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連雲港“雷鋒車”民兵連在新冠期間義務獻血。海州區人武部供圖
圖為連雲港“雷鋒車”民兵連為發往防疫前線的口罩包裝粘貼標簽。海州區人武部供圖
在祖國黃海前哨,高高飄揚著一面民兵工作火紅的旗幟,那就是連雲港“雷鋒車”女子民兵連。57載崢嶸歲月,“雷鋒車”手們堅持平戰結合、勞武契合、軍民融合,守住初心逐夢新時代,砥礪前行引領新征程,深受人們點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雷鋒車”女子民兵連堅守戰疫一線,展現了鐵軍擔當。
五代“雷鋒車”做好事不停步
1963年,毛主席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江蘇省連雲港汽車總站的女民兵們積極響應,立足崗位學雷鋒做好事。
現任新浦長途汽車站王平站長介紹,她們本職工作主要是售票、檢票,學雷鋒隻能利用工余和業余時間。為擴大攜行服務范圍,站裡趕制了一輛平板車。從此,這輛平板車便被旅客們親切地稱為“雷鋒車”。以郭蘭鳳為排長的民兵姐妹們被喻為第一代“雷鋒車”手,“寧願自己千般苦,不讓旅客一時難”,就成為站裡傳家寶。
從一輛木板車,演變為鐵板車、人力三輪車、電動車、風光旅游車到中型巴士,6輛車接力累計行程26萬多公裡,免費運送旅客28萬人次,搬運行李包裹32萬多件,10萬多封表揚信見証了中國第一“雷鋒車”背后的付出與汗水。
一代一代堅持學雷鋒,現今第五代“雷鋒車”女民兵有了新動向。她們不僅要拉好“雷鋒車”,更重視業務能力的提升,經常參加英語、啞語培訓學習,還主動學習旅客心理學知識,爭當班組的服務明星。首創的“雷鋒車”驛站亮相火車站出口,“明亮的雷鋒圖像,流動的迷彩身影,鮮紅的志願者袖標”,溫暖與時尚的公益風景線吸引住熙熙攘攘的人群。
據悉,“雷鋒車”驛站既是轉乘旅客集散點,又是提供一個出行咨詢、臨時休息的場所,全天候服務“高鐵時代”的旅客,在這接駁的“雷鋒車”也於每天6點50分至18點30分准時運行。
轉型實戰 適應時代新使命
“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戰怎麼備,組就怎麼編。”新世紀,民兵排擴編建連,編制調整、建設理念、工作重心等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從而確立了人才培養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練兵備戰由“擁軍支前”向“能打勝仗”轉型的思路。
每逢新人入編,“雷鋒車”便對新人進行“四個一”政治教育。即參觀一次“雷鋒車”史績陳列館,上好一堂“雷鋒車”傳人教育課,組織一趟“雷鋒車”服務行動,舉行一場黨旗國旗宣誓儀式。如今,黨支部活動與“學習強國”微信群成了教育新抓手,支部制定了“三會一課”、黨團日主題教育日、議戰議訓、社會實踐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開設了“學習強國”積分排行、分享交流專題,確保了民兵思想純潔和政治堅定。“過去,民兵連選人主要是依托鎮街或民營企業推薦,現在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需要筆試與面試,連隊大學生佔比年年攀高,近兩年均保持在90%以上。”海州區人武部程政委介紹說。
民兵的傳統訓練隻要完成了隊列、體能、專業等訓練課時,這已不能適應新形勢新常態。為此,連雲港市政府和警備區專門出台文件,要求採取“連隊化管理、實戰化訓練、常態化備勤”的模式開展打贏訓練。“雷鋒車”女子民兵連變靜為動、變散為聚,整建制加速轉型提升戰斗力。2018年仲夏,江蘇省防空演習拉開帷幕,該連再次實現首發命中、連發命中的優異成績。海州區人武部部長韓方平回憶考核成績說,“算上那次演練,一年先后3次脫產集訓,每次不少於15天,全面融合民兵深化調整改革的時代節拍,實現強軍興武專能的目標。”
勇擔使命 防控新冠疫情
2020年新春,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國,也考驗著“雷鋒車”女子民兵連應急編組水平。
“我是中國民兵,平時為民,戰時為兵,使命就是守護家園,不讓疫情輸入。”連長權太琦邊遞交請戰書邊集結人員,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進行24小時專項值班,每日撰寫情況專報,並配合參與防護知識宣傳、檢測點檢查等工作。李慧、曹珊珊等5名民兵在城鄉結合部道口配合交警執勤,負責駕乘人員信息掃碼登記工作,為了節約時間,有時直接拿起駕乘人員手機幫忙填寫信息,還適時充當“路線導航員”“衛生消殺員”等角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近日,當地口罩生產企業有一批醫用物資裝箱發往戰“疫”一線,缺少人手粘貼醫療防護包裝標簽,電話請求該連支援。“雷鋒車”連隊調用一個排前往,用時60分鐘,助力企業解決難題提高產能。截至目前,該連隊已協調採購軍用大衣及帳篷400余件,發放口罩等防護物資20000余隻。(任忠 程福明 韓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