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洪澤湖漁民:守住一湖碧水 生活會更美好

2020年10月27日07:24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守住一湖碧水,生活會更美好

10月16日下午,淮安市洪澤區張福河村黨總支副書記化勇的手機響個不停。“小劉,快去碼頭准備一下,6位南京游客要來坐游船。”與船工對接好后,化勇告訴記者,夏秋兩季和每個周末是村裡最忙的時候,“有時一天能接待五六百位游客,村裡家家戶戶都上陣。現在搞生態旅游,比打魚掙錢多了。”

化勇今年45歲,在7個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家裡祖祖輩輩都是洪澤湖漁民。“至今,我還記得小時候和父母、哥哥姐姐一家9口人住在船上,每天開船撒網的生活。”然而,世代捕魚人的職業身份卻在化勇這一代發生了轉變。在對洪澤湖生態保護和科學利用的大趨勢下,化勇實現了以職業漁民為起點的“人生三級跳”。

“最初自立門戶時,我也做過幾年職業漁民。”化勇回憶說,重復祖輩的生活方式並不能帶來更高收入。隨著洪澤湖圍網養殖的興起,化勇和8個伙伴合伙一口氣圈了1000多畝水面圍網養蟹。“那時候洪澤湖環境好,圍好網后幾乎不用管,年底撈上來的蟹個頭大、品質好,等這裡環境差了換個地方再圈。一年能掙100多萬元,這對我們漁民來說是個天文數字。”化勇說。

作為最先探路圍網養殖的一批人,化勇很快意識到這給洪澤湖環境帶來的巨大破壞。“不到兩三年,圍網水域的水草就都被吃光了,有的養殖戶一次投餌施肥就有幾噸,水質很快變渾發臭。”化勇痛心地說。

2018年,洪澤區將洪澤湖圍網壓縮工作納入高質量發展目標,列入2018年12月需完成的具體工作任務。在這次“退網”風暴中,化勇主動給自家205畝圍網養殖區域拔杆拆網,告別了從事近20年的圍網養殖行業。

同年8月,化勇決定回村任職,帶領漁民探索一種新的活法。在邁過“職業漁民”“圍網養殖戶”兩層階梯后,化勇逐漸意識到,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來的發展無法長久,在和村干部反復商討后,他和其他8位村民合伙成立了洪澤區漁家風情開發旅游有限公司,吸納本村漁民入股,走上農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如今,走到張福河村村口,“中國漁家風情園”的標志牌高高聳立,鄰水廣場干淨整潔,岸邊一戶戶漢風特色村居整齊排列,每家每戶門口都挂有“張福河漁家風情”的木牌匾,並標明可以提供的餐飲、民宿、水產銷售等不同服務。“這兩年,我們張福河村逐漸打出了生態旅游村的名氣,不少旅行社主動和我們談合作。今年國慶假期,我們接待了3000多人,坐游船、釣螃蟹、採菱角、摘水果,再訂上一桌農家菜,幾乎是每隊游客的標配。”張福河村黨總支書記張立軍告訴記者。

越來越多的客流量,給全村漁民帶來了脫貧致富的新希望。“就拿游船一項來說,我們優先聘用貧困村民擔任船工,開一趟船工資是50元,一年最低也能為他們增收五六千元。”化勇說,與好日子一起到來的,還有漁民們觀念的更新換代,“現在和過去都是靠湖吃湖,可不一樣的是,大家逐漸認識到隻有洪澤湖好,咱們漁民才能生活得更好。”

“回首過去五年,我最大的感覺是自己變忙了。”化勇坦言,“以前隻顧埋頭忙著經營自己的事業,現在更多得考慮大家的利益。”

今年10月10日起,洪澤湖省管水域全面禁捕退捕,化勇肩頭的擔子又重了些。挨家挨戶動員漁民簽約,上交漁船、網具成為他們眼下的重點工作之一。在推進本村禁捕退捕工作的同時,新的思考又悄然萌生。“交船上岸后,如何推動張福河村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為漁民創造更多效益?在漁民這個職業消失后,如何留住大家的寶貴記憶和洪澤湖漁家文化,把小漁村最本真的風情面貌展示給游客看?這是我最近在考慮的事。”化勇說。(張莎沙)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