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江南,處處迸發著生機和活力。
這幾天,正是江南好風景的蘇州、無錫和常州迎來了同一批客人——南通市黨政代表團,頗為引人關注。
在疫情漸穩后的第一時間,南通市委書記、市長就親自率團,攜60多位市領導、各縣(市)區黨政一把手及有關部門負責人一同出行,這樣的時間節點和陣容配置,足見南通對此次考察之行的重視程度。
觀察此次的“考察之旅”,南通黨政代表團用了3天多的時間,先后在蘇州、無錫、常州20多個點進行深度學習,可謂“看點超多”。學習考察的重點也頗為突出,涵蓋科技創新、產業轉型、文旅合作等諸多領域。
除了考察,此行還有著共同的關鍵詞——簽約!合作!
在4月8日舉行的蘇州南通工作交流會上,蘇通雙方進行了頗為精彩的座談,並且簽署《關於加強蘇通跨江融合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謀求推動蘇通兩地全方位合作。
在4月9日舉行的無錫南通工作交流會上,錫通雙方簽訂《關於加強錫通跨江融合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產業協同、板塊交流、園區共建、文旅合作、港口聯動等5個方面展開合作。
4月9日晚,常州市政府、南通市政府分別與上海市江蘇商會簽署經濟合作備忘錄。
有專家評價,此次考察合作之旅,凸顯南通加快融入蘇南、跨江發展、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一路向南,南通,不再低調!
問道蘇南,透露出什麼信號?
南通向南,信號愈發強烈。
今年1月,南通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報告,共有十余次提及“蘇南”。今年2月以來,學習蘇州“三大法寶”,正以一股前所未有的熱度席卷南通。
開啟蘇南考察之旅的首站,南通便選擇了蘇州。
在聊這次考察之旅前,我們先來看看這樣一張照片。這張照片裡,面對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的介紹,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在非常投入地聆聽著。
有網友注意到這張照片后留言:“這分明是一個努力的學生在傾聽隔壁班學霸分享‘高分寶典’啊,為南通市委書記的眼神裡透露出的那股認真勁點贊。”
有意思的是,身為蘇州市委書記的藍紹敏曾在南通工作26年,其間見証了蘇通長江公路大橋通車、參與了蘇通產業園的規劃建設等一系列工作。而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曾長期在蘇州工作,先后主政過昆山和蘇州工業園區。
此刻兩位主官在聊什麼,“瞭望君”不得而知,想必是關乎蘇州經驗,關乎共謀發展。但可以肯定的是,兩位主官一定都對兩地下一步的合作充滿期待。
僅一江之隔,又都臨近上海,還面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共同使命。南通和蘇州,從來就是緣分頗深的一對。
從理念對接,再到行動對接,南通究竟要向蘇州學什麼?據《南通日報》報道,此次南通市黨政代表團赴蘇州考察,主要是學習兄弟城市在項目建設、創新發展、城市建設、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好思路好做法。
了解江蘇的人都清楚,南通正在用心學習蘇州的“三大法寶”指的是“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園區經驗”,這些精神特質正是這些年引領蘇州發展不斷取得輝煌成就的“密碼”。
再來看看此次南通黨政代表團的考察路徑:張家港、昆山、蘇州工業園區、吳江區、蘇州高新區......這樣的行程安排,無疑是零距離把“三大法寶”細細揣摩了一番。相信這一趟下來,蘇州改革開放的蓬勃活力、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蘇州干部爭先創優的精神,一定讓代表團一行在視覺上和思想上都受到很大的觸動。
“蘇通兩地位於‘一帶一路’交匯點,也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最前沿,都處在向著自己的歷史性台階全力沖刺的關鍵階段,正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在座談會上,藍紹敏向南通發出邀約,希望兩地能共同書寫不懼挑戰、逆勢而上的奮斗篇章,共同打造跨江融合、協同並進的最佳組合,共同樹立一體聯動、互利共贏的合作典范。
問道蘇南的第二站,南通黨政代表團來到另一個明星城市,無錫。
同屬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祥地,又同處長三角核心區,無錫、南通兩地淵源頗深。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今年滬通長江大橋和錫通高速建成通車,兩地距離將進一步拉近,聯系也將更加緊密。
在無錫,代表團一行深入工廠車間,詳細了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營商環境打造等情況。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華虹集成電路研發和制造基地等項目、江蘇卓勝微電子公司等企業都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向無錫看齊,南通又能學些什麼?“無錫謀劃產業發展的理念新、思路新,推動項目建設的手筆大、力度大,企業創新轉型的活力足、后勁足,增進民生福祉的舉措好、成效好。”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說,無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先進理念、創新精神和科學方法,值得認真學習和借鑒。
告別無錫,考察團的第三站來到工業明星城市,也是“蘇南模式”的發源地之一的常州。在座談交流時,雙方表示將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縱深推進大局中,搶抓戰略發展機遇,推動常通跨江融合,為加快省內全域一體化作出更大貢獻。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南通、常州交流合作的潛力十分巨大、前景更為廣闊。
“希望常州和南通聯手抓住難得機遇,在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中加強合作,在打造長江經濟帶、推進長江大保護中加強合作,在服務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中加強合作,齊心協力促進兩地合作再上新水平,把各自優勢變成共同優勢,為全省的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常州市委書記齊家濱說。
比肩蘇南,南通底氣在哪?
“南通市黨政代表團此番密集造訪蘇南大市,大規模對接蘇南發展,是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帶頭示范、實質性推動了南通融入蘇南的重要舉措,釋放了市委市政府的決心,也給全市上下加足了信心。”在江蘇省政府參事、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看來,高調提出全方位融入蘇南,南通的底氣來源於掩藏不住的實力。
近年來,不斷融入多重發展戰略的南通,雄心勃勃地亮出了一系列目標:比肩蘇南,融入上海,邁進“萬億俱樂部”。
今年南通是重大項目的推進年,共有36個項目入圍江蘇省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數量位居全省前列。近日,南通市舉行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暨第三屆通商大會,20個重大民企投資合作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額超過1400億元。
一個明顯的信號是,南通近年來正加快發展高端紡織、船舶海工和電子信息三大重點支柱產業,發力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三大重點新興產業,以“3+3”的大產業布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不斷融入蘇南。
“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去年底,南通明確提出這份戰略構想,對切實肩負起省委賦予南通爭當“一個龍頭、三個先鋒”新使命意義非凡。
眾多“王牌”在手,南通發展勢頭確實喜人。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南通GDP達到9383億元。經濟總量僅次於蘇州、南京和無錫,在江蘇坐穩第四把交椅。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南通更是迎來了百年未有的新機遇。
雖說經濟總量已穩穩邁入蘇南陣營,但這位后起之秀並未輕易自滿。當前,對標蘇南、融入蘇南,以全方位、系統化的姿態向“老大哥”們學習,南通顯然有著更高的志向。
思路決定出路,戰略決定未來,觀念創新引領發展動力。縱觀南通近年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正是發展思路不斷拓展的過程。
在今年3月初,南通旗幟鮮明地呼喚更多“狼性”干部沖鋒陷陣、不屈不撓,為事業拼搏、為夢想前行。
有意思的是,南通這座新秀城市的光環也讓兄弟城市感到了緊迫感。在蘇州2019年度綜合考核工作總結暨作風建設大會上,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談危機感時,就曾提及“北看南通”。
有分析人士說,南通正成為蘇州強勁的追兵,甚至不排除未來有追上蘇州的可能。
跨江融合,向更大的發展格局進擊
近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公布,其中提出,到2025年,江蘇要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當前,南通正全方位對接上海,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蘇州正以上海為龍頭,著力打造能為上海建設卓越全球城市起到協同增強效應的國際大都市。融入和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無錫和南通都有優勢、都有行動、都有未來機遇。
南通跨江擁抱蘇錫常,必將成為江蘇對接上海、長三角一體化探索的關鍵一環。
其實,多年來江蘇一直有跨江融合的動作,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多次點明跨江融合發展的重要性,指出江蘇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重點在跨江。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注意到,在此次考察交流中,三地主官也頻頻提及這個關鍵詞。
“蘇州、南通都是江蘇對接上海的橋頭堡,同為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蘇通跨江融合將成為江蘇對接上海、長三角一體化探索的關鍵一環。”
暢談蘇通兩地的合作,藍紹敏這樣描繪——
要積極探索建立蘇通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
進一步加強蘇通產業園區合作,積極鼓勵蘇州平台建設型企業、制造業龍頭型企業在合作園區進行項目投資﹔
深化雙方港口合作,共同推動兩地港口協同發展。
根據兩地所簽訂的《關於加強蘇通跨江融合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蘇通兩地將進一步加強產業協同發展,積極推動建立兩地產業合作聯盟,深化板塊交流、園區合作共建,建立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合作推進機制,共同推進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建設。
跨江發展,交通先行。在南通與蘇州、無錫之間,“大江”天塹早已突破,隨著滬通長江大橋、通蘇嘉甬過江通道和錫通高速等建成通車,南通和蘇南的發展必將更加緊密、更加不可分割。
就在4月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規劃》主要布局橫跨長江干線主要航道、具有交通功能的過江通道項目,南通又有多個過江通道項目得到規劃支持。
“江海明珠”擁抱“太湖明珠”,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對於雙方進一步的合作,無錫市委書記黃欽也表達了迫切的期待——
要盡快啟動合作項目,逐項細化制定時間表、施工圖,使跨江融合早破題、早見效﹔
積極拓寬合作空間,依托即將全線貫通的錫通高速,推動雙方合作向更廣領域、更高層次拓展﹔
創新構建合作機制,圍繞空間共構、功能共生、產業共謀、環境共治、設施共建等重點,建立健全常態協商機制、要素流動機制、利益分享機制、人員交流機制。
黃欽還表示,隻要蘇錫兩地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實現“太湖明珠”與“江海明珠”的珠聯璧合,在區域協同發展上走出新路子、打造新標杆。
“南通跨江合作已經進入了‘風口期’,駛上了‘快車道’。”徐惠民希望,錫通兩地能夠進一步加快跨江融合發展,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共同建立重點產業合作聯盟,充分發揮無錫產業優勢、南通空間優勢,推動南通深度融入蘇南產業鏈分工,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
落實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貫徹省委省政府推進跨江融合要求,為常州、南通兩市在新起點上深化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利契機。徐惠民希望,南通能與常州一道,深化產業合作對接,以中天項目為紐帶,充分發揮南通空間資源優勢,加強基於產業鏈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江蘇產業轉型升級的典型。
此外,他希望推動能進一步推動常州和南通兩地的創新協同發展,促進創新資源要素自由流動、高效配置,加強創新鏈深度融合,探索長三角跨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新路徑。
在今年初南通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上,徐惠民曾發出“面對新機遇我們准備好了沒有?”“面對GDP過萬億,我們准備好了沒有?”“面對大項目,我們准備好了沒有”“面對爭先鋒,我們准備好了沒有?”的新時代南通“發展四問”。
一路向南,南通,你准備好了嗎?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