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20洪澤名特優農產品(南京)展銷會現場,養殖大戶展示洪澤湖大閘蟹。人民網顧姝姝攝
接連三日,江蘇國際農業展覽中心內人頭攢動:有機大米展台上,電飯鍋一開鍋,清白透亮的大米飯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螃蟹展台前,1斤重的“蟹王”引得觀展市民駐足稱嘆。這是淮安市洪澤區上周在省會南京舉行的名特優農產品展銷會上的場景。
洪澤大米、洪澤湖大閘蟹、小螺螄、小龍蝦、小魚鍋貼。地處我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畔的洪澤區,正在以其“兩大三小”特色農產品為外界所熟知。
近年來,當地在鄉村振興實踐中注重挖掘農耕文化、漁俗文化、生態休閑文化,致力推進農村三產深度融合,讓往日冷清的鄉村成了都市游客心向往之的打卡地。據統計,洪澤區2019年休閑農業游客接待量近200萬人次,經營收入達6.48億元。
從有機稻到鄉村游
上周五,是2020洪澤名特優農產品(南京)展銷會的第一天。盡管是工作日,不少展位前仍排起了長隊。
“我們的有機大米一年種植一季,生長期達到160天左右,不使用農藥,用天然綠肥代替化肥。”據參展的江蘇國瑞綠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建國介紹,他們3000畝有機稻米基地內種植了大片紫雲英,這種植物不僅具有觀賞性,還能作為水稻底肥,用它漚肥后土壤的有機質會上一個台階,水稻品質和口感也會更好。
洪澤稻作歷史悠久,是江蘇首批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體認定區,有機、綠色和無公害優質稻米佔水稻種植面積的80%以上。依托有機稻米種植產業,趙建國帶領當地200多戶農民脫貧致富,“越來越多的人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我們的大米每斤58元,市場上還是供不應求”。
不是埋頭做農業,趙建國這些年還在琢磨挖掘稻米文化,發展鄉村旅游。2016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辦起了插秧文化節。江蘇、上海等地游客慕名前來體驗插秧、摸魚、抓鴨等農家生活。“今年插秧文化節的游客數量已經從第一屆的500多人增加到了5000多人。”他說。
“十三五”以來,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成為當地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洪澤區全域謀劃打造了“農家樂趣游”“田園風光游”等休閑農業基地和鄉村旅游點,洪澤湖國際大閘蟹節、蔣壩螺螄美食節、西順河牡丹文化藝術節、岔河禾採插秧節等一系列活動每年都吸引外地游客慕名而來。
農產品插上電商翅膀
這場農產品展銷會上,洪澤姑娘韓文靜的展台前人氣頗旺,現場制作的魚圓等陣陣飄香。
在城市裡做化妝師的單調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韓文靜選擇了回鄉創業。5年前,她把自己炒制的洪澤湖小螺螄在微信朋友圈銷售,沒想到兩個月就賣了10萬元。嘗到甜頭的韓文靜圍繞洪澤特產動起了心思,先后推出了小龍蝦、香辣蟹、手工魚圓魚餅等產品,還開發了洪澤伴手禮。2015年10月,洪澤區電子商務產業園成立,她入住園區並注冊了“洪澤區漁姑娘電子商務中心”個體店,設計了精美的產品包裝,用“洪澤湖漁姑娘”的品牌將“洪澤味道”賣到全國各地,第二年銷售額就達到100多萬元。
“電子商務產業園不僅在政策方面進行扶持,還引導我們開拓更廣的銷售平台,比如電商直播等。”韓文靜口中的洪澤區電子商務產業園讓不少創業者收獲了新的發展空間。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在洪澤大米網店,洪澤稻米產業協會的李興華在淘寶上做直播銷售,和員工一起打包發貨,忙得不亦樂乎。
“這次參展的電商企業有7家,銷售產品包括洪澤湖大閘蟹、銀魚等本地特產。”洪澤區電子商務產業園有關負責人表示,園區現已集聚農產品、服裝、寵物用品、化妝品、物流快遞等各類企業近200家,今年上半年交易額達8.4億元,直接帶動就業崗位超3000人,帶動周邊創業就業超萬人。
在洪澤區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思路中,品牌是重要一環。當地提出,圍繞特色農產品全面提高農業品牌化水平,集中力量培育“洪澤湖螃蟹”“洪澤大米”兩個區域公用品牌。其中,大閘蟹已經成為洪澤湖的金字招牌,品牌價值超1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