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港閘區:百年的“變”與“不變”

2020年06月16日15:17  來源:南通日報
 
原標題:百年港閘的“變”與“不變”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滬通長江大橋通車在即,港閘區位優勢凸顯,百年未有之新機遇躍然而至。

觀大勢,謀大事。港閘區委區政府近期跨江動作頻頻:4月28日,與蘇州市相城區簽訂加強跨江融合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5月28日,在昆山舉行儀式,12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額達100億元﹔5月29日,與無錫市梁溪區簽訂跨江融合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

對港閘的未來,市領導有著更高期許。4月23日,市委書記徐惠民到港閘區調研,明確提出“西站出口在通州、產業腹地在港閘”。他要求港閘區以中心城區的定位,爭當“全方位融入蘇南的橋頭堡、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排頭兵”。這是市委賦予港閘的全新定位,也是港閘新的行動指南。

區位之變: 從偏居一隅到南北樞紐

通揚、通呂,兩條運河河水悠悠,見証著港閘的百年歷程。

100多年前,心懷“實業救國”的清末狀元張謇經過多方勘察,決定在唐閘興辦紗廠。運河中“突突突”的小火輪滿載大生紗廠的貨物來往穿梭,溝通了農商、溝通了城鄉,模范縣聲名遠揚。張謇將天生港作為港口區,於1904年建造碼頭,成立大達輪步公司,逐漸形成了天生港港口鎮。

此后的港閘順時發展,步子不緊不慢。

隨著南通城市發展重心南移,曾經火熱的區域成為市郊。流經唐閘的通揚運河上,運輸船隻日漸稀少﹔天生港澤生街上,不見了往日的喧囂。

1991年,南通市區行政區劃調整,經國務院批准,將郊區更名為港閘區。

身為南通面積最小的行政區,港閘人並不“認命”。他們埋頭苦干、接續奮斗。近五年實現了“三個飛躍”:經濟總量由177億元躍升到440億元,建成區面積由22.5平方公裡擴展到72平方公裡,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萬元提高到5.3萬元。港閘區以南通1.7%的面積、2.6%的人口,貢獻了全市4.8%的GDP,地均GDP每平方公裡超過3億元,接近在全國排名第四的廣州。

更為可喜的是,在港閘上下奮力拼搏之時,一個個大好機遇接踵而來。

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交匯疊加,使港閘迎來“百年未有的新機遇”。港閘成為南北交通樞紐,擁有“長江+運河”“地鐵+高鐵”的水陸聯運優勢。特別是鐵路南通站和西站站前區均在港閘,滬通長江大橋即將通車,北沿江高鐵正在加快建設,港閘的樞紐優勢將更加凸顯。

區位之變已直接帶來商機: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計劃在南通西站咫尺之遙的陳橋街道新建“陳橋融創文旅城項目”,投資額高達380億元﹔落戶於天生港鎮街道的華潤文旅綜合體項目,投資額也超過100億元。

“港閘近30年的建區創業,從來就不是一條預先鋪滿鮮花的道路,而是歷經了一次又一次的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才實現了從偏遠郊區到‘百年港閘、大美市北’的華麗蛻變。”港閘區委書記黃衛鋒表示,“港閘人將以最飽滿的狀態,奏響爭當‘橋頭堡、排頭兵’的奮斗強音。”

發展之變:

從傳統產業到創新引領

港閘,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張謇先生實業救國道路就是從港閘唐閘的大生紗廠起步。

歷經百年,大生集團的鐘樓依舊矗立在通呂運河畔。大生集團是中國唯一一家連續生產經營124年的紡織企業,堪稱中國民族工業的活化石、活標本。

跟隨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沈健宏走進新廠區的數字化車間,記者看到,全自動細紗機整齊排列,上萬紗錠高速旋轉,偌大的車間裡隻有幾名工人在近百米長的機器間來回巡視。據了解,大生集團正在實施智慧化工廠項目。沈健宏介紹:“智慧化工廠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車間,而是把雲平台、大數據、5G應用到我們生產管理當中去。傳統產業不落后,我們已躋身高科技行業。”

傳統產業主動求變,新興產業更是為港閘發展注入了活力。經過通滬雙方8年不懈努力,位於港閘區北部的上海市北(南通)科技城,從昔日的城郊結合部變身為新興的科技之城。市北科技城高起點規劃,將“以人為本、綠色生態、現代都市”三者相融,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依、現代產業與低碳綠色的自然環境完美結合。科技城聚焦集成電路、汽車電子、5G通訊、大數據和雲計算、軟件信息服務五大產業領域,目前已引入各類企業200家,項目總投資額達315億元。

港閘始終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搬遷區內化工企業,近年來,港閘分批分級淘汰鋼鐵、印染等落后產能。大力引進和培育高科技企業,激發企業創新動能,增強區域創新活力。世界上強度最大的橋梁纜索、為“大國重器”探傷的超聲檢測設備、單位重量比黃金還貴的高端釣魚線……一批“小而精”“小而新”企業專注細分領域,用科技創新成就發展夢想,成為港閘高質量發展的磅礡“后浪”。

“港閘空間有限,必須追求精明增長,以創新濃度提升經濟密度。”黃衛鋒表示,港閘鎖定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文化旅游三大產業,以此帶動城市經濟發展。

電子信息產業瞄准集成電路、智能駕駛兩大方向,以涵潤電子、有感科技、越亞半導體等為帶動,著力突破技術含量高、人才帶動強、產出效益好的重大項目,力爭3年至5年建成兩個百億級產業板塊﹔智能裝備產業以三菱政田項目為合作紐帶,規劃建設中日智能裝備產業園,圍繞集群發展“強鏈補鏈”,大力引進日方先進裝備制造、海工配套、智能機器人等優質項目,著力打造中日合作的樣板區、集約發展的示范區、智能制造的集聚區﹔文化旅游產業打出“古色游、生態游、水韻游”創意牌,重點打造城市綠谷、探險王國、唐閘古鎮等景點。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百年港閘未來可期。

觀念之變:

從郊區思維到主城作為

好日子等不來、要不來,唯有奮斗,別無他路。

改變“城鄉結合部,經濟薄弱、交通不便、環境臟亂”的郊區形象, 打破“郊區”思維,推進品質建設,在城市建設、社會管理、民生事業上發力,港閘用了不到20年完成了從“郊區”到主城區的蝶變,顏值氣質展露芳華。

近年來,港閘區堅持生態優先,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管理,按照城市副中心的定位打造高品質生態宜居新城,吸引更多人走進港閘、扎根港閘。

唱歌的、跳舞的、健身的……夜晚的白龍湖公園人氣很旺。自投入使用以來,公園已經成為周邊龍潭福裡、隆興佳園、龍湖佳苑等安置小區居民的休閑好去處。

港閘持續開展“微治理”三年行動,全力營造“天藍、水清、地綠、景美”的宜人環境。去年建成區內全面消除黑臭水體,近5年新增綠化面積近4萬畝,全區綠化覆蓋率超45%,形成了“十米見綠、百米見水、千米見園”的城市生態系統。

瞄准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短板,港閘全力攻堅。華潤萬象城、萬達廣場、宜家家居、山姆會員店、迪卡儂等一批國內、國際知名商業品牌接踵落戶,五龍匯、北大街兩大商圈都市氣息越來越濃,人氣商氣不斷積聚,成為南通市區的消費新熱點﹔教育建設資金4年來投入近24億元,去年中考均分領跑市區﹔在市區率先推進“醫聯體”同質化服務,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近5年改造危舊房屋2400余間,全區90%以上居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安置小區……

馮先生是南通大學的一名研究員,從小在崇川區長大,幾年前,他和父母商量后在港閘區綠墅灣買下了住房,女兒也到北城小學上學。“我認識的不少朋友也在港閘買了房。”馮先生說,“孩子的學校教學質量得到大家的認可,我很放心。我家出門就是高架,開車去單位隻要十多分鐘。小區西側就是五龍匯商圈,購物、休閑都滿意,港閘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城區。”

以中心城區的定位完善城區配套和品質。站在“大市區”的高度審視港閘的城市建設,按照華東一流的目標規劃建設文旅產業,進一步提升教育、醫療等民生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為提高中心城區首位度和帶動力作出港閘貢獻。如今的港閘,又有了新的更高目標。

“變”的背后:

爭創一流的追求從未改變

“港閘在變,不變的是強區富民的初心。港閘巨變的背后秉承的是港閘幾代人不變的精神,那就是始終爭創一流的拼搏精神。”黃衛鋒表示,爭當“橋頭堡”,就是要守住通滬鐵路樞紐紅利的第一關口,兜住好產業、集聚要素流,在融入蘇南中率先作為﹔當好“排頭兵”,就是要加快培育和招引高科技產業,在產業引領上勇當尖兵。

新機遇時不我待,新使命催人奮進。港閘區上下信心滿滿、動力十足,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拉高標杆、強化落實,分分秒秒不耽擱、時時刻刻向前沖,以狼性精神、戰斗姿態,在爭當“橋頭堡、排頭兵”的新征程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在南通奮力沖刺萬億俱樂部的跑道上,體現港閘擔當,貢獻港閘力量。(曹德軍 任溢斌)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