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鄴江東商貿區再推競爭上崗 人員優化園區增效

人民網記者 朱殿平

2021年01月08日13:09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本次雙向選擇共34個崗位,逾期未參加雙向選擇的職工視為落選人員,落選員工有兩種去向。”1月5日上午9點半,南京市建鄴區江東商貿區二樓會議室內,一場特殊的動員大會正在召開。這也是近一年來江東商貿區開展的第二輪全員雙選、競聘上崗。自2020年4月高新區去行政化改革啟動以來,江東商貿區著力從人事制度改革、考核機制創新入手,用市場化手段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戰斗性,做好“人”的文章,推動園區提質增效。

人數做減法 全員雙選打破“鐵飯碗”

2020年4月,按照南京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根據建鄴區委、區政府《建鄴高新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方案》,江東商貿區改革同步啟動。改革前,管委會員工共93人,領導班子9人﹔改革后,核定人員37人,領導班子3人,設5個部室,所有人員全部競聘上崗。員工平均年齡從原先近50歲變為現在的34歲,工作經歷與學歷專業對口程度更高。

“上台演講、評委打分,然后還有面試,真的是全員臥倒、重新洗牌。” 科技人才部部長朱祥一直在園區工作,他半開玩笑地說,改革時的競聘體驗還是自己職業生涯裡的“第一次”。原先,大家都是公務員身份,或多或少存在“鐵飯碗”的思想,工作上缺乏激情。有個別近零績效但是資歷老的員工反而工資更高,大家知道不合理但誰也不說話。園區改革啟動后,部分員工選擇了回機關工作,而選擇留下的人則全部參加競聘,能者上、平者讓,園區職工隊伍重新洗牌。

時隔9個月,為何再次開展全員雙選工作?江東商貿區主要負責人說,此舉既是進一步深化園區改革的內在要求、進一步提升人均績效的重要舉措,也是進一步優化人才資源配置的實踐嘗試。經過了大半年高嚴格的觀察協作期后,各崗位員工對園區工作和崗位職責都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本次雙選打破部門的界限,根據“人崗相適、人盡其才”的原則,確定各崗位最終人選,實現崗位資源的合理配置。

江蘇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推動有條件的開發區“去行政化”改革,進行整體性、系統性職能重構。新近召開的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上也再次提及,要堅持去行政化方向,深化高新區脫胎換骨式改革。江東商貿區將改革突破點放在“人”的問題上,破除晉升論資排輩、評優輪流坐庄的思想,破除入了員額就進了保險箱、安樂窩的思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優勝劣汰的、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人才機制,打破進入員額后的“鐵飯碗”,逐步實現員工收入與崗位、業績、能力相匹配。

效率做加法 行政事業單位嘗試“企業玩法”

“在來園區之前,對KPI考核完全不了解,一下子就懵了。”招商一部副部長朱鵬原先是樂山路社區黨委書記。從社區轉戰園區,他感慨頗深:“原來聽說要改革,但想著畢竟是政府機關,再怎麼改革應該還是科層制,沒想到這麼徹底。”去年4月實施園區改革以來,江東商貿區推進了量化為主的月度KPI考核制度和多勞多得的薪酬分配制度。各項考核指標全部量化、按月公示,全員實行績效工資制度,增加壓力的同時也大大激發了員工的動力。

江東商貿區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總人數減少,雖然剝離了一些社會職能,但相關經濟考核指標沒有變,這就對人均產出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一共有5000多家企業,過去說企業服務要劃片、要網格化,但很難做實,一些人普遍存在‘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思想。現在完全不一樣,把家底摸了個底朝天!”

此話非虛。企業服務部部長徐真海說,該部門共11名員工,轄區內5000多家企業被劃分為10個片區,每個人對應近600家企業。除了員工自己按月上交企業清冊,部門還會對信息准確性等進行抽查,按月對每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直接與收入挂鉤。“我一直在這裡工作,現在的工作狀態跟過去不能比。”他說,現在的工作更充實,除了走訪企業,他們還打造了“企業家茶座”等品牌活動,真正將企業服務做細做實。

“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在企業看來很尋常,但是對我們行政事業單位而言還是不容易的。”江東商貿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輪改革中區委區政府提供了“安全墊”,向園區充分授權,打破行政、事業、企業人員身份限制,實現三類人員在新設置的職務職級聘用體系下統一運行。通過崗位聘用、剛性淘汰率,解決干部“能下”“能出”的問題。不論是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企業職員,如果無法勝任園區工作的,都可“各回各家”。

目前,江東商貿區已經完成了新一輪部門職能調整,各部門也在結合職能的變化優化調整KPI考核方案,力爭大幅提升人均效率。“我們還會繼續在園區文化建設、搭建與員工自身發展需求相匹配的職業發展通道、績效考核和薪酬體系優化等方面做進一步的探索。我們的目標是營造高壓力的工作環境和高關懷的人文環境,激發團隊創造高價值,推動高新區改革真正在基層落地見效。”江東商貿區主要負責人表示。

(責編:張鑫、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