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京再添16个应急避难场所 现有场所可为600万人提供避难

2020年05月13日09:34  来源:南京日报
 
原标题:今年我市再添16个应急避难场所

  白鹭洲公园内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牌。 南报融媒体记者 何钢摄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 何钢)昨天是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记者从市建委获悉,我市今年首个全面建成的应急避难场所——浦口汤泉街道高华固定避难场所近日已通过验收。补短板,增韧性,今年全市将建设16个中心级和固定级应急避难场所,持续推进覆盖全域的防灾减灾设施体系。

  高华固定避难场所为一停车场,在这里设置了应急避难篷宿区3处,并有应急供水、供电、监控和通讯等设施。管线设施均埋在地下,地面以标牌明示。浦口区城乡建设局介绍,今年该区还将实施水墨大埝、白马绿地、兰溪公园等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高区域综合防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除了浦口,主城白鹭洲公园内建设的固定应急避难场所也即将迎来验收。记者在公园南侧看到,这里的地图详细介绍了应急避难设施的分布情况。绿地中,依次布设有应急篷宿区、应急消防、应急污水处理、应急淋浴等设施。广场东侧,规划设计了应急医疗救护、物质发放、物资储备等设施。这些设施大部分是以标牌形式呈现,散布在草地中。

  昨天记者在街头走访,发现不少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牌。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长江路社区门口,公布有九中、全民健身中心、520广场等周边避难设施的详细位置、疏散线路和联系人电话。走入社区,各类引导牌也比较齐全。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我市已有100多个。

  市建委科研处(防震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平灾结合是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原则。主城建筑密度较高,补齐应急避难设施短板,需要挖掘潜力,巧妙融合公园、广场、学校等公共空间。国防园是主城不多的中心级避难场所,去年已完成一期建设。这里设置智慧调度中心、消防设施、大型住宿区等品类齐全的应急保障。5处应急住宿区,可供3770人长期避难宿住、7540人短期避难宿住。今年将继续实施二期建设,将清凉山体校纳入,在校园内设置停机坪。

  据悉,我市现有固定级以上避难场所51处,其中含10处中心级避难场所,可为65万人提供中长期避难。再加上遍布全市的紧急避难场所,可为600万人提供紧急(短期)避难。未来,我市还将建设50多处固定级以上避难场所。

(责编:唐璐璐、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