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樓:立足高校院所資源富礦 深挖科教高地

2020年11月23日07:45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科教強區奔涌創新浪潮

如果把江蘇的科教資源分布按照熱力圖顯示,南京中心城區鼓樓一定是最亮的區域。54平方公裡的行政區域內,扎堆20所高校、7家省級以上大學科技園、120家科研機構、52個國家重點學科、1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4名兩院院士、57個博士后流動站。這樣的科教資源集聚度實屬罕見,說鼓樓是整個江蘇的創新策源地都不為過。

但光環與壓力往往成正比。如何打造同科教資源集聚度相匹配的成果轉化度和科技貢獻值,是鼓樓一直要面對的課題。以立體開發促進全域創新,以要素集聚推進產業發展,鼓樓正統籌推進科創企業“森林”培育、新研機構質量提升、人才招引集聚等工作,朝著“創新名城引領區”的目標邁進。

軟硬並舉,聚合“第一資源”

人才是引領發展的第一資源。如何把人才轉化為創新創業的主體,考驗著政府的誠意和魄力。

今年7月,南京市啟動實施“戰疫情促就業十萬研究生寧聚行動”。鼓樓第一時間響應,聚焦8條產業鏈企業和“四新”行動計劃,迅速摸排企業名單,區委主要領導每周調度,分管領導親自部署,在短短一個多月裡開發出12000多個崗位。

創辦於2001年的南京國圖信息近年來處在上升期,每年都面向全國招聘一百多人,人力資源總監錢海軍為此經常關注政策動態。“南京給外地來寧面試人員發放1000元補貼,我們寫招聘公告都會寫進去。”

見習補貼政策出台后,錢海軍又聯系申報了60個崗位。他表示,公司本身就會給見習生一定生活補貼,再加上市、區的政策傾斜,可以保証他們基本生活無憂。

三年來,鼓樓區共發放畢業生住房租賃補貼2.43億元,惠及14.6萬人次﹔發放外地高校畢業生來寧面試補貼1146萬元,青年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各類獎勵1017.27萬元。

此外,“英才匯聚 樂業鼓樓”就業現場推介會、“悅創青春、創贏未來”青年大學生雙創大賽、“創贏鼓樓”雙創大賽……一系列大會大賽落地生根,成為集聚人才的強磁場,特別是今年頂住疫情壓力,吸引近7萬名大學生在鼓樓參保就業。

近年來南京郊區發展迅猛,但生活配套、人文氣息和市井味道,仍是主城的最大優勢。每天早上,以萬計的“打工人”坐上地鐵汽車涌入市中心,說明主城的吸引力還在。對於鼓樓來說最要緊的,是破解空間要素和城市老舊難題,擴大產業承載力,提升環境品質,擴大鼓樓宜居宜業的優勢。

去年以來,鼓樓全面推動存量載體更新,建設城市硅巷。目前已在老廠區、園區、校區騰挪出超30萬平方米的載體,從“科創+文創”的萬谷硅巷到現代服務業聚集的南財硅巷,從保留都市工業味道的紅五月硅巷再到智夢硅巷“5G應用場景示范園”等,各具特色,字節跳動、太極信息等龍頭企業和研發平台相繼落子,三百余家科技企業蜂擁。

用戶思維,賦能“創新主體”

10月26日,南京市“高企融資服務直通車”服務第一站走進鼓樓。以“兩低一長一高”為特色的金融產品“高企貸”,與企業家們見面,即低門檻(以純信用為主,支持知識產權質押)、低利率(3.75%)、長期限(一次授信最長使用三年)、高效率(審批時間不超過5個工作日)。“這是針對高企推出的定制化金融產品包,旨在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鼓樓區科技局副局長杜敏說。

一家從事音頻系統集成的高企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一度接不到訂單,連續幾個月沒有進賬。眼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訂單在下半年猛增,缺少資金鏈的支持。鼓樓區科技局隨后與銀行積極對接,最終為企業拿到了低於市場水平的3.75%利率,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11月5日,為期兩天的鼓樓區第三期科技中小企業成長營結束,40余名科技中小企業以及高企培育入庫企業負責人參加。5G潮流下企業如何制定發展戰略?如何打造高績效團隊?成長營開展了多輪培訓,並穿插頭腦風暴、課堂互動、實地參觀等。“雖然封閉了兩天,但收獲巨大!”企業家們表示要認真消化,把學習成果應用到實踐中。

高企,是科技型企業的龍頭,也是區域創新能力的集中體現。一家企業要成長為高企,須經歷多個階段,發展需求也層層遞進,這考驗著政府的服務能力,空有一份熱情不夠,“一視同仁”更等同於南轅北轍。

為此,鼓樓在助企行動中構筑梯次矩陣。科技型中小企業進入“成長營”,提升其抗風險和創新管理能力﹔高企和高企入庫培育企業進入“加速營”,提供個性化服務和一對一輔導,助其“臨門一腳”﹔高成長科技企業則進入“躍升營”,為其對接資本、市場等資源,進擊瞪羚和獨角獸企業。位於蘇寧慧谷的南京紐邦生物成立不過5年,已經成長為南京市瞪羚企業,產品膳食補充劑年銷售額2億元。讓創始人廖琪林印象深刻的,就是鼓樓區科技局在人才申報、高企申報、入庫培育等流程的細致服務。

近兩年,鼓樓全區高新技術企業數平均增長率超60%。截至目前,共14家企業成長為瞪羚企業,5家為培育獨角獸企業。今年以來,全區新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同比增長47.6%,新增省高企培育庫入庫企業159家,1-9月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速4382.4%,排名全市第一。

校地融合,深挖“科教高地”

氣管拔管阻隔保護裝置、新冠肺炎病程轉歸病情預測模型、鼓樓區疫情分析及管控平台……疫情期間,來自鼓樓的南京邊緣智能研究院拿出多款產品,應用於醫療救治和社區排查一線。研究院院長郭永安,是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的碩士生導師和高級工程師。去年,他在鼓樓區政府、鼓樓高新區、南京郵電大學和社會企業的多方支持下成立了研究院,同年入選南京市第四批備案的新型研發機構。目前,機構旗下已孵化20余家企業,擁有多項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相關成果已經在省內外多地落地應用。

高校資源豐富雖好,但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科技創新力和生產力,還需“深挖一鍬”。2017年,南京啟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121”戰略,大力推動校地融合發展。鼓樓主動出擊,積極推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南京長三角綠色發展研究院、江蘇禹治流域管理技術研究院等依托南京大學、河海大學的優勢學科建立﹔北京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將區塊鏈、無人機技術引入到鼓樓落地產業化﹔圍繞奧地利深耕,引進維也納科技大學、弗勞恩霍夫研究院等高端人才團隊,建立中奧智能工業研究院﹔依托耶魯大學建立的南京梅納赫姆智能環保裝備研究院自今年8月成立以來,已孵化引進企業6家,實現銷售額1168萬元。

今年,鼓樓成立了南京第一個主城區5人“科技鎮長團”,此外還有5人的“科技專家團”,均來自駐區高校院所。8月初“兩團”成員到崗,立刻馬不停蹄地參觀鼓樓高新區、中科紫台硅巷等科創載體,並在各板塊挂職。

南京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王麗娟挂職鼓樓區政府副區長。上任短短三個月,她就為鼓樓牽線搭橋介紹了多個項目。來自北京的國信會視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軌道交通行業的數字化平台研發,擁有多項國內領先產品。而企業負責人恰巧是王麗娟學生的客戶,兩邊一碰頭,對方隨即被動員到鼓樓考察,來了兩次后,企業決定落戶,總投資約10億元,已成功簽約。

做深校地融合,鼓樓正探索二者間更緊密的融合方式。今年6月,鼓樓發布環南大硅巷建設方案,將以南大鼓樓校區為核心,漸次打造內巷、中巷、環巷,開展環境整治、載體建設、商業導入,從而營造創新生態圈,引導南大資源向鼓樓集聚。

“要進一步做透空間融合、做深主體融合、做好感情融合,突破邊界壁壘,提升創新能級。”鼓樓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立足科教資源優勢,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引導高校科研院所打破無形的圍牆思維、打破有形的圍牆限制,重構區域創新生態系統,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科教高地”崛起“創新峰巒”。(董 翔)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