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串門子”成了江蘇各地黨政主官們的關鍵詞。
5月7日至9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率蘇州市黨政代表團赴南京和安徽省滁州市考察﹔5月7日至8日,淮安市委書記蔡麗新和市長陳之常率領的黨政代表團則去往宿遷和鹽城,馬不停蹄地參觀了多個點。
相信不少人還記得,就在“五一”節前,一場2019年度全省高質量發展總結表彰大會,讓”比學趕超“這四個字以全新的內涵回到大眾視野。如今,各市又站到了嶄新的起點,怎麼學?怎麼超?相互走一走、看一看,確實很有必要。畢竟,常看常新,更能開闊視野、拓展思路。
串門子,學經驗
看發展亮點,學工作經驗,謀合作領域,商共贏大計......最近,蘇州黨政代表團真挺忙的!5月7日至8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率蘇州市黨政代表團赴南京學習考察。
在南京期間,代表團一行深入部分企業、社區、項目現場、旅游目的地等著重考察了南京在城市規劃建設、推動創新發展、改善民生發展文化旅游、加強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做法。
南京和蘇州同為長三角重要中心城市,對於雙方的下一步該如何互學互鑒、優勢互補,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談得很具體:希望雙方進一步攜起手來,在緊密合作中共同落實中央和省決策部署,深化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共同推進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打造G42創新走廊﹔不斷促進自貿區南京、蘇州兩大片區的交流與合作,搶抓國家戰略重大發展機遇......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也在會見中表達了對雙方合作的暢想,希望和南京在開放開發、產業協同、科技創新、人才交流、生態保護、城市更新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對接、深化合作,共同搶抓千載難逢的國家戰略疊加實施機遇,共同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更大貢獻。(詳細報道:這次,江蘇“雙子星”要組最佳CP)
南京考察之旅結束之后,蘇州黨政代表團一行馬不停蹄地來到了安徽省滁州市。5月8日至9日,2天的考察時間裡,蘇州市黨政代表團一行在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滁州市明湖片區等地留下了足跡。
跨過省界去拓展朋友圈,這樣的操作蘇州並不陌生。2012年4月,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工建設,作為蘇州工業園區首個跨省共建園區,目前,已累計引進項目200多個、協議投資超550億元,成為了滁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更重要的是,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以來,兩地聯系日益緊密、感情日益深厚,特別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全面實施,發展機遇千載難逢,合作空間更加廣闊。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從官方報道中注意到,兩地主官此番會見是為了共同搶抓國家戰略重大機遇,推動蘇滁合作邁上新台階,而藍紹敏的講話似乎也印証了蘇滁合作又將迎來嶄新篇章。他說,“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迎來擴區機遇,江蘇省委、省政府十分關心,蘇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希望兩地共同扛起責任擔當,攜手並進加快拓園進程。”
當前,蘇州正面臨著實現由高速發展階段標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標杆轉型的重要時刻,外出考察,黨政代表團一行也不忘謙虛地學他人之長。在明湖片區考察時,藍紹敏表示,蘇州要以國際化大都市的定位來審視自我、謀劃未來,不斷學習借鑒先進經驗,開拓視野,推動城市功能品質提升,打造更加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
“蘇州多年來的支持幫助,既有力帶動了滁州產業發展,又帶來了先進的規劃、管理、招商和開發建設等理念,培養鍛煉了滁州的干部隊伍,為滁州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滁州市委書記張祥安希望,兩地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深化合作共贏,以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擴區為新契機,攜手搶抓國家戰略重大機遇,共創蘇滁合作美好未來。
目光再看向淮安。5月8日至9日,由淮安市委書記蔡麗新和市長陳之常率領的黨政代表團一行先后“打卡”宿遷和鹽城,開啟為期兩天的考察之旅。
腳步匆匆,但收獲滿滿。淮安黨政代表團此行學習考察目的很明確,直指兄弟城市在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農房改善、城市建設管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態環境保護利用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
近年來,宿遷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頭版頭條”,在農房改善上探索出了一些特色經驗做法,搶抓“互聯網+”機遇,大力發展電商產業,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宿遷還在2019年度全省高質量發展考核中捧回了第一等次的好成績,成為了高質量發展的優秀生。
在宿遷考察期間,淮安市黨政代表團一行走進沭陽縣瑞聲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宿豫區曹集鄉雙河社區和新庄鎮振友新型社區等地詳細了解。
宿遷項目建設熱火朝天,產業發展提速提質,轉型升級強勁有力,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給代表團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表示,將認真學習借鑒宿遷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兩地攜手並進,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沖刺決勝中“跑出”優異成績。
在鹽城期間,淮安市黨政代表團實地考察了新型農村社區、生態濕地、重大項目等。黨政代表團一行一致認為,鹽城在推進產業強市、生態立市、富民興市“三市”戰略中形成的一些好經驗好做法,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希望兩地在開放開發、科技創新、生態保護、城市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對接、深化合作,共同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更大貢獻。
新考卷,新氣象
上周,南京一場“高規格”委員會首次召開。
有心人可能已經注意到,今年1月2日,南京宣布成立並揭牌南京市委創新委,成為繼深圳、廣州之后第三個成立(科技)創新委員會的城市。
作為專門負責創新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南京市委創新委由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擔任主任,市委副書記、市長韓立明擔任第一副主任。另外,由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編辦,市發改委、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等所有跟創新相關的部門以及11個區和江北新區的“一把手”擔任創新委委員。
強大的陣容,頂級的配置,這樣的安排,背后自然大有深意。今年一季度,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沖擊,南京全市GDP增速繼續位居全省全國前列,經濟發展呈現出良好韌性和穩健態勢。這份高質量發展的成績單與近年來南京持之以恆抓創新,培育了一大批新企業、新動能、新增長點,密不可分。
從2018年開始,南京連續三年將新年“第一會”和市委“1號文件”同時聚焦於“創新名城”主題,“創新”依然成為南京最鮮明的城市氣質、最顯著的城市標識之一。
南京為何要成立市委創新委員會?用張敬華的話來說,市委成立創新委,不是單純換個稱呼、挂塊牌子,其目的是加強對創新名城建設的頂層設計,更好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持續推動創新名城建設體系的深化和完善,集中精力抓好創新名城建設。
下一步,南京將如何集中精力做好創新文章?張敬華在會上部署了市委創新委下一步三個方面工作。
①聚焦重點任務,謀求創新突破。
②圍繞“四新”行動,做好創新文章。
③完善工作機制,確保創新實效。
對於新形勢下創新名城建設,張敬華還要求重點研究解決五個方面問題。
①新型研發機構質效提升
②高新技術產業風險增加
③高新園區體制機制改革
④“生根出訪”“百校對接”如何有效開展
⑤重大活動落實推進
“瞭望君”覺得,在持續推進創新名城建設的第三年,圍繞“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市委創新委必將持續推動創新名城建設體系的深化和完善,為南京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引擎。
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是當前徐州正在思考和踐行的一個新命題,更是江蘇省委賦予徐州的重大使命。
5月7日至8日,徐州召開了一個重要會議——全市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現場推進會。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注意到,這場現場推進會頗為特別,由書記市長帶隊現場觀摩,利用一整天的時間,從賈汪到銅山,從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從鄉村治理探索到智慧城市建設,從發展健康養老到完善城市功能……對20個地點和項目一一進行觀摩點評。
徐州打造什麼樣的“區域樣板”?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表示,我們提出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區域樣板。
所謂“全面”,就是發展要有整體性,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要全面推進、實現全面發展進步,黨的建設要全面加強,不能有“偏科”。
所謂“協調”,就是發展要善於統籌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投資拉動與創新驅動、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人與自然等之間的關系,促進現代化建設各環節、各方面有機統一、協調一致。
所謂“可持續”,就是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切實推進綠色循環增長。
所謂“區域樣板”,就是要縱向比年年有進步、橫向比發展得更好,經得起實踐檢驗,起到示范引領的效應,同時要體現“區域”特色、具有可比性,著眼發展階段相同的地區、或者發展類型相似的地區、或者某一相同領域,能夠發揮優勢、彰顯特色、爭創一流。
“我們在新起點上打造“區域樣板”,概括起來就是實現‘兩高兩強’,即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高、社會文明程度越來越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越來越強。”周鐵根說。
練“內功”,搶突圍
當前,疫情影響還未走遠,如何實現逆勢突圍?鎮江的答案是:跑起來!
5月7日上午,鎮江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舉行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作動員講話並講授開學第一課。課上,馬明龍以“跑起來,鎮江!”為主題,發出震動人心的講話。
為什麼要“跑起來”?馬明龍說,“跑起來”是歷史所托、時代所盼、群眾所願、職責所在。與自己比一比、與周邊比一比、與時代要求比一比,不跑起來就一定落於人后。
能不能“跑起來”?在馬明龍看來,答案是肯定的。
鎮江有跑起來的“基因”,這種“基因”與改革開放的成就、奮斗者們的業績和近期的工作高度契合,是我們跑起來的最大底氣所在。
鎮江有跑起來的“條件”,有產業基礎、整體水平、特色亮點,這些都已經轉化為了發展的基礎和潛力。
鎮江有跑起來的“舞台”,現在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的歷史機遇期,是我們加速奔跑最大的舞台,也是最大的“賽場”,當前尤其要把握對接區域融合發展戰略和后疫情時代追趕超越的兩個重要“窗口期”。
怎麼“跑起來”?馬明龍著重強調,就是要有目標、有思路、有方法、有狀態,全力克服前進道路上的每一個問題,跑出我們這一“棒”的好成績。要勇闖新路跑,在產業強市、城鄉建設、民生改善、社會治理、文明提升上實現新路超越......
“要始終保持奔跑的姿態、奮斗的狀態,跑出激情、跑出加速度,推動‘鎮江很有前途’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馬明龍說。
5月8日,馬明龍在鎮江市商會協會負責人座談會上再提“跑起來”。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危與機並存。他要求,地方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要當好“店小二”,努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大力營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讓企業有更加穩定的發展預期。要全力做好惠企政策的制定、宣傳、落實工作,切實打通“最后一公裡”,推動各項政策真正落地,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共同跑起來,為產業強市加油出力。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5月8日,南通創新區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南通醫學中心等首批6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78億元。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宣布項目開工。
集中開工的6個項目對於南通創新區完善城市功能、集聚高端人才、增進民生福祉將產生重要的引領作用和示范效應。南通市市長王暉在講話中表示,希望南通創新區真抓實干,市相關部門要提供更主動、更精准、更高效的優質服務。希望各項目投資方以南通這片熱土為主戰場,持續深耕、加大投資,推動更多優質項目在南通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5月9日,泰州市委常委會召開,研究推進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省對設區市綜合考核等工作。
會議強調,泰州全市上下要錨定全年目標任務,始終保持奮進的姿態、務實的作風、高效的狀態,加大工作推進力度,把比學趕超落到實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奮力奪取“雙勝利”,讓群眾有更多更直接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林元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