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更紅火 環境更美麗

南京江北新區:“新主城”刷新鄉村魅力

2020年05月25日09:35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新主城”刷新鄉村魅力

疾馳前行的江北新區,產業高地迅速崛起,城市面貌不斷更新。在江北新區近五年的發展成績單中,鄉村似乎不常進入大眾視野。事實上,這些散落在新主城之中的鄉村已悄然改變。

江北新區定下基調:建設新主城,城要像城,村更要像村。與城市交相輝映,新主城裡的鄉村魅力十足。

這裡的日子很紅火

53歲的楊步梅和丈夫張雷,在葛塘街道官塘河村潘庄組經營著120畝家庭農場。3年前接下農場時,楊步梅夫婦接受了村裡的建議,走特色種植養殖的經營思路。120畝的農場簡單規劃,種植優質品種大米、葡萄、草莓、西瓜等,養殖龍蝦、螃蟹、雞、鵝等。

官塘河村位於葛塘街道西北角,竹葛線穿境而過。便利的交通為楊步梅家的家庭農場引來了不少愛嘗鮮的城裡人。經營農場,楊步梅夫婦幾乎一年到頭不得閑,草莓季剛結束,龍蝦季、西瓜季就接連到來。

去年一年,楊步梅家淨收入大約二三十萬元,雇的幾位工人,也都是村裡人,每人一年能拿到4萬多元工資。除此之外,每年支付給農民的土地流轉金也要比傳統種植土地高出一截。

在官塘河村小營組村口,4位裹著頭巾的老人正在忙碌著修整綠化帶。“孫子大了,在家裡閑著無聊,我又上崗了,每月到日子能拿一份工資,我很滿足。”年近七旬的老阿姨一邊修剪著草坪,一邊向記者介紹。

“以前村裡的保潔等工作都是外包給別人做,后來有人提出,村裡的老人不少,如果他們願意勞動,何不把這份錢給他們賺。”官塘河村黨總支書記王超說,原來,官塘河村成立了南京船王余勞務服務有限公司,雇佣村裡的大爺、大媽,讓“老農民”成為了“上班族”。

去年夏天,一場“盤城葡萄盛宴”火了,城裡人紛至沓來,“盤城葡萄”這張名片被叫響。盤城街道是南京最大的葡萄生產基地,葡萄節期間,江北新區發布盤城全域旅游規劃,簽約旅游、養老等多個跨界項目,以葡萄為媒,鄉村經濟大步轉型。

今年,葡萄豐收季近在眼前,盤城葡萄園的“老板”們都悉心呵護著自家果園,等待迎接一撥撥食客的到來。一位採摘園老板透露,已經有老客在詢問品種,准備提前預訂。

這裡的道路很寬敞

借助交通便利的優勢以及江北新區“四好農村路”建設,官塘河村一舉完成了村組內近20條、10.6公裡主次道路的黑色化工程﹔沿著點綴著小花的永渡路蜿蜒向前,抵達盤城葡萄園后,園內道路平整順暢,前來購買葡萄的車輛基本可以直接開到各個果園門前。

像官塘河村和盤城葡萄園一樣,不少鄉村的“好日子”都與道路息息相關。

“新江北·新一線”,這是屬於江北新區農村公路自己的品牌。品牌背后,是由道路延伸出的鄉村發展內涵:創建“生態一線”“智慧一線”“文旅一線”,用“新色彩”“新內涵”“新感知”及“新視野”的“四新方式”打造新區特色“四好農村路”。

大葛線,江北新區“農村公路+產業”示范線,連接江北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園中山園區與高唐物流園,形成了研發、制造、運輸一體化的生產模式。產業園區的生產效率在提升,周邊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

而沿馬汊河而建的頭葛線,則是一道別樣的“風景線”。增設慢行步道,搭配運動景觀小品,一條風景運動道讓農路品牌走進了百姓生活。

2019年,江北新區建成“四好農村路”220余公裡,完成橋梁改造3座,全面煥新新區農村公路氣質形象,實現了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全覆蓋目標。在今年的江北新區直管區城鄉建設計劃中,提出繼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項目,繼續完成約64公裡農路提升。

這裡的環境很美麗

生活在依水而生的鄉村是無比幸福的。初夏傍晚,或是沿河岸遛彎兒,或是坐在河邊聊天,這是長蘆街道濱江村村民最愜意的時光。“以前,村裡這條河可沒這麼美,周邊、河裡是植物瘋長,岸上垃圾也多。” 濱江村黨員志願者陳先河介紹,去年,街道和社區開始組織河道整治,拆除了岸邊的私搭亂建,清理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垃圾,現在房前屋后的河流又回到了小時候的樣子。

河水重現“美顏”,大大調動了村民參與整治的積極性。陳先河和一群老黨員,當起了民間河長,不少村民也積極加入到整治隊伍中,守護家門口這片清澈的河水,變成了一項“全村總動員”的大事業。

近年來,江北新區全面推行河長制,促進水環境整治提升,各級河長要落實巡河工作責任,巡河時要使用河長APP、巡查河長公示牌,針對巡河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報告協調解決。與此同時,新區推動各街道(園區、平台)選聘“民間河長”,讓群眾參與到環境治理中來。“河河有河長,人人管河道”,水環境整治工作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和認可,越來越多像陳先河一樣的志願者主動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

“別看這些東西不是什麼大玩意,用起來都是錢,把房前屋后的衛生搞搞好,就可以用積分兌換,真是實惠!”又到了長蘆街道小擺渡村環境積分兌換的日子,前來村部兌換生活用品的一位大爺如是感慨。兌換活動現場,村民手拿綠色小冊子排隊兌換心儀物品。今年年初,小擺渡村試點開展“人居環境積分制評比”項目,村民手中的小冊子就是環境“積分卡”,按照相應的積分制度,每月村民可以憑積分兌換一些生活用品。

事實上,這樣的積分兌換政策在泰山街道的花旗村、葛塘街道的官塘河村等都有進行,兌換的物品是一些洗潔精、毛巾、洗衣粉等平價生活用品,這種兌換卻在一點一滴地改變著村民的生活習慣,改變著鄉村的面貌。

(責編:耿志超、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