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泗洪推進垃圾分類 讓生活垃圾"變廢為寶"

2020年05月21日14:45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泗洪:讓生活垃圾“變廢為寶”

沒有散亂的垃圾和灰塵,聞不到難聞的氣味,也聽不到機器運轉的聲音——走進泗洪縣垃圾焚燒發電廠,隻見草茂林綠,花園般的清新環境和想象中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截然不同。

垃圾去哪兒?怎麼用?這是城市管理中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一種體現。自去年以來,泗洪縣城管局通過政府採購,實施環衛一體化項目,實現“兩網融合”,並按照政府監管、企業運營、群眾參與的體系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同時配套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真正做到了讓生活垃圾“變廢為寶”。

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垃圾投放要注意分類,千萬不能放錯了。”在泗洪縣雙良鴻城小區的智能垃圾分類箱前,今年68歲的小區居民陳大爺正仔細辨別著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

垃圾分類投放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來,泗洪縣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讓“放錯地方的資源”找到“歸處”。

去年開始,泗洪縣財政投入資金1600余萬元,對城區各住宅小區、學校、機關單位開展了生活垃圾設施投放工作,完成了城區86個機關企事業單位、24所學校、111個住宅小區、城區主次干道和廣場綠地等公共區域1400組垃圾分類設施的投放工作,並於年底實現了城區分類設施投放全覆蓋。今年該縣還將完成5個新建小區與20個企事業單位、200組公共區域垃圾分類設施投放工作,確保實現程度保持100%。同時,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實現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全覆蓋。

“目前,各鄉鎮(街道)已形成‘戶投放、組清掃、村收集、鎮集中、縣轉運’的生活垃圾收運體系,並對垃圾收運設備、垃圾分類集中收集點、垃圾中轉站等進行合理設置和運行管護,實現生活垃圾日產日清並及時轉運。”泗洪縣城管局局長張家穎說。

昔日小區臟亂的狀況,通過投放“幾個垃圾桶”得以徹底改變。“現在環境比以前好多了,統一管理、垃圾分類后,小區面貌改變了很多。每天都有人按時來清理垃圾,到處干干淨淨,真的很不錯。”對於垃圾分類,陳大爺連連點贊。

為了更好地激發市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泗洪縣城管局以活動宣傳引導市民主動注冊或關注,並依托北京環衛集團e資源智慧管理平台,讓居民可以隨時通過e資源平台查閱個人賬戶內積分和參與垃圾分類投放情況,有效吸引了更多市民支持和參與垃圾分類工作。截至目前,泗洪城區共注冊登記用戶達4萬戶。

垃圾發電“變廢為寶”

解決好“垃圾去哪兒”的問題,垃圾如何科學化利用成為泗洪城管人思考的又一問題。

如今,這道題目有了“滿分的答案”。

去年,泗洪縣城管局與北京環衛集團合作推進垃圾分類分揀中心建設。中心佔地1.5萬平方米,配備分揀車間、停車區、辦公區、食宿區、車輛檢修區等區域。分揀車間實行流水線作業,日處理量為200余噸。中心的建設運行使全縣可回收垃圾得到最大限度的二次利用,形成了環保化分揀、規范化運輸、科學化管理的一體化產業鏈。

在泗洪縣垃圾焚燒發電廠,密閉貨廂的垃圾清運車滿載著垃圾駛至廠區入口,經地磅稱重后,來到垃圾卸料大廳卸料作業。這些倒入垃圾儲貯坑的垃圾經過數天發酵之后,才能用來焚燒發電。在垃圾焚燒車間可以看到,工作人員隔著透明玻璃操作著巨型的垃圾抓斗,將發酵后的垃圾從垃圾儲貯坑送入焚燒爐中。車間使用玻璃且微負壓來封閉垃圾運輸線路,不讓一絲“垃圾味”飄出,廠區根本聞不到垃圾刺鼻的味道,也見不到焚燒后冒出的濃煙。

“主要採用的工藝為‘爐排爐焚燒垃圾+余熱發電’,對焚燒產生的煙氣採用‘脫酸+布袋除塵’處理,從而全面實現泗洪縣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環保目標。”張家穎介紹說。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運行與分類工作“珠聯璧合”。目前,一期工程已於2018年建成並網發電,日處理生活垃圾300余噸,二期工程預計於今年12月份投產。屆時,垃圾焚燒發電廠日均處理生活垃圾將達800噸,年處理能力達29.2萬噸,不僅可以解決全縣生活垃圾處理問題,又實現生活垃圾“變廢為寶”。 王曉玲 陳國偉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