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認養樹木成為新風尚 不能隻"認"不"養"

2020年03月17日07:38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認種認養樹木,不能隻“認”不“養”

今年3月12日,是第42個植樹節。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30多名一線醫護人員,前往狼山國家森林公園認養了30多棵梅樹。當天,類似的各類認種認養樹木活動在全省乃至全國各地廣泛開展,並正演繹成為一種風尚。

記者調查發現,熱熱鬧鬧搞活動、認認真真辦儀式之后,不少“名花有主”的樹木遭遇“遺棄”,真正花工夫、費心血澆灌培護樹木成長的人卻很少,一“認”了之現象較為普遍,值得反思。

“一樹難求”,認種認養樹木成風尚

植樹節當天,南通市民李秀芬撥通了狼山國家森林公園樹木認養電話,為自己認養了一棵樹。

“我們3月10日發布公告開始報名,短短兩天時間,就吸引了上千人參加。”南通狼山國家森林公園工作人員郭杰遭遇喜人的煩惱。他介紹,第42個植樹節來臨之際,他們開展“種下一棵樹,許下一個心願”樹木認養活動,計劃推出“愛情樹”“智慧樹”“健康樹”“企業林”。“原計劃的1000棵樹木指標供不應求,很快就被搶認光了。”

種下一棵專屬於自己的樹木,見証自己與樹木共成長,正成為“綠色時尚”。植樹節當天,市民王亞軍帶著上幼兒園的兒子來給認種的樹除草、澆水、剪枝。去年,學校統一組織,他花了100元為孩子在南通通呂運河綠廊裡認種認養了一棵櫻花樹。“認種認養樹木,既讓孩子親近自然,又能見証孩子和樹木一起成長。”

作為國家森林城市的南通,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開展市民認種認養行道樹活動,成為全國開展認種樹木活動最早的城市之一。隨著市民參與度的提升,“認種認養”逐步取代了原本簡單的“認種”。近3年來,僅該市園林部門在各景觀綠地組織認種的觀賞樹木紫薇、櫻花等就達數千棵。

熱鬧過后,冷落“棄櫻”找不到認養主人

與認種認養活動的熱鬧相比,位於南通東郊的某綠地認養林卻十分清冷。在花園角落裡,數十棵晚櫻孤零零地 “站”在一處,每棵樹上都挂有認養主人的名牌,卻無人問津,樹下雜草叢生。

“好幾年了,種下后就很少有人來養護過,成了真正的‘棄櫻’了。”附近居民告訴記者。

“我跟兒子在那裡種過一棵櫻花樹。”回憶起當年參與認種認養活動的“盛況”,南通市民邢亞馨頗為感慨,幾十戶家庭圍著樹苗,挖坑、翻土、栽種、澆水,挂上名牌,最后合影留念。可現在哪棵櫻花樹是自己種的,長什麼樣了,他已無從得知。

“‘我與小樹苗同成長’是我當年親手寫下的心願,現在我已長大成人,那棵樹卻再沒見過。”談及僅“一面之緣”的小樹苗,去年大學畢業的王佳雨腦海裡隻剩模糊不清的畫面。

未抔一寸土、未澆一滴水、未剪一根枝,就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認養。“孩子忙上學,我們忙上班,活動儀式過后,真的就顧不上了。”家住南通北城名郡的許曉東坦言,比起親手栽下一棵樹,她現在更傾向“雲認養”,隻要花點錢就能種下一棵樹,還能隨時看到樹的種養情況。

創新認“養”,讓樹木在“心田”裡茁壯成長

“既然認養了,就要花點工夫、費點心血,讓樹木在認養人的‘心田’裡真正茁壯成長。”在通呂運河沿岸認養林現場,王亞軍指著挂著自家孩子王小凡姓名牌子的認養樹說,他和孩子會經常來護理這棵樹。“種下了就不能不管,一棵樹苗就像一個‘孩子’,需要精心呵護,以此也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除了市民自發組織,南通市園林綠化部門還創新“回訪”機制,引領市民把“認種認養”一日活動唱成“四季歌”。“我們每季組織一次回訪活動,召集認養人親手為樹苗做養護。”南通市市政和園林局綠化管理處處長張海濤介紹,最近很多認養人詢問“回訪”什麼時候進行,“等疫情過后,將立刻組織養護活動。”

“樹木認種認養儀式感很重要,但過程更重要,如果只是一‘認’了之,就失去了意義。”南通市市政和園林局局長湯蔥蔥介紹,南通市專門出台《市級城市綠地和樹木認養管理暫行辦法》,其中,明確認養人在養護單位指導下,參與一定時日的綠地、樹木的養護作業或相關志願服務。“如果不參加養護活動,來年將被除名,並且取消報名資格。”據介紹,這一做法,已為省內外多個城市借鑒推廣。

南通園林綠化部門還專門開辟“花園南通”網站。湯蔥蔥表示,“將來市民可以網上查詢認養信息,我們打算給每個認養人提供一個賬號,上傳自己的‘認養日記’,方便轉發分享,進一步提高市民參與認種認養活動的‘儀式感’。”(俞聖彤 嚴 磊)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