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崇川:把區劃變更紅利化為高質量發展強支撐

2020年09月14日16:07  來源:南通日報
 
原標題:熱血崇川, 奮力新作為再創新輝煌

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精神·區域板塊這樣干

謀定而后動,奮楫勇爭先。

9月3日,市委書記徐惠民在崇川區調研,勉勵全區上下“激揚干事創業精氣神,再創一個輝煌的熱血崇川”。

7月28日,新崇川區挂牌成立。

9月10日至12日,崇川區召開第一次黨代會,發出“扛起決戰‘過萬億’、奪取‘雙勝利’的崇川擔當,奮力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首位區”的動員令。

市委常委、崇川區委書記劉浩介紹,剛剛閉幕的崇川區第一次黨代會,提出了“一區五城” 的“十四五”發展構想——以建設長三角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首位區為統領,打造高端產業城、創新活力城、文明品質城、水韻生態城、平安幸福城,建設一個令人向往的新崇川。全區干部群眾正以昂揚向上的斗志、再創輝煌的熱血,錨定“經濟總量全市爭第一,高質量發展全省城區升十位”的目標任務奮力前行。

要素集聚 激活高質量發展主引擎

用奮斗書寫當下,以努力開創未來。

9月9日,作為全市首個都市工業綜合體,位於崇川經濟開發區的華匯智谷一期工程建設緊鑼密鼓,預計到本月底,將有8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筑封頂,明年底全部竣工驗收。車創智能、中科曙光超級先進計算中心等14個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相繼簽約﹔視互力醫療、長城科技等14個10億元項目先后落地﹔日新電器、金韋爾、車創智能等10個重特大項目順利開工……今年上半年,崇川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63.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6億元,服務業增加值等11項指標位居全市第一。

作為南通市的中心城區,崇川以全市1/40的土地,創造出近1/6的經濟總量、1/5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等增長實績全市佔比超過20%。區劃變更后的崇川,區域面積234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20萬,經濟總量近140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躋身全省主城區前三。

區劃變更,讓崇川的發展空間更廣、要素集聚更優。“運河南北產業協同發展,讓全區產業基礎增強、人才優勢凸顯、招商更有引力。”崇川區投資促進局籌備組組長王晶說。

緊抓機遇,激活高質量發展“主引擎”。崇川區全面梳理原兩區土地、園區、載體平台資源,統籌布局、資源、政策,全面提升招商效能。優化“產業圖譜”和“招商地圖”,聚焦產業鏈拓展延伸,精准招引重特大項目,確保全年新簽10億元以上重特大項目25個、百億元以上項目取得突破、新增投資超300億元、到賬外資逾2.4億美元。

著力壯大實體經濟,促進經濟回升向好。引導醋纖、華能等“四上”企業擴能升級,增強抗風險能力﹔支持通富微電、越亞半導體等“四新”企業提質增效﹔大力發展體驗分享、文旅休閑等新業態﹔多措並舉紓困,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以南通舉辦江海國際旅游節為契機,打造全域旅游主城區﹔培強壯大龍頭企業,促進信創、車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形成10億級、50億級、100億級梯隊。

大城時代

打造城市面貌新氣派

此次區劃變更,適逢南通打造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構建“一主三副”市區格局、開創動能澎湃“大城時代”的關鍵節點。主城崇川,由此站在了南通發展的“C位”,迎來“高光”時刻。

擁有南通打造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的“天時”,通州灣新出海口、南通新機場、滬蘇通大橋等交通基礎設施交匯的“地利”,任港灣、五龍匯等城市重點片區自主開發建設的“賦能”,新崇川在發展中脫穎而出的條件,更優越、更充分。

“一主三副”的城市格局,崇川主城的地位愈加凸顯。城市化要素資源的集聚、城市建設主陣地的彰顯,決定著新崇川理應有新氣派。

繁華背后,也有平淡訴求。在崇川,尚有一些城鄉結合部發展遲滯。在位於任港街道的任港路新村,“更新”是居民最關心的事。“我就盼著能早點住上新房,女兒一家回來可以不用住賓館。”黃阿姨所在的這個60年老小區,房屋老化、配套不足,啟動入戶征詢以來,已有1400余戶居民在相關申請表上寫下了“同意”二字。

今年,崇川區以“環境優美、人文醇美、建設精美”為要求,扎實推進城市品質提升行動。攻堅征收掃尾,盤活低效用地千余畝﹔任港灣、唐閘古鎮等片區開發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與破舊片區更新打開局面。緊扣全市大交通布局和產城融合發展要求,加速推動任港灣、五龍匯、南通站交通樞紐和高鐵新城拓展片區、通呂運河兩岸等11個重點片區的開發建設,打造各具特色、一體崛起的“增長域”和“引領極”,建設有特色、有亮點、有品質的城市發展地標。

提升城市氣質和顏值,離不開“美”的元素融入。今年以來,圍繞街面治理優化與生活服務提升,先行打造虹橋路、青年路兩條示范街區﹔高標准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實現14個老舊小區違建“清零”﹔系統化推進虹橋醫院地塊等片區更新,建設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的高品質城區。打造美麗運河,實施通呂運河綠廊提升工程,建設展現海派氣質與水鄉風情、體現南北融合的標志性景觀內河﹔做好見縫插綠、透景增綠等惠民工程,切實優化城區綠地布局。

枝葉關情

提升美好生活獲得感

“開飯了!”9月9日中午,護理人員將營養餐端到唐閘鎮街道高店社區“長者驛家”的老人們面前。“這裡的醫護人員很專業。我住在這兒感覺很好,孩子們也省心了。”退休教師達爾華說。

為實現市民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崇川區16個街道日間照料中心全面建成,165家標准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投入運營,15分鐘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圈雛形初現。

區劃變更,為崇川創造美好生活提供了更多更好資源。今年以來,崇川民生財政支出21.5億元。50余所優質中小學,600多家醫療、養老機構織密民生網絡,讓運河兩岸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對照高水平全面小康要求,崇川區綜合實現度達到97.9%,人均收入等重要指標在全市率先實現翻番。

民生幸福,枝葉關情。

崇川民生清單干貨滿滿、暖意洋洋:堅持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打造就業一站式服務平台,大力發展城市夜間經濟,確保全年新增就業1.8萬人﹔成立崇川區小學教育集團發展共同體,擴大優質資源覆蓋率,讓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加快推進十裡花苑等27個安置房建設工程,年內安置4500戶,實現征收安置動態平衡﹔聚焦低保、低收入等特殊困難群體,建立支出型貧困保險制度,加快構建城市邊緣群體社會救助體系,彰顯城市溫情。

主城區需要扛起的,必須是首位擔當。“在加速奔跑中提振奮發有為的精氣神,展現崇川氣魄、崇川擔當、崇川作為。”劉浩表示,崇川將充分釋放區劃變更帶來的紅利,為全市決戰“過萬億”奪取“雙勝利”貢獻主城力量。(曹德軍 袁曉婕)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