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群眾的小小心願,由我們來圓。”
今年來,海安街道採用“線上+線下”的模式,通過居民自主反饋、入戶走訪、搭建微信互助朋友圈、網格長電話聯系等方式廣泛征集群眾“微心願”,並將其一一“點亮”,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讓全體居民共享街道發展的幸福成果。
“咱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設施是真齊全,為我們老年生活提供了豐富的娛樂休閑項目。但是我們現在年紀也大了,有時候累了就想找個地方休息休息,咱們這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能不能提供相關的服務設備呀?”復興社區海天國際小區的張大媽詢問。
群眾“微心願”,黨員幫點亮。4月初,忙碌的社區工作大廳迎來了一位老人,他蹣跚著腳步,走走停停。見到社區負責民政的工作人員,他喘著氣說:“我想捐個按摩靠椅,自己在家很少使用,想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每天來往這麼多老人,興許可以派上用場!”
老黨員於代昌已不是第一次來社區捐贈了,每次在家收拾東西,他都惦記著社區裡的其他老人是否可以使用。他說:“退休后,我的個人價值都體現在社區參與上了。”
鎮南社區的錢井發老人,由於行動不便,長期臥床,一日三餐成了他和老伴的大問題。他們的“微心願”是每天能有一份熱騰騰的午餐。
在了解了兩位老人的情況后,鎮南社區組織志願者們努力協調,通過“爸媽食堂”志願服務項目,為錢井發家庭提供愛心午餐。社區還組織志願者走進錢井發老人家,為他們進行心理疏導,與他們聊家常,分享歡樂時刻。
“每天吃的不一樣,今天是炸醬面,明天是扁豆面,還有米飯和紅燒肉,我最愛吃水面。”錢井發開心地說著,眉宇間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中大街社區借助黨員活動,面向廣大黨員征集“微心願”。社區為困難黨員馬德祺採購了U盤,方便他記錄日常生活﹔為社區老黨員王勤民採購了隨身聽,豐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困難群眾的心願其實很簡單,也許一頓普普通通的午餐,一次簡簡單單的聊天,就能給他們帶來滿足,帶來快樂。我們要做的就是為他們圓夢,讓愛心與溫暖在街道持續傳遞。”海安街道黨工委書記徐愛軍說。 (段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