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8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走出"蘇援"方艙醫院

2020年02月21日07:44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一個體育館這樣成為“生命之艙”

他們走出方艙醫院,帶著道不盡的感謝。

“方艙醫院一建成,我就毫不猶豫地申請了入艙‘門票’,沒想到這麼快就出院了。”35歲的小胡快步通過專用的患者通道,再經歷了一道消殺,回頭揮手與江蘇援湖北醫療隊的隊員們告別。

2月20日,首批8名康復患者從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2艙順利出院。他們中年齡最大的48歲,最小的29歲。這距離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啟用這家方艙醫院僅僅過去了7天。

2月13日,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省隊302人和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37人共同接管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2艙的560張床位。對於救援隊隊長、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醫師陳旭鋒而言,這已經是他在武漢參與組建的第二家方艙醫院。

在武漢體育中心訓練館外牆上,“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兩幅標語十分醒目。“從5日進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我們親眼見証了武漢第一家方艙醫院從無到有、逐步完善的過程。”陳旭鋒說,等需要“轉移”時,他們不僅給那裡留下了逐漸步入正軌的各項硬件設施,也留下了一整套規范流程,“12日接到‘調令’,武漢體育中心僅完成床位設置,病房建立、制度建設和院感防護等很多工作沒有啟動。靠著第一家方艙醫院的成熟經驗,我們隻用了不到24小時就籌建完成並開始收治患者。”

一個體育館,如何在一夜之間成為了“生命之艙”?

302名隊員,來自江蘇10個設區市,還有縣級醫院和鄉鎮醫院的醫護工作者。抵達武漢的第一天,隊裡就馬上啟動培訓。“這些醫護人員的專業不盡相同,很少有人參加過傳染病防治工作。”南京市第二醫院副院長、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2艙副院長楊永峰說,感控流程培訓是首要大事,大概用了兩天進行流程通道的模擬和防護服穿脫訓練,“我們必須保証每一個人都能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把病人治好。”

這其實也是方艙醫院建設的難點所在。按照感控流程,既要保証醫護人員進出通道的安全性,同時又要滿足患者的舒適性。“這兩者之間要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要求,是非常難的。”陳旭鋒說,感控方面要減少感染的概率,所以醫護人員的進出通道必須獨立,同時對場館的新風系統也有要求。

由於方艙醫院救治的多為輕症病人,大家的心態與日常的強身健體也很重要。在艙內,患者們主要是服用中藥試劑,對於醫護人員而言,更重要的一項“技術活”,是安撫他們的情緒。“艙內相對空間比較小,患者們普遍有一些心理壓力,所以也要針對這一方面給病人做一些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領隊、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2艙院長葛寧海說,江蘇的中醫藥在方艙模式中尤顯特色,輔以太極拳、八段錦等中國古代預防醫學與復健醫學的總結運動法,加快他們的康復速度。

方艙,漸漸成了大家一起維護的一個“小社會”。與很多人想象得不同,這裡的一些場景令人振奮——在醫護人員帶領下,患者們隨著音樂節拍跳起廣場舞、健身操,活力滿滿,促進身體更好更快地康復。一大早趕來的記者還注意到一個細節,迎著初升的太陽,不少患者都走出方艙,在專門劃定的區域內進行戶外活動。

在陳旭鋒看來,方艙醫院的建設、投入和使用,已經形成了鮮明的“江蘇經驗”——譬如社區化管理模式。

“我們把方艙內部分為幾個區,每個區都有專職的醫生和護士長管理,相當於一個頂層設計。”陳旭鋒說,他們又主動發展每個區的黨員成立黨員小組,通過患者去協助管理,這樣調動起了每個患者的主人翁精神,“此外,還建立了一個微信群,讓患者們在裡面也發言,表達心願和訴求。”

艙內還設置了閱覽室、放映廳,業余生活很豐富。“我們提出了‘五個一’計劃,推薦每名患者讀一本好書,每天到艙外活動一次,還有每周組織一次集體活動、一次歡迎儀式和一次歡送儀式,讓患者能夠住得進去、住得放心、住得滿意,並得到有效醫護治療。相信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康復,順利走出方艙。”陳旭鋒說。(王世停 王 拓 王子杰)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