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7月28日,南通迎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天:新崇川區、海門區正式揭牌成立。交匯點記者注意到,揭牌大會上,南通市委書記對這次區劃變更的意義,連說了4個“有利於”。
原崇川區、港閘區和海門市都是南通的重要板塊,原崇川區綜合經濟實力穩居全省設區市主城區前列﹔去年原港閘區以全市1.7%的土地、4%的人口,創造了4.76%的經濟總量﹔原海門市是江蘇江北第一經濟強縣、全省首批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劃變更后,崇川區、通州區、海門區經濟總量均接近1400億元,形成“三駕馬車”並駕齊驅的態勢。
“在我市決戰經濟總量‘過萬億’,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我們共同見証新崇川區、海門區揭牌成立,這是南通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喜事。”徐惠民用4個“有利於”闡述區劃調整的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這次區劃變更,有利於我們深入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南通作為長三角城市群和上海大都市圈重要成員,正在積極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區劃變更后,南通市區將與上海市區直接相連,能夠在市級層面更好統籌各類資源要素,更好承接上海城市功能疏解,有效推動項目布局落地,加快實現城際交通互聯互通、資源要素高效配置、生態環境共建共享。”
“這次區劃變更,有利於我們積極打造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李克強總理要求‘把通州灣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點’。通過區劃變更,南通市區的江岸線、海岸線在全市佔比分別提高到63%和21%左右,有利於加強統籌規劃,促進沿江重要產業向沿海轉型布局和沿海資源統籌利用,以廣闊平台、較強實力、江海聯運優勢,加快建設通州灣新出海口,打造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更好發揮南通在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
“這次區劃變更,有利於我們加快提升南通城市發展能級。區劃變更使南通中心城區面積、人口、經濟總量佔全市比重分別提高到30.7%、45%、51.4%,綜合承載力、資源配置力和區域競爭力顯著增強。”
“同時,也有利於在市區范圍內統籌布局重要公共資源,規劃建設重大基礎設施,進一步提高廣大市民的獲得感滿意度。”
交匯點記者在會上了解到,結合區劃變更,南通在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中心城區將構建以主城區為中心,通州、海門、通州灣為副中心的“一主三副”空間結構,主城區構建以南通創新區為新中心,老城、空港、開發區片區為重點的“一城三片”空間結構。同時規劃江海快線、機場快線,快速串聯市區各功能組團,實現1小時內通勤﹔目前正積極推動納入國家《長三角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規劃》,計劃明年開工建設。
徐惠民對崇川區和海門區分別提出發展希望:
崇川要加快推進五山、濱江、任港灣、五龍匯等重點片區規劃建設,穩步實施破舊片區城市更新。要注重高端制造業和現代商貿服務業共同發力,以省級開發園區為主陣地,以都市工業綜合體建設為抓手,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同時加快推動傳統商貿服務業與總部經濟、研發中心等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
海門要加快由縣級“市”向城市“區”的轉變,積極打造城市副中心,深化與崇川、通州、通州灣等板塊的協同與銜接,加快全面融入中心城區。要發展更強城市經濟。要充分放大濱江臨海的巨大優勢,搶抓通州灣新出海口、新機場、北沿江高鐵建設等重大機遇,以大項目、大產業支撐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市區經濟發展爭做貢獻。要增進更多民生福祉。按照民生工作“八個更”要求,進一步加大民生事業投入力度,排查化解突出民生問題,扎實辦好各項民生實事,切實解決好教育、醫療、社保、公交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要過細做好各項政策待遇的接軌工作,讓廣大市民更加公平享有改革發展成果,真切感受到區劃變更帶來的實惠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