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新闻发布会见证疫情信息公开力度

2020年05月13日07:42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原标题:百场新闻发布会见证疫情信息公开力度

  阅读背景:突发传染病疫情是对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的考验,也是对政府公共信息发布能力和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重要检验。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形成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信息发布模式,在传递疫情信息、引导舆论、稳定民心和提振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段时间,多地相继迎来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的“百场”节点,引起舆论热议。《新华每日电讯》5月4日刊发《百场新闻发布会成首都战“疫”重要力量》一文,给北京新闻发布会点赞。5月5日,广州市举行了第100场疫情期间新闻发布会,《广州日报》刊文称赞,这100场发布会,是广州战疫历程的缩影,见证着广州从寒冬一步步走向春暖花开。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各级政府部门用主动、及时、高效的新闻发布,让谣言灰飞,让真相领跑,展现出现代政府应有的突发事件信息公开能力,呈现多个亮眼特征:

  一是因时制宜,响应速度明显提升。1月底,北京、上海、四川、浙江、江苏等地相继结合疫情形势和防控实际,第一时间启动新闻应急响应机制。广东反应最快,1月21日举行了首场新闻发布会,成为全国最早举办发布会的省份。1月24日除夕,北京市政府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同时建立例行发布机制,以“每天一场新闻发布会”高频度通报疫情进展。天津市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后,新闻发布机制便开启了“冲刺跑”模式,保持着每天2—3场的频次,最高时达到每天5—6场、每2小时1场,每场聚焦一个主题,从“及时发布”提速到“即时发布”。至3月底,天津市率先实现发布会场次的“第100场”。在疫情暴发期,各地尤其是确诊病例较多的省份基本实现新闻发布的“日更”。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各地新闻发布会频次也相应做了一些调整,例如广东从3月开始不再“日更”。各地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主题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变化,大致发展轨迹为疫情防控、病例救治、物资保障、市场监管、复工复产等方面。

  二是参与单位和发布人员广泛,新闻发布协调机制更加稳健。党委、政府部门领导不再是惟一的发言人,各级专家、抗击疫情一线工作人员、志愿者等都坐到发布台前。据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100场新闻发布会共有127家单位、145位发布人出席,其中56个单位的“一把手”出席发布会,88位新闻发言人出席,发布信息5000余条,回答记者关切问题500余个。北京市先后举办了新时代北京劳动者之歌、妇女代表、北京榜样、社区防控基层代表等专场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扩大了参与范围。天津市“百场”发布会数据也很亮眼,14个区、85家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及17名专家共计331人次走进发布厅,创新推出“市委办局+各区+企业+专家+一线代表”的新形式,围绕同一主题、同一政策措施,把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受益者、监督者都请到一起现场讲解讲述。新闻发布会发布角色的多元以及接地气的视角,成为独特发布亮点。

  三是善于收集舆情动态,回应社会关切。疫情期间各类信息喷涌,舆情事件极易发生,及时回应民意动态,有助于提升新闻发布会的信息沟通和舆论引导价值。例如,围绕网传“北京要‘封城’”“复兴医院和人民医院发生大规模院感” “澳籍跑步女”“刑满释放人员黄某英进京”等热点舆情,有关部门在发布会上及时辟谣、回应关切。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直面全过程的热点问题是下好舆论引导先手棋、澄清谬误的重要手段。

  也有些新闻发布会善于运用新技术实现“云发布会”。例如,湖北为避免过多人聚集发生传染,2月2日起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全部采取视频远程连线方式提问,直至4月23日回归现场提问。一些新闻发布会注重融合传播效度,在电视台直播、实况转播等基础上,实现多平台网络直播,并通过政务新媒体矩阵全面开展联动发布,信息落地率较高。

  过去几个月,各地新闻发布会有的受到肯定,有的饱受争议, 让新闻发布议程和公众关切议程保持同频对接是获取公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这也提醒政府新闻发言人以及其他领导干部,必须在平时学好相关法规政策、提升媒介素养,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特约舆情分析师 卢永春)

(责编:马晓波、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