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記者乘車沿著宿遷市宿豫區幸福大道向東行進,剛進入新庄鎮境內,道路北側數排青瓦白牆的民房就讓人眼前一亮,這就是新庄鎮杉荷園社區朱瓦農民集中居住區。
走進集中居住區,呈現在記者面前的一幢幢兩層小樓整齊劃一,景觀小品點綴其間。每戶門前還有一小塊菜園,種著蘿卜、白菜、菠菜等過寒蔬菜。配套建設的便民服務中心、幼兒園、衛生室、紅白理事廳等一應俱全,如今的朱瓦富有韻味、活力十足。
“俺家的小樓建筑面積是164平方米,樓下一室兩廳一廚一衛,樓上三室一衛,和以前相比,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54歲的村民董紅玲回憶說,過去絕大多數村民住在自建的磚瓦房裡,家前屋后道路泥濘不堪,汪塘、溝渠裡漂浮著垃圾,大家對居住環境有很多怨言。
為了回應群眾期盼,改善居住環境,杉荷園社區緊緊抓住朱瓦成為宿豫區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這一契機,推動建設集中居住區。
集中區建好了,村民們開心地搬入新居了,基層組織如何建設、產業如何發展、百姓如何就業、社會如何治理……一系列新問題隨之而來。在做好建設安置工作同時,宿豫區致力寫好農房改善的“后半篇文章”,在杉荷園社區率先進行探索。
新庄鎮宣統委員、杉荷園社區黨委書記閆鳴說,鎮黨委將基層組織建設作為推進農房改善的前提和保障,針對農房改善后原有組織體系與新的治理要求不適應問題,成立了杉荷園社區黨委。社區黨委下設黨建工作站、文明實踐站以及產業發展、生態優居、便民服務、網格治理、富民增收等5個專職崗位,搭建了“一委兩站五崗”組織架構,以黨組織的率先融合推動黨委實體化運作。
為推動產業發展、增加群眾收入,社區做實土地股份合作聯合社、集體資產運營公司和勞務服務平台,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現已形成蓮藕、草莓兩大支柱產業和黃桃、葡萄、玫瑰等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通過強化公共空間治理,摸排出荒灘廢地溝渠水面等土地資源1780.34畝,通過平台交易156筆1290畝,交易金額93.5萬元,2020年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可達200萬元。
探索“黨建網絡+綜治網格”模式,社區將整個區域劃分10個治理網格,每個網格約100戶、400人,按照“片區成立支部、網格設黨小組”的原則,同步成立10個網格黨小組,實現“雙網融合、精准到人,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局面,同時積極探索居民代表議事會、“星級文明戶”評選和法律援助服務等做法,構建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鄉村善治格局。
在新庄鎮草莓園農民陸敬忠承包的塑料大棚裡,一顆顆草莓嬌艷欲滴,即將上市銷售。
這位朴實的農家漢子告訴記者,他和老伴承包了4個大棚,秋季種草莓、春季種西瓜,一年下來可以有10萬元的純收入。“道路、大棚都是鎮裡幫我們弄好的,技術員每天都來指導,我們隻負責做好日常管理。草莓成熟可以上市了,鎮裡還幫我們聯系銷售,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藏書7萬余冊的小鎮書屋、傳承鄉村文脈留住鄉村記憶的鄉情館、富有激情的健身中心……在新庄鎮政府對面,由當地老舊糧管所改造而成的“小鎮客廳”處處體現著“文藝范”。
近年來,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新庄鎮改造建成“小鎮客廳”,設有杉荷園主題廣場、文化活動中心,舉辦全民健身、讀書會等活動,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打造幸福家園。小鎮客廳內改造設計可容納百余人借書閱讀1440平方米“小鎮書屋”一座,常態開展“夢想書架”“點亮小書桌”等特色文明實踐活動。隨著集中居住步伐不斷加快,“小鎮客廳”已成為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首選地之一。
交匯點記者 朱文軍 吳瓊/文 蔣文超 楊璽/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