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持續推動創新名城建設 做深做實創新文章

2021年03月16日14:19  來源:南京日報
 
原標題:靶心不移,做深做實創新文章

“海智灣”國際人才街區。 棲霞區供圖

市委一號文配套細則陸續出台,預計一季度將全部完成編制發布工作﹔“海智灣”宣傳推介密集展開,已有200多名人才入駐……2021年開局以來,全市上下錨定創新名城建設不放鬆,各項創新工作緊鑼密鼓推進。

3月15日,市委創新委員會召開會議,總結梳理一季度創新名城建設工作情況,部署推動下一階段工作任務,更大力度推動全市創新名城建設。

一季度收官在即,南京正瞄准“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這一目標,堅持靶心不移、定力不鬆、力度不減,把創新文章往深裡做、往實裡落,讓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加速形成以創新為第一驅動力的增長方式。

一季度創新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1月4日,我市召開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連續四年以“新年第一會”形式研究部署創新名城建設工作。

兩個多月來,南京更大力度推動創新名城建設,創新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高起點的開篇布局。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出台系統集成的2021年市委一號文件,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科技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一致“點贊”。重點創新活動籌備工作有序推進,高新區改革賦能不斷取得新成效。

高效率的項目推進。“科技+應用場景”行動有力展開,發布首批135個應用場景,已完成投資18.6億元,達成合作923家,簽約合作金額10億元﹔59個科技創新項目納入今年市重大項目,目前38個項目已經啟動建設。

高水平的成果產出。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體制機制改革逐步深化,取得新的重大科技成果,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穩步開展技術攻關,“一室一中心”在打造戰略科技力量上又邁出了有力步伐。高新技術產業快速成長,科技對發展的支撐作用繼續增強。

高基數上的持續成長。273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省第一批公示名單,同比增長19.9%,位列全省第一﹔200多名人才入駐“海智灣”,1—2月新增大學生就業5.39萬人、同比增長56.7%,新登記市場主體1.79萬家、同比增長177%,為打造創新名城夯基壘台、強化了支撐。

自2017年起,南京把創新驅動作為新時期的核心發展戰略,舉全市之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不僅有力支撐了全市高質量發展,也為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的區域經濟創新發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創新指標數據跑出“南京加速度”。2021年,南京將繼續抓牢目標,在創新這篇大文章上久久為功、持續推進,讓城市迸發更強創新活力。

多項重點工作有最新進展

記者從會上獲悉,創新名城建設整體開局良好的同時,“海智灣”建設、高新區發展、創新應用場景推進等重點工作也有了最新進展。

去年8月,全新架構的南京高新區管委會總部揭牌,並全面啟動“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近日,科技部通報2020年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排名,南京高新區在全國169個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中列第12位,實現了連續5年進位。其中,4個一級指標中,南京在“高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這一指標中排名第5。南京高新區排名“跳級”的背后,是全市高新區(園)以改革促創新、以考評促發展,集聚融合發展帶來的成效。

市高新區發展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持續深化改革,南京高新區“去行政化、市場化、企業化”新型管理體制基本建立,“1+15”管理體系全面落地。

各高新區(園)全面開展“去行政化”改革,進一步厘清園區與機關職能部門、街鎮以及建設發展平台的職責邊界。各高新區(園)成立了平台公司,完成了崗位設置、身份鎖定、封閉運行、競爭上崗等重點事項,累計開展38場競爭上崗,共1762人參與近900個崗位的競爭,其中領導崗位企業身份人員較改革前上升10%,初步實現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形成“崗位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的良好態勢。據統計,全市高新區(園)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達5343家,佔全市比重超過80%。

創新發展關鍵在於人才支撐。去年底,南京制定出台支持海外人才創新創業行動計劃,國內首創建設“海智灣”國際人才街區,打造海外人才來寧發展的政策新高地和首站集聚區。“海智灣”建鄴國際人才街區率先挂牌。今年以來,南京“海智灣”建設不斷傳來好消息。今年1月,海智灣紫東國際人才街區挂牌,前不久,“海智灣”江北國際人才街區100家企業集體發布超2000個海外人才崗位需求。

在“我的南京”APP上線“海智灣”服務專區,集入灣申請、補貼發放、信息採集等功能於一體,便利實現“雲申請、雲對接”。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名海外人才通過入灣申請,九成以上具有碩博學位,八成以上來自世界前200強名校和研究機構。

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南京“海智灣”還將抓住海外高校畢業季、重點人才工程申報、市委一號文宣講契機,借力南京創新周、“生根出訪”、海外創業大賽等活動,推出一系列有熱度、有關注度的宣傳舉措,持續加大“海智灣”推介力度﹔同時,做好海外人才留寧發展、創新創業情況追蹤,向符合條件的人才持續提供政策扶持和各類服務,確保海外人才引得進、落得下、留得住。

2021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上,全市12個板塊發布的135個應用場景令人眼前一亮。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發布152個應用場景,總投資86.2億元,已完成投資24.7億元,達成合作1164家,簽約合作金額22.9億元。

示范引領取得初步成效。秦淮區5G+智能網聯示范應用先導區項目集聚車聯網關聯企業260余家,其中營收超億元企業17家,完成自動駕駛路測超5000公裡,成功立項2項國家行業推薦性標准。

鼓樓醫院全流程全系統醫學影像項目,胸部CT平掃5秒即可出具診斷報告,已完成部分子項目建設及AI輔助診斷平台初始搭建,完成數據搜集超4700例,其中肺炎算法模型准確率可達92%。

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市將打造1000個以上應用場景,其中各板塊開發建設1000個區級應用場景,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開發建設100個市級應用場景。聚焦八大產業鏈、工業互聯網、鄉村振興、城市消費等領域,重點打造100個示范應用場景。圍繞數字經濟、智能網聯汽車、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量子通信等領域,重點建設15個應用場景示范區。

此外,今年我市還將打造場景聚力產品、產品賦能場景的良性循環。2021年累計評價形成200個創新產品進入《南京市創新產品應用示范推薦目錄》,鼓勵各場景優先應用目錄內創新產品,鼓勵各板塊加大區級財政支持力度,推動應用場景做大做強。

下一步:八個關鍵點聚力突破

未來五年,南京將繼續聚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加快形成以創新為第一驅動力的增長方式,打造“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接下來,我市將把准工作方向、抓牢工作主線,在關鍵點上聚力突破、取得實效。

一要聚焦引領性創新型城市建設,在優勢領域加大突破力度,為國家戰略需求探索新路。

二要緊扣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在新一輪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中主動作為,爭創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三要著力打造重大創新平台,推動“一室一中心”涌現更多突破性成果,爭取更多國家級重大平台落地。

四要突出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創新能力建設,把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放應用場景作為重要抓手,推動產業鏈質效提升。

五要優化創新空間布局,加快高新區、創新社區、城市硅巷、紫東科創大走廊等重大載體建設。

六要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深入實施“紫金山英才計劃”,加快“海智灣”國際人才街區建設,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得其所的生動局面。

七要深化開放合作創新,在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大框架下積極推進南京都市圈創新一體化發展,優化“生根出訪”“百校對接”機制。

八要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環境,優化相關政策配套,抓好南京創新周等活動籌備,進一步擦亮城市創新品牌。(毛慶)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