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實施扶貧“八個一”工程 累計脫貧率100%

2020年10月12日16:12  來源:南通日報
 
原標題:海門:萬人幫萬戶 共走小康路

9日,國慶節后上班第一天,海門區審計局俞國權就來到結對的建檔立卡戶——余東鎮庄烈村何海林家,告訴他准備為其提供艾草種子、通過種植艾草幫助增收的好消息。

“十三五”期間,海門區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數8073戶,共13529人。海門開展“萬人幫萬戶、共走小康路”結對幫扶活動,實施“結對幫扶一刻不鬆、政策保障一戶不漏、健康扶貧一步不差、保險扶貧一個不落、就業扶貧一戶不漏、扶貧開發一著不讓、危房改造一刻不息、教育扶貧一個不少”的“八個一”工程,深化智志“雙扶”,“輸血”“造血”結合,扎實推進扶貧工作。截至目前,全區累計脫貧率達100%。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了鞏固脫貧成效,該區特別出台了《2020年扶貧工作要點》,強勢推進十項扶貧行動,增強脫貧的可持續性,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扶貧開發,產業助力脫貧增收

“感謝政府部門實施的光伏發電項目,每個月我們家不僅省下了電費,還多了賣電的錢,日子寬裕了不少。”9月底,常樂鎮建檔立卡戶樂聖家從電網部門領到8月賣電獲得的150余元收入。

樂聖家原是一名鐘表匠,妻子2006年發生車禍成為植物人。為了給妻子治病,樂聖家四處借錢,債台高筑。而后,為了更好地照顧癱瘓的妻子,他放棄了鐘表修理工作。失去了經濟來源,樂聖家一家一度陷入貧困。常樂鎮黨委政府獲悉樂聖家的困境后,對該家庭實施了山羊養殖與光伏發電兩種形式的開發式扶貧。通過幫扶,去年樂聖家全家的收入從建檔立卡時的人均收入不足7000元,達到了人均收入2萬元,高質量地達到了脫貧標准。

脫貧攻堅,“輸血”與“造血”需要“雙管齊下”。海門堅持精准扶貧不動搖,在南通地區扶貧開發投入資金最多。今年,全區各地各部門繼續提高開發式扶貧比例,且每年每戶投入的開發式扶貧資金不少於2500元。上半年,各地、各部門投入開發式扶貧資金345.3萬元。以產業引領脫貧致富,依托新型合作農場、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對低收入農戶增收帶動作用明顯的產業項目。繼續實施光伏扶貧、山藥種植、委托山羊養殖、元胡中草藥種植等產業扶貧項目9個,全年投入資金327.36萬元,預計帶動幫扶低收入農戶1046戶、2020人增收。

自2018年起,海門就在余東鎮試點光伏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區扶貧開發協會數據顯示,目前光伏扶貧模式已推廣至11個區鎮,策劃並資助建成光伏電站313座,713余農戶、31個村從中受益,每戶每年淨得收益1200至3000元,每村每年平均增加村營收入兩萬余元。

健康扶貧,開對藥方拔“窮根”

扶貧之路,最艱難的莫過於幫助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群眾。海門緊抓健康扶貧不放鬆,開對藥方拔“窮根”,為貧困戶走出困境保駕護航。自2018年起,海門開始為貧困戶免費辦理人生意外險和重大疾病及意外傷害住院補充醫療保險。

“貧困戶在碰到意外或遭遇重大疾病的情況下,除享受居民醫療保險(含大病統籌)和政府常規醫療救助外,還能夠獲得政府為低收入農戶購買的補充醫療保險賠付補助金,本人幾乎不需要支付可報銷部分的任何費用。” 區扶貧辦相關工作人員透露,海門還為每位建檔立卡低收入戶提供一張“綠色通道卡”,貧困戶去醫院就醫實施“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服務新模式,打破了以往患者在就醫時挂號、檢查等各個環節單獨繳費的傳統模式,極大方便了貧困人口的就醫看病。

持續推進低收入人口大病和慢性病的及時診治,將農村低收入人口納入醫療救助和階梯式救助保障范圍,也是海門健康扶貧的重要舉措。去年,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趙明興全年政策范圍內總費用35277.13元,通過基本醫療報銷、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以及因病致貧階梯式醫療救助,共獲補償救助33417.97元,其中階梯式補償了1671.36元,實際總補償率將近95%,實際年度醫療費用自付僅1859.16元,大大減輕了他的醫療經濟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海門還實現了政策范圍內低收入人口看病個人自付零費用。在實現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醫療救助保障范圍的基礎上,將低收入人口在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個人自付費用控制在政策范圍內住院總費用10%以內,且10%以內的個人自付費用由民政局兜底解決。

多方聯動,形成脫貧攻堅合力

推進智志“雙扶”,海門緊抓培訓就業不放鬆。為徹底實現低收入農戶家庭至少有1人外出務工目標,提高低收入人口的勞動技能和實用技術,今年區人社局對全區201名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開展了技能培訓,並對通過培訓的人員發放了養老護理、中式面點師等資格証書。同時,計劃年底完成150名有勞動能力低收入人口的推薦就業。今年36歲的梁徐沛因需獨自照顧殘疾的父親與正在上學的兒子,無法外出工作,在村裡推薦下,他參加了技能培訓獲得養老護理資格証書,並被推薦就業成為一名村裡的居家養老護理員。他表示:“這份工作按小時記工錢,不需要像上班一樣定時打卡,這樣我可以兼顧家人和工作了。”

推進部門聯動,實行科技支援。今年,海門深入實施鄉土人才“三帶”行動計劃,培育各類農村實用人才和創業致富帶頭人,對有技術需求的低收入戶實行一對一上門技術指導。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帶動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增收。目前,區科技局有3名科技特派員在崗開展相關工作﹔區農業農村局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為300多戶送去了致富技能。

海門是南通地區最早實施“一對一”幫扶的。從“十一五”開始,海門就開展“萬人幫萬戶、共走小康路”活動,全市近萬名黨員干部與建檔立卡低收入戶挂鉤結對,實行“一對一”幫扶。“十三五”以來,海門僅用於結對幫扶的資金就達到2億元,對脫貧攻堅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陳 靜)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