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建設養蠶大棚,幫農戶墊資購買桑苗,幫助申請小額扶貧貸款……2017年年底,當村裡陳書記勸我回鄉包地種桑時,在外務工的我瞞著妻子就‘偷跑’了回來。”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陳伏柱算了這樣一筆賬:僅養蠶一項每年可獲得純收入四五萬元,再加上套養鵝,每年還能再賺2萬多元。可喜的是,他們家在2018年年底就脫貧了。
2019年底,全村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246戶、825人全部脫貧。
包括陳伏柱在內,陳大庄村共有“十三五”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246戶、825人。2016年,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被認定為省定經濟薄弱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2018年又被認定為省定重點經濟薄弱村。
面對一窮二白的困境,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干部群眾在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關心和扶持下,同心耕耘、同向奮斗,通過發展蠶桑等特色產業,讓村子逐步煥發出生機與活力。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9.28萬元,達到“新八有”標准,摘掉貧困帽,榮獲“全市脫貧示范村居”稱號。2019年,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2.5萬元,再次被表彰為“全市脫貧示范村居”﹔在縣級“四有一責”考核中被評為“五星級村居”。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達70萬元。
從“落后村”到“示范村”,陳大庄村的巨變,得益於精准把脈、精准施策。
富裕的生活大體相似,而貧困的原因各有不同。收入來源單一、缺乏產業支撐正是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的窮根所在。2016年,陳大庄村村干部通過走訪摸底,和幫扶單位一道,根據村情實際制定了脫貧規劃、計劃。
“我們主要圍繞土地做好文章,通過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開發特色農產品,建設廠房發展工業項目,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有增收路子。”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黨支部書記陳宇認為,土地是最大的資源,土裡同樣可以“掘金”。
基於這一理念,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首先通過公共空間治理,盤活沉睡的土地資源,深挖土地潛力。然而,工作開展之初卻遇到了不小的阻力。通過“大喇叭”講政策,到群眾家門口拉家常,在小組會上“評評理”……面對阻力,陳宇就和村干部一起,逐戶做工作。最終,獲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被侵佔多年的公共用地被收歸集體。
“目前,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已清理出公共土地470畝,村集體經濟增收近18萬元。”陳宇說,村裡結合公共空間治理,不斷改善提升村庄環境,完善公共配套設施,最終受益的還是村民。
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黨支部書記陳宇(左)與群眾座談
公共空間治理為現代農業發展騰出了空間、提供了平台。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有蠶桑種植、養殖傳統,但由於前期投入較大,很多低收入農戶望而卻步。對此,村裡採取多種扶持舉措,建設6個養蠶大棚租給低收入戶,帶動50余戶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
“這是村裡委托外地企業試生產的桑葉茶,請嘗嘗……”採訪時,陳宇邀請記者品嘗桑葉茶。他說,圍繞桑樹、桑葉、桑葚,村裡正在謀劃蠶桑產品深加工,不斷延長產業鏈條。
正如農諺所言,“一畝石榴十畝田。”在立足蠶桑傳統產業同時,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村干部通過調研和論証,將目光又投向軟籽石榴。因為,陳大庄村土質為沙淤二合土,為軟籽石榴種植提供了先天有利條件。
“村裡提供種苗扶持,鎮裡提供化肥、農藥扶持,鎮裡技術員手把手指導……正是依靠這些好政策,我種植了210畝軟籽石榴,帶動了30多戶低收入農戶就業。”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石榴種植大戶吳旭滿懷憧憬地說,兩年后,石榴進入豐產期,每畝純收入有望達1.4萬元。
目前,全村已種植桑樹200余畝、軟籽石榴500余畝,與周邊村連片形成了特色農業產業帶。
不僅從土裡“掘金”,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更懂得從工業發展中分享紅利。在挂鉤幫扶單位省司法廳等部門幫扶下,陳大庄村在鄉鎮工業園區新建、購買扶貧廠房,招引項目落戶,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帶來租金收入46.47萬元,也為村民帶來了就業機會。
“我們公司2016年落戶曹廟工業集中區,每年為陳大庄村村集體帶來21萬余元租金,帶動周邊20多戶低收入農戶就業。”宿遷市泗洪縣得利佳紡織有限公司負責人白洪燈感慨道,自落戶以來,鎮裡和村裡給予很大扶持和幫助,公司將繼續為當地脫貧增收貢獻力量。
現在,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集體經濟逐步壯大。如何將增收資金更多用在村民身上,帶動更多農戶增收?村裡通過黨員提議,村“兩委”干部商議,決定將增收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事業發展。
“架設路燈、慰問老人、慰問困難戶、大學生入學獎勵……村裡為群眾辦了不少實事,大家伙精神面貌越來越好,增收致富的信心越來越足!”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村民王前春對村裡興辦的民生事項如數家珍。
如今,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通過爭取農業開發項目落戶,全村所有水泥路實現貫通,安裝路燈87盞,修建1座涼亭、3座小橋,為村民解決了一大批“急難愁”事項。
從原先零散經營的碎田,到連片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帶,從背井離鄉外出務工,到越來越多人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已經實現所有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實現“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一戶不落全部達到脫貧標准。在陳大庄村的希望田野上,小康夢想正在開花結果。
“我們將以招商引資、公共空間治理、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大力推廣蠶桑種植、養殖、深加工,不斷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早日將陳大庄村打造成為生態農業強村。”談及未來,陳宇充滿信心地說,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陳大庄村將深入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力爭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0萬元。(記者 程大偉 見習記者 畢偉 通訊員 石清 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