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江蘇等地建設村為民服務中心

本報記者 何 聰 韓俊杰 潘俊強 姚雪青

2020年12月07日07: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辦事不出村 議事解糾紛(建設好村為民服務中心①)

《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7日 第 13 版 版面截圖

原題:各地把為民服務中心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陣地——

辦事不出村 議事解糾紛(建設好村為民服務中心①)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村為民服務中心作為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陣地建設好,完善充實服務事項,提高為民服務水平,增強為民服務的精准性和實效性。

在許多地方,村為民服務中心不僅是集中提供各類基本公共服務的場所,同時也在助力鄉村基層治理、服務百姓生產生活、培育文明鄉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版今起推出“建設好村為民服務中心”系列策劃,敬請關注。

服務事項一站辦結

“現在真是太方便了!孩子上高一申請助學金,在網上填好申請表,然后來便民中心蓋一個電子章就可以,不用多走10裡地往辦事處再跑一趟,省時又省力。”正在山東省膠州市膠東街道大麻灣新村便民服務中心辦理業務的村民魏雙幫對記者說,“俺們村民的事在村便民服務中心裡基本都能辦了。”

由於村落比較集中,大麻灣新村便民服務中心為本村及周邊共8個村庄近萬人提供服務。為實現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結,該便民服務中心設置了4個綜合窗口,對人社、民政、治安、醫療、環衛、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實行集中受理和咨詢,對群眾經常遇到的85項服務需求如黨組織關系轉移、就業失業登記、城鄉低保申請及辦理等進行分類匯總,分別提供直辦、代辦、協辦和咨詢類服務。根據承接能力和群眾需求,已經明確直辦類事項10項,代辦類事項16項。

大半窯村在大麻灣新村便民服務中心的服務范圍內,該村62歲的許秀向夫婦兩人都患有重病,家裡沒有收入,日子過得緊巴巴。老許聽村裡人說政府有大病救助政策,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撥通了大麻灣新村便民服務中心的電話進行咨詢。當天,服務中心負責人黑日昌就來到他家,了解了老人家的情況后說:“大爺請放心,交給我來辦。”

為盡快為老許解憂,黑日昌接連幾天上門服務,仔細跟老人講解申請步驟,幫助填寫《大病醫療患者申請表》,准備收入証明等必需材料。黑日昌還當起代辦員,將材料送到相關部門,辦理完成后第一時間給老許送來。

“的確沒想到,打了一個電話,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就立馬上門服務,為我們解決困難。”許秀向說。

據了解,大麻灣新村便民服務中心致力於打造功能齊全、服務規范、便捷高效的村民滿意窗口。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范志騰介紹,“我們不斷創新工作流程,制作服務明白紙和辦理流程圖,對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安排專人上門服務。村裡自2019年開始推行電子印章,現在一共有6台設備。村民來辦業務無需排隊,即可直接蓋章。”截至目前,大麻灣新村便民服務中心已為群眾辦理勞務保障、民生改善等相關事項936件,實現村民辦事就近一次辦好。

“目前,膠州市12個鎮街共設便民服務中心12處,新村、社區便民服務站141處。”膠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於志洋說,下一步,膠州市將全力提升鎮街、新村(社區)、村(居)便民服務標准化建設水平,徹底打通服務企業、群眾最后一公裡,讓企業、群眾辦事從“最多跑一次”變成“最近跑一次”。

傾聽訴求化解矛盾

“隆興橋上走一走,什麼煩惱都沒有”“隆興橋上攏人心,化解糾紛一身輕”……安徽省旌德縣孫村鎮玉屏村隆興橋上的“十全十美”百姓說事點,每月逢十開“說”。村兩委干部與村民談心交流,傾聽群眾聲音,把收到的意見建議詳細記錄下來,幫群眾排憂解難。

為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玉屏村服務中心在村裡設置了“十全十美”百姓說事點,讓群眾通過嘮家常、談談心的形式,反映意見和訴求。隆興橋是玉屏村的一道風景,橋上的連廊也是村民開展休閑活動的場所,人流量較大,百姓說事點就設在這裡。

“村裡幫老百姓辦了百姓說事點,給我們解決了不少問題。”村民王建強經營著一家農家樂,是百姓說事點的常客。他很關心村裡的發展,經常通過百姓說事點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今年夏天,村裡的老田壩和水利灌溉出了問題。“大伙特別希望修復老田壩,我們通過說事點提出意見以后,村干部及時修復了水壩,給老百姓解了燃眉之急,大家都很高興。”王建強說。

說事點還配備一名信息員,負責收集和解答群眾反映的問題。議事日當天,鎮司法所、村兩委干部、村法律顧問以及法治副書記都會到說事點,面對面為群眾開展法律咨詢、宣傳等活動。

玉屏村第一書記呂曦輝告訴記者,玉屏村探索開展了以黨建為引領、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先導的“黨建+三治”融合。“通過說事點,百姓可以說出自己的訴求。對於村裡工作的一些意見,村裡能夠解決的立即解決,不能夠立即解決的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並向老百姓做好解釋工作。”呂曦輝說。

記者在隆興橋上看到,橋東側單獨設置了一間“心連心室”,方便群眾傾訴和表達意見﹔橋西側單獨設置了一個法治書架,建立借閱登記制度,方便群眾學習法律知識。橋頭還設置了意見箱和記事本,由信息員負責及時收集群眾反映的各類意見、建議與問題,並做好登記和分類梳理,努力做到“大事大家干、好壞一起判、事事有人管”。

宣講政策答疑釋惑

“我已經按要求關掉了塑料加工廠轉做家具電商,現在讓我們進園區發展等於要重新開始,這要怎麼辦?建廠房的錢從哪裡來?”楊以利還沒有坐穩,就忍不住提問。

“先不要著急,我們慢慢說……”楊坡給他倒了一杯水。

這天上午,在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大眾村,村黨委副書記、網格員楊坡正在村服務中心向幾名家具電商經營戶代表,就本村產業發展和轉型問題開政策講解和問題交流會。

“咱們從廢舊塑料加工轉型做家具電商,就是出於環保考慮。但是現在又面臨新的環保問題,例如噴漆會影響環境,粉塵問題會帶來安全隱患,向產業園集中可以實現環保、規模發展。”楊坡把政策背景講得明明白白。看楊以利正在思考,他又繼續介紹了兩個本地銀行提供的貼息貸款,幫助大伙緩解進園區帶來的資金壓力。

政策宣講會一直持續到中午。楊坡告訴大家,下次開會,他計劃邀請國土、環保、銀行的工作人員來現場答疑,並請在座的經營戶代表回去以后,將了解到的新情況介紹給其他村民。

為滿足村民多元化需求,破解農村基層治理難題,2012年以來,宿城區優化網格設置,整合干部資源,組織381名村組干部建立網格員隊伍,開展矛盾糾紛調處、村情民意收集等活動。

“村服務中心為方便工作,建了這個網格員聯系室,網格員可以就安全生產、醫療保險、社會救助等大家普遍關心的政策做宣傳。開展工作和服務群眾變方便了,網格員的知曉度和認可度也提高了。”楊坡說,以產業轉型發展政策為例,經過幾次會議,他能感覺到群眾對政策的理解在不斷加深。

這天下午,大眾村的4個網格員還在聯系室開了個碰頭會,就改舊俗樹新風的落實情況進行探討。大家認為,通過線上線下推廣普及和文藝演出活動,大多數村民已經逐漸接受和認同移風易俗。但一些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觀念一時還沒有轉變過來。

“下一步還要通過文藝載體等形式,加強精神和物質激勵,繼續宣傳好文明新風的落實。”楊坡告訴記者,新的方針政策出台后,網格員會首先組織培訓和學習,學懂弄通后再向村民傳達宣講。

“這間網格員聯系室,就像橋梁和紐帶,讓網格員和群眾的關系更加密切了。”楊坡說。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