤上,24個防汛點位線狀排列,形成防汛閉環,點與點之間,奔走著巡堤員,他們手持“籌子”,從一個點送至下一個點,24小時從不間斷。據長蘆街道防汛指揮部技術組朱德生介紹:“‘跑籌子’的方法雖然古老,但卻獨具實效,這種老祖宗傳承下老的方法可有效區分責任堤段,確保堤壩一線晝夜有人巡查,密切關注險情變化。”
創新科技,無人機巡邏開新篇
“江邊逗留的小哥哥,注意啦!防汛期間,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在江堤游玩,盡快撤離到安全區域……”7月14下午,針對防汛中出現的居民在江邊逗留的情況,長蘆街道綜合執法大隊利用搭載擴音、航拍系統的無人機向群眾喊話,保護群眾安全。
無人機智能巡邏是今年防汛期間長蘆街道創新啟用的巡查方法,是街道社會治理模式轉變的效果運用。無人機巡邏既能全面監視江堤江面汛情動向,為街道防汛指揮提供數據和圖像支撐,又能及時制止汛期在江邊逗留的危險行為,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此舉豐富了往年“一腳水一腳泥”的巡堤方式,極大解放了人力物力,增大了巡查視野,實現了巡查無死角、智能化、全覆蓋。(劉宣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