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鼓樓加強老舊小區管理 催生新經驗

2020年05月21日15:04  來源:南京日報
 
原標題:老舊小區管理,疫情期間鼓樓催生新經驗

特殊時期,特殊辦法!

疫情期間,鼓樓區針對眾多無物管敞開式老舊小區,採取了多個行之有效的臨時性管理舉措。升級“智慧化”家園、組建“領頭雁”自管會……一項項舉措取得切實效果。

近日,鼓樓區形成了堅持黨建引領、樹立常態思維、落實精准防控、強化科技賦能、完善網格治理、持續關心關愛常態化疫情防控六項舉措,更是將老舊小區疫情期間的臨時性管理舉措進一步“優化”“固化”,並加以推廣,為更多百姓提供更加安全、幸福的居住環境。

以“戰疫”為契機,鼓樓區正為提升老舊小區常態化管理水平貢獻新經驗。

居民點贊,老舊小區管理實現“智能化”

中央門街道新門口18號小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有居民276戶,老舊無物管小區“臟亂差”的現象,在這裡都發生過。

今年初,疫情來襲,小區設立值守崗,實施臨時性封閉管理。關閉側門,僅留大門,管委會成員與居民志願者輪流值守,全力守護家園安全。小區居民、網格支部書記和管委會主任范新華說,“人防”也有不足之處。戴著口罩,是鄰居也不認識﹔脫下口罩,又擔心不安全。她笑著說,不少志願者都遇到過這樣的尷尬。

中央門街道提前謀劃、先行先試,率先啟動無物管小區智能封閉管理工作。多方征求居民對封閉管理適當收費和自治長效管理的意見后,街道、社區大力推動,“技防+人防”的小區封閉管理的新舉措亮相了。3月8日,信息公司前來採集小區居民的人臉信息,公司的人有點擔心:“居民不配合怎麼辦,我們在其他商品房小區,個把月都採集不全信息。” 而該小區4個半天採集率達92%,大家排隊辦理,人與人間隔1.5米,規范有秩序,公司的人稱贊不已。

4月17日,小區啟動人臉識別智能門禁,沒錄入住戶信息的人,再難進入小區。系統識別距離在50厘米到5米之間,既方便又安全,小區真正實現了封閉管理。

“離大門還有3米遠,人臉識別技術就能認出我,提前開門,真是太方便了。”一名居民開心地說,沒想到,自己居住的老舊小區,也能擁有商品房小區那樣的“高大上”設施。

新門口社區黨委書記王衛平介紹,運用科技手段實現門禁來管理,在街道新建的智慧社區管理平台就可以看到小區開門數據,對一定時間內沒有進出記錄的小區居民關閉進出權限,督促其回寧時向社區報備﹔對一定時間沒有進出記錄的獨居老人向其家庭緊急聯系人和社區網格員報警﹔對出租戶按租房合約設定進出權限等等,用智能方式實現長效管控。

中央門辦事處主任馬蓉說, 2月20日,街道就謀劃啟動了無物管老舊小區智能封閉管理工作,探索建立街道智慧社區管理平台,為疫情管控常態化打基礎、為無物管小區長效管理打基礎、為加強基層治理打基礎。截至目前,街道155個無物管老舊小區、院落、樓幢已實現封閉管理的112個(其中約90%為智能封閉),36個近期可完成,7個正在積極推進中。

黨建引領,敞開院落實現“自治化”

寧海路街道山西路社區的老菜市13-21號院落,有4幢樓108戶人家,以前是一個完全敞開式的院落,沒有大門,車輛隨意進入,違停佔用消防通道。

山西門社區黨委書記姚麗萍介紹,疫情初期,老菜市13-21號與另外三幢樓合在一起封閉值守。疫情防控工作轉入常態化后,街道調研決定,老菜市13-21小區門口新建大鐵門,大門上面套小門,方便居民和電瓶車刷智能門禁進出。社區同時建立老菜市13-21號網格群,社工擔任網格員,發揮黨員樓棟長、居民積極分子的作用,進行自治管理。

5月18日大門及門禁系統正式啟用。“大門套小門,大門走車、小門走人。真是好!”老菜市13號樓棟長楊偉權豎起了大拇指。

姚麗萍說:“以后大門鑰匙,就交給你們樓棟長和黨員志願者保管啦。”“書記放心吧,包在我們身上。”楊偉權拍胸脯說。

20名樓棟長和黨員志願者,人手一把大門鑰匙。平時大門上鎖,小門過居民、電動車,汽車不讓進院。遇到消防、救護車時,必須有人及時打開大門,暢通生命通道。

楊偉權說,老菜市13-21號院落在去年5月剛剛出新完畢。在街道和社區的幫助下,樓棟長和黨員志願者開始嘗試“自治化”。看管鑰匙是第一步,發現問題、協調矛盾、保護身邊環境……自管自治的路,還要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

小市街道張王廟45-52號華洋小區,在河路道社區黨委的指導下,以支部書記王春林為“領頭雁”成立自管會,開始了小區自治的進程。

“自己的家園自己守護,不等不靠不求人。”王春林說,自管會成立后,他們聘請小區困難戶當門衛,建立門衛管理和車輛管理制度﹔通過為民辦實事資金,為小區安裝了監控探頭、車輛識別系統,修建了非機動車車棚……自管會成員趙永巧對小區圍牆新上的公益廣告宣傳畫非常滿意,“這都成為小區一景了,門口的花壇也是我們自己砌的。”她笑著說。

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力增強了,鄰裡關系也更和諧了。

疫情初期,該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僅保留一個主出入口,由自管會、樓棟長和志願者組成志願隊輪流堅守﹔今年,該小區更是成為鼓樓區精細化管理試點小區,大家都嘗到了“居民自治”的碩果。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志願隊成為小區環境綜合整治的“常備隊”,服務居民群眾。

優化完善,為老舊小區管理貢獻“鼓樓智慧”

結合實踐經驗,鼓樓區主要負責人提出,要及時總結經驗,將疫情期間老舊小區的臨時性管理舉措,通過不斷優化完善,推動解決老舊小區管理上的“難點”“痛點”﹔形成長效管理機制,推廣到全區765個老舊小區的日常管理中去﹔不斷總結提高,力爭為其他地區老舊小區常態化管理貢獻“鼓樓智慧”。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相關專家認為,城市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對基層來講,就是要根據工作實際不斷探索完善工作機制,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問題解決好。

“疫情防控中,有‘危’也有‘機’,在過程中總結經驗,也能推進社會治理創新。”該專家表示,鼓樓區創新“人防+技防”“小區自管會”等舉措,運用在老舊小區改造、管理中,有利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符合社會治理改革的要求。

劉陽 王婷婷 王聰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