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樓:"四個全域"彰顯高質量發展首善擔當

2020年12月30日11:41  來源:南京日報
 
原標題:鼓樓:“四個全域”彰顯高質量發展首善擔當

奮力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和經濟社會發展攻堅戰﹔全年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40億元,增長5.5%左右﹔新建10.7萬平方米優質硅巷載體,榮獲南京創新周先進集體優勝獎﹔今年以來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3.1%,水質總體實現全域消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2%……這是從12月28日舉行的中共鼓樓區委二屆十次全會傳出的信息。

極不平凡的2020年,鼓樓區以黨建為引領,以建設“全域首善”、推進“全域創新”、打造“全域美麗”、實現“全域幸福”為抓手,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使“強富美高”新鼓樓發展藍圖展現出日趨清晰的現實模樣。

全域首善,筑高主城標杆

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黨建引領。一年來,鼓樓凝心聚力,書寫黨的建設新篇章,黨建“四紅”特色品牌日趨響亮。

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四紅”黨建品牌的內涵包括:以“紅領計劃”提升干部能力素質,鍛造過硬帶頭人隊伍﹔以“紅星計劃”培育基層治理、擔當作為、創新創業不同領域先進典型﹔以“紅驛行動”構建重運用、重特色、重功能的黨群陣地風景線﹔以“紅基行動”落實《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建強基層堡壘。

“四紅”品牌賦能,鼓樓刮起“紅色”旋風,黨員干部帶頭奮進,共同攻堅克難,推動全域發展再上新台階。

疫情大考中,超萬名共產黨員成為鼓樓抗疫前沿最美的風景﹔金陵匯、紫峰·紅融等一批紅色驛站成為推動商圈經濟發展的強大助力﹔紅色物業聯盟、紅色業委會、紅色管委會等“城市基層黨建共同體”攜手開啟社區和諧治理的“鼓樓模式”。

黨建引領下,該區開啟爭創“全域首善”新征程。鼓樓區相關負責人說:“爭創全域首善,就是要將首善要求落到每一個時域、每一個區域、每一個領域。”如今,“首善 ”二字已成為鼓樓最鮮明的身份標識。

爭創“全域首善”,鼓樓創新性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

4月份,該區提出用“四全”(“全年沖刺、全員參與、全面動員、全力以赴”)踐行“四新”,全區上下吃苦中苦、破難中難,為“四新”行動提供強大精神動能。隨后,又將“四新”行動與“三個主題年”有機融合——“招商突破年”優化工作體系立足強支撐,“企業服務年”堅持用戶思維著力求實效,“重大項目推進年”挂圖作戰確保高效率,系統推進“四新”行動,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雙驅動力,獲得顯著成效。

2020年,鼓樓地區生產總值規劃目標1500億元,預計完成174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劃目標126億元,實際完成166.3億元、增長2%左右。

全域創新,增添發展動能

置身高質量發展新賽道,作為主城核心的鼓樓將創新視為發展之長,發展之要。在推進全域創新的過程中,每一個園區、每一處硅巷、每一幢樓宇都留下了鼓樓助力建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鮮活注腳。

著力全域創新,鼓樓從豐富的高校資源中深挖科創富礦,創新辦法引進人才。

9月6日舉行的“攜手2020——創聚鼓樓,筑夢南大”招商推介會上,區委主要負責人親自上陣,用《一封家書》向南京大學校友表達鼓樓的牽挂,同時也發出“到鼓樓來建功立業”的殷殷邀請。

近日落幕的南京大學“勵行杯”全球校友創新創業大賽,依托南大100余個海內外校友組織,聯合30余萬名校友,歷時6個多月,集聚了來自海內外的543個優質校友創業項目,許多項目充分貼合鼓樓“三主四特”產業體系,為區域發展帶來新動力。

鼓樓成立南京第一個主城區5人“科技鎮長團”和5人“科技專家團”,“指點”鼓樓科創發展江山。這些“鎮長”和專家均來自駐區高校院所。

引進人才的同時,也著力培養人才。今年,從開辦科技中小企業成長營,到高企和高企入庫培育企業“加速營”,再到高成長科技企業“躍升營”,培育人才步步為“營”,為鼓樓發展步步為“贏”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域創新,結果豐碩。今年以來,鼓樓新增省長質量獎企業2家,培育獨角獸和瞪羚企業8家、高新技術企業96家,引進高層次創業人才69人﹔建成萬谷、金川、智夢園、中科紫台創新基地等硅巷載體30萬平方米﹔南京高新區(鼓樓園)成功挂牌,在全市排名逐年提升﹔新產業總體規模達520億元……

全域美麗,刷新環境顏值

“保護老城、提升河西、振興濱江、改造鐵北”,2020年,鼓樓分類統籌四大片區建設,按照全域美麗的打造方向,在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的同時,交出一份優秀的綠色生態答卷。

發力基礎設施建設,鼓樓樹立現代美標杆。

北起新模范馬路,南沿廣州路,西起外秦淮河,東至中央路、中山北路的鼓樓中心片區,總面積約7平方公裡。這片區域的創新發展和環境品質提升工作,是去年市委市政府重點支持鼓樓區集中力量辦好的“一件大事”。今年,這件大事已完成了總工程量的75%。

在鼓樓創新廣場的斜坡屋頂綠地上,鼓樓用上了“海綿黑科技”——屋面雨水通過管網至收集池,經過過濾、紫外消毒等步驟處理后,用於綠化澆洒及地面沖洗,節能環保。

推進城區面貌整體躍升,鼓樓奮力打造人文美樣板。

今年,“創新潮起 鼓樓水岸”“點亮夜鼓樓”等一系列重量級活動陸續亮相環南藝藝術文化街區,讓這裡成為火爆線上線下的網紅街區。潮流文化、商業文化、旅游文化在這裡相融相生,直播經濟、網紅經濟、夜經濟在這裡蓬勃發展,奏出文化和經濟交織的和諧交響。

發力背街小巷整治,鼓樓用人文元素精雕細琢、細織錦繡。今年,雲載巷附近居民發現,這條老巷子煥發了新感覺——“往昔掠影浮雕”文化牆、造型豐富的文化雕塑、人文濃厚的文化石讓小巷的空間趣味大幅提升。此外,頤和路、傅厚崗、新街口、多倫路等13個片區及區域內管理重點道路等312條背街小巷整治工作,讓背街小巷真正“靚起來”。

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鼓樓交出營造自然美的優異答卷。

今年以來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3.1%,同比上升13.7%,PM2.5濃度31.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9%﹔強化河長制打好碧水保衛戰,兩大省考斷面經受住了汛期考驗,穩定保持Ⅲ類水,總體實現全域消劣目標﹔強化項目負責制抓淨土保衛戰,中央路331號地塊土壤污染修復治理工作全面完成。

全域幸福,提升民生溫度

鼓樓始終把造福百姓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幸福之花”盛開在每個角落。

醫療養老惠民生,讓有溫度的民生關懷近在咫尺。身體不舒服,一個電話直接咨詢醫生﹔有困難不方便去醫院就診,預約醫生上門服務……目前,鼓樓區的家庭醫生工作室發展至45個,參與服務的醫生團隊近百個,每個團隊簽約居民人數從200人到2000人不等。

建設“江蘇最好、全國首善”現代化教育強區。面對疫情,如何讓孩子們的教育得到高質量延續?2月10日,線上教學平台“鼓樓e學校”正式亮相,在保障本地孩子停課不停學的情況下,更讓11.6萬黃石的孩子在線上走進鼓樓“課堂”。此外,在教育部公示的“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名單中,鼓樓成為我市唯一入選區。

基層治理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高效。今年,鼓樓形成“一核引領、雙鏈驅動、三全保障”的社會治理網格化體系改革新思路,深入推進依法治區,不斷健全網格化治理體系,使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機制更加完善,群眾安全感創歷史新高。

征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近日召開的鼓樓區委二屆十次全會上,該區主要負責人表示,全區上下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省、市委堅強領導下,開好局、起好步,奮力走在中心城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最前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百年華誕。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婷婷 通訊員 吳茜茜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