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常熟港全景。常熟海事局供圖
長江常熟水域,主航道橫貫東西、蘇通大橋縱跨南北,東北向白茆沙北水道、東南向常熟港專用航道、西北向營船港專用航道、西南向永鋼專用航道共同構成了天然的“米”字型水域,是長江下游交通、能源運輸的交匯區。
常熟港發軔於此,背依常熟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黃金水域、黃金岸線和黃金陸域“三位一體”統籌發展。從一片荒涼的灘涂蝦池,到建成擁有生產性泊位59個、綜合通過能力超5000萬噸的港口,再到打造特色產業港、物流物貿港、科技創新港、綠色生態港——25年,常熟港寫就了開放圖強的壯麗篇章。
10月23日,常熟市舉行常熟港開放再出發暨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25周年大會,並發布了《新時代常熟港發展藍圖》,以打造“大港口、大貿易、大物流”為目標,推動常熟從精致內斂的山水時代邁向更為開放融合的江海時代。
“常熟港作為對外開放的一類口岸,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優質的資源稟賦,在蘇州港口中位於正中‘C位’,是長江經濟帶江海聯運的重要樞紐。”蘇州市副市長楊知評說,自建港以來,常熟港便承擔著賦能產業升級、激發創新活力、帶動綠色發展的重要使命,為常熟經開區退出城區、進駐港區的戰略調整,以及常熟臨港產業格局的加速形成提供了關鍵支撐,作出了重要貢獻,是常熟發揮岸線優勢、打造樞紐經濟的重要一環。
常熟港自1996年11月16日開港以來,依托32.1公裡的長江岸線優勢,形成了鋼材、紙漿、木材及化工品等特色貨種,是長三角區域進出口鋼材、木材等貨物重要的中轉港和華東地區最大的紙漿集散港口。去年,常熟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7075.5萬噸,其中外貿量1202.5萬噸,集裝箱23.2萬標箱。
今年9月,作為常熟港重要港口的常熟興華港口有限公司與常熟長江港務有限公司被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收購。“珠海港與常熟港將整合和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在港航配套服務、全程物流及供應鏈綜合服務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黃志華說,通過加大對港口基礎設施投入、探索開拓新增貨源、智慧港口建設等方式,深度融入常熟港的發展進程,不斷做大做強興華港,助推常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依托港口便捷、高效、運量大、成本低的物流功能,常熟經開區已引進2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的外企600余家,外資總投資300多億美元,初步形成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電力能源、高檔造紙、鋼材建材、精細化工五大主導產業。
常熟不僅僅滿足於此。會上發布的《新時代常熟港發展藍圖》提出,常熟港將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基礎設施保障,實施進港航道疏浚工程,實現蘇通大橋以上專用航道無縫對接12.5米深水航道標准,推動碼頭升級改造,提升水水轉運能力,強化水陸轉運和快速通勤系統建設﹔提供更完善的港城服務配套,組建常熟港務集團,整體提升港口運營水平,不斷提升濱江新城的城市功能內涵,提升配套服務水平,打造匯聚人才和高端客流的區域會客廳﹔提供更舒心的營商環境支撐,主動對接復制上海等自貿區成熟的改革創新經驗,擴大開放力度,積極爭取海港待遇和保稅待遇,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積極爭取省級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形成系列政策措施集成工具包,做好項目落地全流程服務。
常熟市委書記周勤第說,常熟將以提升港口基礎能力為抓手,以整合開放碼頭岸線為導向,以改革開放再出發為契機,不斷加快港口轉型發展、持續提高資源集約利用,努力將其打造成長三角區域物流貿易的重要集聚區、江蘇海洋經濟發展的先行先導區、常熟撬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功能區。
其實,常熟港“再出發”早已邁出腳步。“目前我們海事正全力配合經開區進行‘振興常熟港的整治提升行動’,計劃確定低效清退、限期整改和賦能提升的紅名單、黃名單和藍名單,並通過限期提升、兼並重組、協商退出、收儲開發等方式分類處置,盤活一批閑置碼頭,提升一批低產出碼頭,賦能一批有潛力碼頭。”常熟海事局局長林翔表示。
“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優化也加快進程。目前,常熟口岸進出口環節監管証件精簡至44種,其余40種全面實現聯網核查﹔報關單無紙化率保持在99%以上﹔今年7月,率先在江蘇省試點應用“船員換班申報核批”系統﹔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行為,前三季度收費累計減免超過5200萬元,有效降低了相關企業負擔。
“我們將全力支持常熟市委市政府把常熟港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服務好常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長江干線的航運行政主管部門,長江航務管理局副局長邱建華在會上表示。(虞琦 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