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研“原年人”過春節:家國情懷交織暖意

2021年02月16日08:0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這個春節,科研“原年人”這樣過

今年,很多老家在外地的人選擇留在原地過年,造就了網絡熱詞“原年人”。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採訪了4位科研“原年人”,分享他們的故事。

共吃年夜飯,抽到一等獎

“真沒想到我在實驗室裡過了年,還得了一等獎,人生能有幾次這樣的難忘回憶?”電話剛接通,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內生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張雙雙就向記者報喜,他把一等獎禮物送給了一同留寧的女朋友,一起歡度快樂春節。

今年春節,紫金山實驗室大部分員工積極響應號召,申請留寧過年。“實驗室非常暖心,不僅邀請了留寧員工一起吃年夜飯,還留出家屬名額,讓員工感受到家的溫暖。”張雙雙說,實驗室工會特地策劃了年夜飯活動,工會領導與留寧員工一起做游戲、看春晚、吃年夜飯、過新年。

在抽獎環節,張雙雙抽到了一等獎,獎品是一隻可愛的包包。“心情著實激動。由於是河北人,自己不能回去,父母也不能過來,之前二老還擔心我異地過年孤單,但沒想到年夜飯有這麼多同事陪著。”張雙雙說道,當二老得知他過了一個熱鬧的除夕,心情非常好。

作為一名網絡安全工程師,張雙雙負責的是網絡內生安全試驗場的維護工作。去年,紫金山實驗室發布了三大重磅成果,作為其中一員,張雙雙充滿了信心和自豪。2021年,張雙雙和同事們致力於擬態蜜罐的研發工作。“我們正在將網絡安全被動防御變為主動防御,設置虛擬網絡設備當作陷阱,即使遭遇網絡攻擊也在監控之下,掌握網絡安全的主動權。”張雙雙告訴記者,新年願望鎖定擬態蜜罐研發成功。

異地家鄉菜,還原媽媽的“味道”

如果不是疫情的影響,除夕這一天,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高層次人才與外國專家服務處主管陳禹瑾會帶著妻子一同開車回老家。2020年剛完婚的小夫妻,按照當地習俗需要頭年春節挨家到長輩家拜年。最重要的是,雙方的父母都是一個地方人,每年陪父母過除夕是全家的保留節目。

今年,為了響應“原地過年”的倡議,陳禹瑾給自己翹首以盼的歸途按下了暫停鍵。陳禹瑾和妻子顧佳佳之前為家裡人准備了精美年禮。他們採取的補救方法是視頻。春節聯歡晚會正在播映的時候,陳禹瑾和顧佳佳沒有急著搶紅包,而是和父母視頻聊天,問候老家情況,對身不由己的“原年人”來說,這段“雲對話”是很好的安慰。

就算身在異地,但家鄉的年味不變。除夕前一天,小兩口就去菜場購置了魚、豆腐、湯圓、年糕等食材,學著父母的做法,燒制了蟹黃羹、紅燒魚,還開了瓶白酒。“今年春節是我們成立小家庭的第一年春節,雖然略感冷清,但是響應黨和政府號召,不給疫情防控添麻煩。”陳禹瑾說,大年初一中午,他倆約了一同留守南京過年的同事一起吃午飯,也加深了同事之間的感情。

第一次到同事家拜年,新鮮感十足

“牛年大吉,順順利利,我們來包餃子啦!”大年初一上午,江蘇省農墾麥芽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潘賀鵬和技術部化驗室主任范新蕾夫妻倆來到射陽縣同事家拜年,作為河南人和河北人,這是夫妻倆頭一次沒在老家過年,也是頭一次去同事家拜年,用范新蕾的話說就是:“新鮮感十足!”

2014年7月份,同在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實驗室共事的潘賀鵬和范新蕾研究生畢業后雙雙來到位於射陽縣的江蘇省農墾麥芽有限公司。7年時間裡,潘賀鵬和范新蕾同心協力,為蘇墾麥芽質量管理提升和檢測研發工作付出了諸多精力。

麥芽是啤酒發酵的主要原料,好的麥芽釀成的啤酒口感豐富飽滿,富含麥芽香氣。“麥芽制備實際就是大麥種子受控萌發的過程,這些雜味在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存在,我們的研發任務之一就是在制麥環節去除這些雜味,歷經研發團隊多年攻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潘賀鵬告訴記者。

談及今年過春節有什麼不一樣,潘賀鵬表示,往年除夕的時候往往已經在河南或者河北老家,但今年除夕,他一直在公司巡檢到下午5點才回家吃年夜飯,真正地守好“最后一班崗”。

“我早已把射陽當作第二故鄉,也把父母從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接到了射陽生活,今年全家人也都響應就地過年號召。”潘賀鵬告訴記者,這也是他父母和他第一次在射陽過年,大年三十晚上,他和父母孩子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妻子則和遠在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周窩鎮的父母通過手機微信雲拜年。

接受記者採訪時,潘賀鵬夫妻倆正從同事家作客返回的路上,往年大年初一在親戚家串門,今年大年初一在同事家串門,這是夫妻倆沒想到的。

父母都支持,家國情懷交織暖意

“響應國家和單位的號召原地過年,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心裡很踏實!”說起過年的感受,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業軟件技術中心副總監梅金龍說,他帶頭,團隊成員也紛紛留寧過年。

梅金龍還記得去年春節的場景:帶上家人和父母親戚圍成一桌,邊吃年夜飯邊看春晚,手機上的紅包搶個不停。今年,這張飯桌“移”到了南京,雖然父母暫時不在飯桌上,但父母的囑咐和關愛仍在耳邊。

從梅金龍發來的照片上記者可以看到,年夜飯豐盛可口,還有一隻“火紅”的帝王蟹引人注目。“今年的年夜飯,最硬的硬菜就是這隻帝王蟹了,小孩吵著要買,正好我們也開一次‘洋葷’。”梅金龍開心地說。

談及異地過年最大的感受,梅金龍表示,以往家的概念多是一個一個小家庭,但今年能夠感受到濃濃的家國情懷,雖身在異鄉,卻充滿自豪感﹔個體散發出來的“熱量”匯聚成海洋,沒有什麼困難抵擋不住。

盡管和父母相隔,梅金龍並沒有感到孤單。大年三十那天,岳父岳母特地來到南京幫忙一起打掃衛生,梅金龍還陪著孩子讀完一本書。大年初一上午9點,由於梅金龍的爸爸媽媽不會操作視頻聊天,梅金龍和爸爸媽媽煲了“電話粥”拜年,雖然地域隔開了時空距離,但隔不斷愛與親情。聞聲如面,聊天的內容是家長裡短,信號傳遞的是思念與鄉愁。

作為工業軟件技術平台產品研發副總監,2021年,梅金龍給自己定下的“小目標”是已經落地的智慧應用產品方案能夠全面開花落地,實現1到N的規模化推廣。(張 宣)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