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通“江”達“海” 走向世界立潮頭

2021年01月02日08:06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徐州:通“江”達“海” 揚帆再起航

億噸大港順堤河作業區。本報記者 趙亞玲 攝

徐州市新貌。 本報記者 趙亞玲 攝

地處內陸的徐州,不沿江、不靠海。但在徐州人的心中,始終有一片“海”。2020年12月20日,全省“踐行囑托開新局”全媒體主題採訪行動來到徐州,看新時代的老工業基地如何揚帆出“海”。

從面向淮海打造中心城市,到通江達海走向世界,再到創新驅動擁抱藍海,徐州堅持“跳出徐州看徐州”,在更大的坐標和格局中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全國同類地區“轉型出關”摸索“徐州經驗”。

“全市上下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深化‘強富美高’新徐州建設,以‘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全力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區域樣板,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說。

面向淮海,區域協同當龍頭

每天,徐宿快速通道車來車往,人流密集,把徐州和宿州兩座淮海經濟區的重要城市更加緊密地相連。從2019年開通以來,這條省際快速路讓兩地之間的距離縮短到40多公裡,從徐州市區到宿州市區,車程由原先的2個小時縮短至1個半小時。

在301省道上的官橋公交站台,安徽蕭縣市民孟祥仁跨上一輛K902省際公交。他告訴記者,原來去宿州隻有早上6點和中午12點兩趟班車,現在班次多了,最多等半小時,可以隨時出門。

區域一體化,交通要先行。徐州市交通運輸管理處副處長呂燕燕介紹,2019年3月,作為毗鄰公交改造的第一條線路,徐州到蕭縣跨省毗鄰公交率先開通,不僅車輛檔次提高了,最低票價也降低到5元。居民不需要進站候車,在路邊公交站就能方便地上車,客流較以往增加10多倍。目前,徐州到蕭縣、宿州、棗庄都開通了公交,未來還計劃將淮北、宿遷等地納入公交線路改造。

一輛輛往來的公交車,見証了徐州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力明顯增強。在“十三五”期間,國務院批復明確了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定位,淮海經濟區發展躋身國家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徐州作為獨立板塊被納入全省“1+3”重點功能區戰略,徐州發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如今,從公交互通到公積金互認互貸,從共建產業園到醫保結算,從文旅融合到聯合執法,在徐州牽頭下,通過不斷探索突破行政區域壁壘,讓淮海經濟區10個核心城市抱成團。初步統計,僅在徐州就醫的患者中,淮海地區百姓就佔到三成左右。

“緊扣把‘定位’變成‘地位’,要持之以恆提高中心城市功能品質和首位度,努力做到‘徐州之於淮海經濟區如同上海之於長江三角洲’。”周鐵根告訴記者,徐州要當好區域協同發展的“龍頭”,下一步要著力在新起點上推進交通互聯、產業協同、社會事業融合、社會治理和環境保護共治共享等方面的重大項目落地,在園區共建、創新協同、文旅合作等領域探索新路子、形成好辦法,力爭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通江達海,走向世界立潮頭

在全國坐標中,徐州打造“淮海中心”﹔而在全球視野裡,徐州正建設“世界的徐州”。

作為淮海國際陸港建設的核心區,徐州鐵路貨運中心一片繁忙景象。記者看到,“徐州號”中歐班列和國內班列分居兩側,鐵路貨運中心海關監管點擴建工程項目、二環北路西延二期工程項目都在火熱推進中。擴建后的海關監管點將從1.5萬平方米擴建到3萬平方米,可容納48輛貨車同時作業。

“2020年前11個月,中歐班列克服疫情影響,實現逆勢開行,已開行295列,完成貿易額約2.32億美元。”徐州中歐班列平台運營公司負責人梁棟介紹,徐州的工程機械、建材、電子設備等貨物從這裡被送往歐亞大陸的漢堡、莫斯科、塔什干等地,同時也帶動了木材、棉紗等貨物的進口,讓徐州聯通全國、融入全球的腳步不斷加快。

“海陸空”全面發力,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徐州港(順堤河作業區)是京杭大運河上最大的港口,是徐州億噸大港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1-11月,徐州港吞吐量521萬噸,港口完成貿易額實現1.18億元。

2020年12月下旬,隨著長達11.6公裡的疏港鐵路開通,標志著年吞吐能力1400萬噸的徐州港一期工程具備鐵路、公路、水路多式聯運集疏運功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京杭運河第一港”,預計2021年徐州港的鐵路進貨量將在2020年基礎上增長20%以上,集裝箱中轉量將增長50%以上。徐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曹震介紹,他們在2021年還將全面推進港口二期工程和臨港物流園區建設,加快構建淮海國際陸港多式聯運物流體系,發揮徐州港通江達海、貫通南北、承東啟西的節點作用和集聚能力,一個國家級現代化多式聯運綜合物流園區將橫空出世。

“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我們加速構建‘一心、雙核、多組團’的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格局,以鐵路貨場片區、億噸大港片區為‘雙核’帶動產業發展,深入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服務‘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打造東西雙向開放的內陸型國際中轉樞紐港。”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黃玉柱說。

在融入全省開放大局中,徐州擔起更大責任。建好用好淮海國際陸港,將與淮安空港、連雲港海港組建互為支撐的“黃金三角”,不斷增強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吸引力,自古“兵家必爭、商賈雲集”的徐州,將加快建設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

擁抱藍海,創新驅動有勁頭

從一粒沙如何蝶變成芯片,到集成電路的制造工藝及產業鏈、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市場分析,再到刻蝕機、封裝機、焊線機等高端設備的展示,走進位於徐州經開區的綜合保稅區半導體設備展示交易中心,就像打開了半導體產業的“百科全書”。負責該項目運營的江蘇賽米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紅告訴記者,這個第三方平台是國內首個半導體設備展示交易、檢測維修服務項目,填補了行業市場空白,將構建半導體設備產業鏈。

曾以煤化工作為主導產業的徐州,如今通過產業轉型,在創新驅動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擁抱新經濟的廣闊藍海。記者在綜保區看到,卡特彼勒高端零部件分撥中心、電子信息零部件集散基地、高端裝備保稅貿易中心平台、路面機械加工項目、高端機具加工項目等都已陸續運作,改變了人們過去的“煤城印象”。

新型細胞治療技術臨床轉化、3D打印智能制造……在江蘇淮海科技城,一個個項目更是“科創感”十足。江蘇淮海科技城管委會經濟發展處處長王棟說,徐州打造“一城一谷一院一區”科技創新四大標志性工程,他們是龍頭項目,更要集聚各類創新要素,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承擔打造區域性產業科創中心的重任。

正是通過產業轉型,徐州實現鳳凰涅槃,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一方面,堅決推進煤、鋼、水泥等行業去產能,另一方面,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ICT、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有8個產業的規模均超千億元,新興產業佔比超過四成,三次產業結構比例達9.5:40.4:50.1,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產業結構偏重、單一的狀況。

而在新的布局中,徐州將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工程和“企業上雲”計劃,加快建設一批智慧園區、智能工廠、智造產品,搶佔產業未來發展制高點。

與此呼應,徐州百姓也感受到幸福藍海。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0.1%、居全省第一,並以全球唯一的城市獲獎者摘取“聯合國人居獎”桂冠。以黨建為統領、德治為先導、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的“四位一體”社會善治徐州模式,讓徐州“大家庭”更加美好。

越過江海,徐州乘風破浪,正向著現代化的目標全速前進。

□ 本報記者 王岩 楊頻萍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