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戰“疫” 南京鼓樓這家研發機構大顯身手

2020年03月13日22:33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人民網南京3月14日電 (馬曉波)病程轉歸病情預測模型、區域分析管控平台、氣管拔管阻隔保護裝置……戰“疫”期間,位於南京鼓樓高新區的邊緣智能研究院研發的科技產品成為前后方“戰士”手中的“利刃”,為保一線防控人員的安全,提高防疫工作效率作出了積極貢獻。

場景一:對新冠肺炎病情變化進行預警

地點: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

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2月4日派出37人團隊抵達武漢,負責位於武漢東西湖區的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李勇博士便是其中一員。新冠肺炎早期病情復雜多變,如何科學、精准地預測患者的病情變化,提供最科學、最優良的救治方案?李勇及時與南京醫科大學公衛學院院長、國家衛健委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指導專家夏彥愷團隊、邊緣智能研究院等專家團隊取得聯系,由他負責在前方一線進行臨床數據收集和診療施策,后方專家團隊提供技術支持,建立相關模型和計算。 經過前后方多日努力,“新冠肺炎病程轉歸病情預測模型(方艙醫院)”於2月27日正式上線。

“有些患者的症狀可能不明顯,但是身體指標卻有一定風險,通過該系統,醫生在查房時就能重點關注那些高風險的患者,當然最終也是給臨床醫生做參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冠肺炎病程轉歸病情預測模型”是基於5種機器學習方法(AI)和臨床預測模型的綜合分析得出。該預測模型嵌入了前方綜合服務的微信公眾號,患者及時填報數據,醫生在后台就能實時看到生成的預警指數。據了解,相關專家通過模型建立后的驗証發現,模型的整體預測准確率為88.5%,重症患者預測准確率為83.2%,輕症患者預測准確率為92.9%。

場景二:搭建平台針對區域疫情進行分析管控

地點:南京市鼓樓區

社區隔離人群的體溫等疫情數據,如何進行全方位的實時感知,並快速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及時為疫情狀態預測提供科學依據?南京郵電大學物聯網研究院、南京邊緣智能研究院聯合北京德塔精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根據南京市鼓樓區政府疫情防控需求,針對疫情分析管控的關鍵技術突擊攻關,在一周內組織建立了新冠肺炎疫情分析及管控平台(簡稱“NCP分析管控平台”),解決了各渠道匯集的防疫篩查數據的採集、匯總和監測,實現疫情的有效分析、預測與管控。

“該系統首先在山西晉城的各大超市、檢查站、社區、園區等防控重點推廣使用。‘寧歸來’系統未在南京統一上線前,鼓樓區新冠肺炎疫情分析及管控平台也是使用這套系統。”邊緣智能研究院院長郭永安告訴記者,NCP分析管控平台通過智能耳溫箱實現居家隔離居民的體溫等狀態數據的適時感知,利用物聯網及邊緣智能技術,通過分析處理,實時了解居民身體健康狀況。此前鼓樓區使用這套系統時,從地域、時間、空間等多維度對該區疫情數據進行去中心化交互與處理、實現可視化平台管理,為鼓樓區針對不同隔離人員提供差異化的管控措施提供技術支持。同時通過小程序向鼓樓區居家隔離的居民進行新冠疫情防控宣教、信息發布推送和咨詢服務,使鼓樓區的疫情防控措施更加人性化和便利化。

場景三:為武漢前方醫生提供氣管拔管阻隔保護裝置

地點:武漢相關醫院

“拔管是要病人需在清醒的狀態下進行,短時間內通過吸痰、鬆氣囊,然后把整個氣管插管拔出來,人必定會咳嗽的,這個咳嗽就會產生大量的氣溶膠,這對於一線醫護而言有這不小的風險。”郭永安說,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氣管拔管阻隔保護裝置”誕生了。

“這個裝置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對於醫護人員有著較好的保護作用。”據介紹,需要進行插拔管的基本都是危重症病患,在進行相關操作時,需要一個密閉裝置去保護醫生,避免氣溶膠感染。整個氣管拔管阻隔保護裝置是鋼架架構,可以開合,當醫生需要拔管時,把整個裝置放在病床上,側面把手伸進去操作具有相對較好的安全性。

邊緣智能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助力前后方共同抗擊疫情,該院在疫情出現早期時還幫助江蘇省人民醫院搭建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管控平台,輔助醫生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實時預測篩查,該系統對提高篩查效率有一定積極意義。截至目前,研究院所研發的智能語音控制電梯項目、職工分診系統、智慧門診項目也已基本設計完成,將於近期上線,屆時將供應給江蘇省人民醫院、南醫大四附醫院等使用。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