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宿豫:下沉資源 推動基層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2021年06月18日14:40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來龍鎮白鹿湖社區黨員集中觀看黨史學習視頻《延安》。吳艷斌攝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宿遷市宿豫區以村(社區)遠程教育站點為陣地,集聚紅色書籍、紅色影視、紅色黨課等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為農村基層黨員提供充足的黨史學習教育資源,保証黨史學習教育不留盲區、全面覆蓋。

黨史資料“下鄉”,重溫紅色記憶

“咱們白鹿湖社區以前就是宿北大戰的中心戰場,真是了不得!”

“咱們家鄉發生過這麼光榮的戰斗,我們作為后人感到很驕傲!”

……

日前,宿豫區來龍鎮白鹿湖社區的黨員們集體觀看宿北大戰相關影視資料,重溫曾經發生在家鄉土地上的紅色歷史,紛紛暢談所思所想所感。

每到固定學習日,宿豫區通過遠程教育平台推送、播放《初心—紅色足跡》《百煉成鋼》等紅色題材記錄片、電影,讓全區13000余名農村黨員在95個遠教站點同步收聽收看,集體回顧黨的光輝歷程,堅定理想信念。

“通過用活用足遠教資源,把紅色影視資料送到黨員面前,讓農村黨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不掉隊。”宿豫區委組織部工作人員姚慧慧說。

為進一步豐富黨史學習資源,宿豫區在各遠教站點設置“黨史讀書角”,書架上整齊擺放著《中國共產黨簡史》《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等黨史通俗讀物,搭建起一個“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教育陣地,營造出濃厚的黨史學習教育氛圍。

“在遠教站點,我們能觀看紅色電影,也能閱讀黨史相關書籍,還可以和其他黨員共同交流,不斷增進對黨史的了解。”在曹集鄉曹家集社區遠教站點,一名前來看書的老黨員說。

名師黨課“進村”,傳遞紅色精神

“她一年參加6次戰斗,在一次火線急救中,遇敵機掃射右臂負傷的她,忍著劇痛沖進急救所,從烈火中搶救出兩名傷員,巾幗不讓須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宿北大戰中的特等功臣蔣南屏……” 

在宿豫區仰化鎮澗河社區的遠教站點,120余名黨員聚精會神地聆聽黨校老師盧青青講授的黨課,附近不少村民也被吸引前來旁聽。

黨史宣講團成員盧青青講述《特等功臣蔣南屏》。王肖肖攝

針對農村基層一線教學力量較為薄弱,宿豫區廣泛開展“送課下鄉”活動,從黨校老師、先進模范、離退休干部等優秀黨員中,遴選20余名黨課名師,組建“黨史宣講團”,集中編排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黨課26節。同時不斷創新黨課形式,力求黨史學習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將戶外授課與上門送課相結合,將課堂搬到百姓家,設在“小院內”,送到黨員群眾身邊,真正做到面對面溝通、零距離宣講。

“我們通過上門送課和戶外送課,將黨史學習教育陣地搬到田間地頭,小院內、大樹下,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宿豫區黨史宣講團成員徐怡介紹。

據了解,“黨史宣講面對面”活動開展以來,20位宣講團成員前往36個村(社區)進行義務宣講,運用生動活潑、接地氣的語言開展互動式、接地氣、有溫度的黨課300余場,讓農村黨員在課堂上深入學習黨史,感悟紅色精神。

系列活動“下鄉”,激發紅色動能

“一顆紅心兩隻手,世世代代跟黨走”“國當盛世念黨恩,百年博濟頌丹心”

……

在遠教固定學習日上,黨員們紛紛寫下對黨的百年華誕祝福寄語。

利用遠教課堂,宿豫區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百條心語頌黨恩”是其中一項。黨員們通過網絡寄語互動平台,以精煉的文字抒發對黨的忠誠熱愛情懷。

此外,重溫入黨誓詞、“黨史+演講比賽”、“黨史+文藝演出”等活動精彩紛呈。寓教於樂的活動讓黨史學習教育“活”了起來、“動”了起來,增強了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黨員們各展所長,通過演講、詩歌、歌曲、快板”等方式訴說黨的百年歷史,既激發了黨員群眾的學習熱情,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學習教育效果。”陸集鎮利民社區書記嚴大勝介紹。(唐石 高萌)

(責編:唐璐璐、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