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體的截面形狀有多少種?多媒體教學系統現場給答案﹔學生考試答錯的題目對應知識點是什麼?智能化閱卷系統分析后即刻生成﹔學生在家做作業遇到難點怎麼辦?教師在線伴讀幫助解題……
近年來,鼓樓區持續深入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混合式學習模式,進一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取得良好成效。本月教育部公示了“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名單,鼓樓區榜上有名,成為我市唯一入選區。
大數據閱卷助力精准教學
“極課”系統是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正在使用的一套智能化閱卷系統。每場考試后,教師們不再手動批改學生試卷,而是將試卷入機掃描,全程在電腦裡批改,無痕閱卷、自動算分。當結束閱卷時,數據也隨之產生——每個學生錯題在哪裡?對應的知識點是什麼?哪些題錯誤率高?……大到每個班級的合格率,小到每個題目的得分率,通過這套系統都能一目了然。
該校副校長陸道春表示,“極課”系統的使用不僅大大節約了老師們的閱卷時間,還提高了閱卷准確率。“更為重要的是,為老師們提供了精准教學的方向。系統可以針對學生答錯率較高的題目生成錯題集,我們根據錯題集進行二次輔導。”
據了解,對於系統分析出的錯誤率較低的題目,老師可以在課后單獨對答錯的學生進行輔導,不佔用其他答對的同學的課堂時間。
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區所有中學和部分小學都在使用智能化閱卷手段,教學質量大幅提高。
“在線伴讀”打造教學版“滴滴”
“今天這道數學題應該使用哪一條公式來解答?希望老師幫忙指點一下。”日前,南京市寧海中學初一學生小樂在寫作業時遇到疑問,便用手機將題目拍下,上傳到“鼓樓教師在線”平台。不到一分鐘,來自南京市第五十中學的一位數學教師最先“搶單”,他迅速通過手機視頻給出了解答。
2018年11月,“鼓樓教師在線”作為國內第一個教師實時在線輔導學生的公益免費平台正式上線,成為家長和學生心中的“網紅平台”。每周一至周六晚7點半到9點半,在家做作業遇到麻煩時,學生可登錄“鼓樓智慧教育”微信號,點擊“在線伴讀”學生端,拍照發送作業疑難點,消息隨即發布到教師端,老師可以像“滴滴”平台的司機一樣,“搶單”進行及時輔導答疑。
鼓樓區教育局副局長侯正永介紹,這一平台是鼓樓作為教育強區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積極應答。平台全程免費,實時互動,與教學節奏吻合,系統還設置了積分環節,“搶單”多少成為教師評職稱、評優及晉升的依據之一。
第二十九中學數學老師胡鬆是平台的“搶單司機”之一。他介紹,老師們輔導的學生94%以上都不是自己班級的,但學生的一個“點贊”動作往往讓老師們激動不已。
在全區各校設“首席信息官”
目前,鼓樓區在發力智慧教學的過程中,又有新動作。鼓樓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董偉山透露,將在全區各校設立“首席信息官”(以下簡稱:“CIO”),由學校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擔任。這名“CIO”將整合教學管理部門和信息中心的力量,對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學和教研等活動進行指導和管理,推動信息技術在學校各級管理業務流程的深入應用。
“我們希望以此更加深入地推動教學、教研、管理、服務、指導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使‘智慧課堂’走進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董偉山說,“針對信息技術與教育工作的融合,我們將就‘怎麼融合、如何融合’等問題,給所有的‘CIO’們進行專業培訓。”董偉山說。
對於鼓樓區信息技術與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侯正永表示,將把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教學課內外,讓技術服務教學、保障教學。
“課堂上,我們將借助信息化手段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及時獲取學生上課學習情況的反饋﹔借助聲音、視頻等手段突破教學內容的難點,讓知識點由淺入深、由易變難、由簡單到復雜、由抽象到形象地被學生所掌握。”他說,“課堂外,我們正在銀城小學試點應用我們自己開發的‘AITALK’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讓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在課外學習的情況,從而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
通訊員 古教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