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樓"四新"行動按下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2020年11月13日11:50  來源:南京日報
 

4月11日,市委市政府發布“四新”行動計劃,應對疫情沖擊、穩定經濟運行、實現年度目標的“南京方案”由此出爐。

鼓樓落實“四新”行動開始早、行動快,快速出台《鼓樓區加快推進“四新”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動權。

發力新基建,1至10月份,鼓樓7個市新基建項目完成投資22.06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98.4%……

激活新消費,1至10月份,鼓樓貿易銷售額(營業額)完成3776.1億元,總量全市第一……

聚焦新產業,1至9月份,鼓樓新產業總體規模(不含都市工業)達211.5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128%……

提速新都市,截至10月底,鼓樓列入新都市市對區考核的14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已完成投資約20.11億元,佔比年度總投資額的96.54%……

一系列成績的背后,是鼓樓人奮力拼搏的身影,他們堅持用“四全”(全年沖刺、全員參與、全面動員、全力以赴)保障“四新”,確保“強富美高”新鼓樓建設再上新台階。

構建“雙引擎”,新基建新消費“共振”出商機

前不久,在南藝后街藝術街區內,鼓樓新消費系列活動之“higo十月,廚王爭霸”、“國潮直播周”等活動,線上線下吸引不少市民。

古南都、隨園糕團、綠柳居等老字號品牌,以及雲錦、絨花、折扇等非遺產品參與活動。在線上直播中,不到現場的人們可以搶購優惠產品,還能欣賞剪紙、面塑等非遺技藝表演。

鼓樓區商務局副局長陳貫源說,商務局組織“國潮直播周”,把網絡直播的形式和傳統老字號、非遺文化創新嫁接在一起,將傳統經濟與網紅經濟相結合,挖掘“新商機”,讓非遺、老字號“活起來”,也讓市民得到實惠。

疫情催生了“無接觸”經濟的需求,直播帶貨、直播網課、遠程辦公、遠程醫療……為了加速擁抱數字化,鼓樓多舉措促進新消費活動,開拓營銷新渠道,聯合阿裡巴巴舉辦“直播電商賦能商家行動”培訓會,近400家商貿企業參加培訓﹔營造消費新場景,發起“#shopping在鼓樓”抖音互動挑戰賽,吸引全網近1億網友參與拍攝購物消費短視頻和話題互動,展現鼓樓新消費場景,激發消費活力,提升消費熱度。

“以往在直播、大數據分析上,存在諸如網絡信號差、平台卡頓的問題,說明我們的城市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短板。”鼓樓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新消費的“雲”需求,對基礎設施提出了新挑戰,新基建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而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基石,以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鼓樓區十分重視5G基站建設,全年預計完成新建5G基站共1052座,5G基站建設投資累計達2.8億元。

鼓樓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5G的新基建建設,要有視頻會議、數字教育、線上購物、遠程辦公等方面的新消費支撐,才能收回投資,實行良性發展﹔新基建促進就業、生產率提升,進一步拉動新消費。

“新基建新消費‘同頻共振’,不可偏廢。”他說,鼓樓將促進新基建與新消費的結合、相互帶動,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擴大經濟增量,並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和更加有品質綠色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聚焦“新產業”,新載體新園區“生根”顯活力

借力“四新”行動東風,今年鼓樓區推出75個總投資規模超260億元的高端項目,聚焦新一代數字經濟、新醫藥與新健康產業、智能網聯汽車、新型都市工業、未來新業態等五個新產業方向。

其中,新型都市工業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工業要重回主城區,產業要加速迭代,主城區不能產業空心化。”鼓樓區發改委(工信局)新興產業推進科科長徐海濱說,鼓樓要發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新型都市工業,增強城市經濟活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今年以來,我們通過3輪摸排,精選32家企業,最終確定金陵科技等32家企業作為都市工業推動目標。”徐海濱說。

鼓樓正不斷聚集新項目新企業,壯大都市工業規模。今年以來,全區新注冊、新投產工業企業5家,9月完成聚力醫藥升規納統﹔10月上報特視智能,現已完成區級審核﹔推進京運維科技升規納統相關事宜……為全區新一代數字經濟、新醫藥與新健康產業增添了“生力軍”。

“我們在走訪中,部分工業企業負責人感嘆融資難。8月、10月,我們聯合市企業服務中心,兩次組織了融資需求對接會。”徐海濱說,融資累計近千萬元,“金融活水”解了企業之“渴”。

另一方面,鼓樓發揮“企業+載體”優勢,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型都市工業載體,吸引工業企業的總部、設計、研究院、實驗室,落戶載體內。

硅巷是載體建設的重要部分,鼓樓圍繞創新名城引領區目標,高水准規劃建設環南大、南工大等優質城市硅巷載體超30萬平方米。目前,字節跳動、喜馬拉雅等行業龍頭企業已成功入駐﹔鼓樓已建成幕府創新小鎮工業園區、南大蘇富特科技創新園一期工業樓宇、南京紅五月科創產業園工業樓宇等載體10多萬平方米,正招商引資,吸納優質企業入駐。

進一步聚焦“新產業”,鼓樓還大力發展新一代數字經濟,推進蘇寧易購的人工智能門店數字化融合項目、中儲智運的物流運力交易共享平台﹔在新醫藥與新健康方面,鼓樓發揮區域優質醫療資源優勢,深化物聯網、大數據、智慧養老深度融合……全區著力打造新發展平台、新應用場景,強化重大項目支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描繪“新畫卷”,新都市新規劃“發力”展新顏

久沒來南秀村7號院的人,驚訝於小區的模樣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去年11月,施工單位對小區進行綜合整治,眼下工程已基本完工。院內環境干淨整潔,中心景觀和宅間景觀得到改造提升,滿足了不同居民的需求。

“老舊小區改造的最終目的是,讓小區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舒適。”建設局副局長李康說,例如在設計時,重點考慮無障礙設施和便民設施內容,在每個單元入口增加無障礙坡道和扶手,增設電動車充電樁、機動車停車位、垃圾分類點等居民日常生活中密切相關的設施。

“南秀村7號院是中心片區比較有代表性的老舊小區。”他說,中心片區創新發展和環境品質提升工作,是連續兩年市委市政府重點支持鼓樓集中力量辦好的“一件大事”。

中心片區北起新模范馬路,南延廣州路,西起外秦淮河,東至中央路、中山北路,總面積7平方公裡。圍繞環南大科技創新區、環南藝藝術創意區、環頤和路歷史風貌區打造,形成共計3大類10個子項的實施內容。

中心片區環境品質提升工程涉及上海路等4條主干道沿街立面綜合整治,南秀區7號等2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惠及居民約一萬三千戶﹔實施仙霞路、蘇州路等全長約6.8公裡市政道路的基礎設施優化﹔仙霞路劍閣路交叉口綠地等4處游園綠地建設。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0%,計劃年內基本完成干道街巷及小區的立面整治和部分街巷整治工程,明年還將繼續對山陰路、劍閣路等城市街巷進行特色化打造。

鼓樓區相關負責人說,“四新”行動是一套“組合拳”。新基建發展數字經濟,形成一批支撐經濟增長所需要的新產業﹔發展新基建、新產業,拉動新消費,滿足人們需求、激發城市活力﹔定位以新都市建設為中心的戰略取向,帶來新的就業、優化營商環境、拉動經濟持續增長、增強城市活力,將為居民展現一幅環境宜業宜居、城市功能健全完善、經濟穩定發展的鼓樓新畫卷。

敢啃“硬骨頭”的“表哥”

天天分析數據、做表格,各類資料像復印在曾祥的頭腦裡一樣,同事都稱他為“表哥”(表格的諧音)。今年42歲的他是一名老黨員。

鼓樓區商務局現代服務業科科長曾祥的好記性,來源於他對工作的認真與鑽研,還有敢啃“硬骨頭”的勁頭兒。

2012年,曾祥從街道被調到區投促局,參與樓宇辦的組建。對這個安排,他說:“我是一名轉業干部,到新崗位、挑重擔,是組織對我的信任。”

樓宇經濟是鼓樓在全市率先提出的發展理念,在當時是一個全新的經濟形態,他敢於啃“硬骨頭”,並從中學到新知識。

“我和同事主導研發了一套樓宇管理服務系統,涵蓋樓宇、企業基本信息。”他說,如今這套系統還在用,經過不斷升級,成為樓宇招商的利器。

2020年,任區商務局現代服務業科科長的曾祥,又啃了一次“硬骨頭”。科室原本負責商務商貿產業發展指標以及招商和重大活動組織實施等工作。年初,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指標、新消費任務,又轉到了他的科室。他二話沒說,應了下來。

曾祥肩上的壓力更重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加班加點已經不能用常態化來形容,隻想工作能不能按時完成。”今年以來,圍繞新消費,科室牽頭組織開展“安心消費,鼓樓有禮”等50余場專題活動。疫情初期,他負責商貿流通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提出了促進消費區域互動、企業聯動等四項舉措,促進“內循環”,激發消費市場活力。

今年5月2日凌晨,泗陽老家的奶奶去世,曾祥先到單位處理緊急事情后,才往老家趕,守靈期間還帶著電腦在工作。他說:“團隊都是新人,我還起著‘傳幫帶’的作用,不能鬆懈。”

善做“和事佬”的“會長”

11月11日下午,一面錦旗送到鼓樓區建設局城市建設科科長羅曦的辦公桌上。送錦旗的人連聲說:“感謝羅科長幫我們調解糾紛,他真是個熱心人啊。”

原來,前段時間,羅曦接到一個投訴電話,對方稱自己在一家工地上干活,因為項目費用問題,與施工單位產生糾紛。

“施工單位負責人不處理!你們建設局要是不管的話,我找能管事兒的部門。”對方氣憤地說。

羅曦趕到工地,向投訴人詳細了解情況。之后,他找雙方協調。開始,施工單位的人挺奇怪,建設局還管矛盾處理。最終,施工單位被羅曦的真誠感動,雙方協商解決了糾紛。

建設局負責的環境品質提升工程涉及大量老舊小區整治,是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但也有居民提意見,對整治內容、設計不滿意,有時也反映到建設局。“居民的事無小事。”羅曦組織開過多次“居民議事會”,有時一天參加三四次會,化解了多次矛盾,居民笑稱他為“會長”,也為他的熱心、真誠點贊。

羅曦在承擔建設局城市建設科科長工作的同時,還肩挑新都市辦、精細化辦、中心片區環境品質提升的三重職責,案頭工作多,他負責文字材料、信息匯總、考核對接、調研評比等工作,常常忙到深夜回家。

白天跑項目、晚上趕材料,4歲的兒子隻能交給妻子一個人帶,去年兒子患了3次肺炎,羅曦很愧疚,“我這個當爸爸的太不稱職。”今年因為疫情,他又多了10多個工地責任網格,每天必須巡查完才能回家。到家時,妻兒已經睡下,想親近兒子一下,都沒時間和機會。多虧妻子的精心照顧,今年孩子身體挺好,也讓羅曦能放心工作。

本組撰稿 吳茜茜 袁冶 王聰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