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打造派驻机构嵌入式深度监督徐州模式

2020年05月19日16:40  来源:徐州日报
 
原标题:推动“三清示范区”高质量建设

开展“清单+档案”的主动监督,派驻十四组建立了“人随清单走、风险随岗位定”的清单归档模式;实施“信息化+大数据”的科技监督,及时更新“三清示范区”建设(政治生态监测评估)信息平台,动态掌握市直部门政治生态“晴雨表”;开展“会议+谈话”的常态监督,派驻八组通过会前廉政提醒、会中充分沟通、会后跟踪监管,构建重大事项全过程监督闭环;实施“专项+立项”的定向监督,派驻十三组推动建立农村公路专项巡查监督机制,发现7大类36个问题,运用“四种形态”处置24个,跟进督促整改12个;探索实施“交叉+融入”的嵌入监督,派驻二十组统筹市公安局纪委及其派驻机构力量,实现深度挖潜和全面覆盖有机统一……

今年,市纪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定期召开监督检查专题会议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嵌入式”监督的指导意见》,经过不断创新思路、总结经验,全市各派驻组充分发挥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的优势,积极融入市直机关部门大监督工作格局,不断探索“5+5嵌入式”深度监督徐州模式实施路径,派驻监督的“探头”越擦越亮,有力推动了我市廉洁政治“三清示范区”高质量建设。

强化监督意识 丰富监督举措

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第一职责、首要职责,也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源头活水”。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派驻监督是实现“四个全覆盖”监督格局的重要方面,围绕积极发挥派驻机构“哨兵”和“探头”作用,省纪委监委提出“嵌入式”执纪监督工作方式,市纪委监委在总结派驻监督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了“嵌入式”深度监督的实施意见,以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为核心,以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基础,与核心业务、公权力运行各个环节深度融合,构建主动监督检查的嵌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的防范机制和精准纠正偏差的矫正机制。

一直以来,派驻机构作为市纪委监委的“侦察兵”“流动哨”,把政治“探照灯”照到被监督单位内部各个角落,派驻监督“哨兵”和“探头”作用不断彰显。在持续强化监督意识,做实做细监督第一职责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以信息化手段为监督赋能,全面提升“嵌入式”监督质效。

徐州市“阳光扶贫+”监管平台在全省率先扩围升级、全面运行,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率先建成运行并在全省推广,为打好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两个平台”是徐州探索信息化、大数据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徐州市监督工作的特色品牌。我市派驻机构充分借鉴“两个平台”的成功经验,以及“信息化+制度化+公开化”的监督思路,利用驻在部门现有业务平台实施“嵌入式”监督,在不另起炉灶、不重复建设的前提下,推动驻在部门提供业务平台账号、新增或者优化升级监管模块,实现廉政风险实时预警和统计分析功能,建立线上监管与线下核查协同联动机制,构建深度嵌入、全程监督、精准识别、实时发现、督促整改的闭环监督模式,为促进市直部门依法依规高效廉洁履职、深入推进“三清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注入科技力量 提升监督质效

大数据信息平台具有信息可监控、行为留痕迹、过失可追溯的独特优势,为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提供了有效载体。派驻纪检组是“常驻不走的巡视组”,如果把派驻机构比作驻在单位进行政治体检的医生,那么常规的“望闻问切”诊疗手段,主要依赖于医生的诊断能力和水平,过于依赖经验和判断,导致有的监督看起来面面俱到,实质上与业务管理“两张皮”;有的监督不够精准,针对性不强,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监督时效性不强,对暴露出的问题没有及时跟进监督;有的过于依赖问题线索开展监督,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强,监督作用没有有效发挥。现在,有了信息化和大数据分析的“加持”,就如同医生用上了CT、核磁共振等现代化技术设备,大大提升了诊断的客观性和精确性,让微小病灶无处遁形,诊疗流程也更加规范明确。

作为“5+5嵌入式”深度监督徐州模式的关键一环,我市以“信息化+大数据”的科技监督,突出对核心业务、权力运行实施精准化、近距离、全过程监督,依托平台,跳出职能部门具体职能工作,立足再监督定位依纪依法追责问责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组织和个人,将监督措施深层次嵌入被监督单位核心业务、权力运行关键环节,透过业务查找和发现背后的政治和作风问题,实时动态发现可能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潜在的腐败风险,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形成监督闭环。

据了解,为了更好实现监督的常态化长效化,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对市级以上主导开发的业务平台利用现有监管账号开展监督,对市本级主导开发的综合性业务平台,由驻在部门优化升级或者增加再监督的功能,与派驻机构共同使用。做到善于精准发现问题,做到“数字准、情况明、职责清、作风实”,以高质量派驻监督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邬政 谢勇)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