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生物物种“家底”清了:至少5500种以上

2020年05月19日22:58  来源:新华报业网
 
原标题:江苏生物物种“家底”清了:5500种以上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19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现状及成效新闻发布会,“目前,我省已建立包括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各级自然保护区31个,占全省面积的5.5%,全省自然湿地保护率高达46.2%,各级自然保护区庇护省内近六成物种。”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朱德明介绍。

江苏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2018年,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观区、风景名胜区的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等8大类407个区域8474.27平方公里,纳入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约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8.21%,实行最严格的空间管控措施。2019年1月,省政府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确定15大类811个陆域生态空间保护区域,总面积23216.24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22.49%,比2013年增加0.26%。

对生态空间的严格管控,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2017-2019年,江苏率先在全国开展39个试点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共记录省内物种数4588种,物种种类构成较为复杂。“试点调查到的种类数通常占实际种类数的70%-85%左右,可以预测出江苏的生物物种数至少在5500种,甚至可能达到6500种以上。”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备新解释。

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稳步持续增长,目前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从2006年的65.4上升到去年的66.4,对比2006年增加1.0,增长幅度较大,处于良好状态。13个设区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均在60以上,处于良好状态。

此次本底调查目前共记录到珍稀濒危物种165种。“有不少珍稀濒危物种在江苏的种群数量、分布区域,都有了可喜变化。”王备新介绍,与2000-2010年历史调查对比,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丹顶鹤和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中华虎凤蝶与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极危物种勺嘴鹬在江苏的分布区进一步扩大,麋鹿、河麂的种群数量也逐渐增加,这表明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成效显著。

“部分生物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生存,他们能为评估环境质量提供依据,这一类生物叫做环境指示物种。”江苏省环科院杨国栋博士说,水生生物指示物种有四鳃鲈鱼,对生存环境和洄游江河的水质要求很高。连云港于去年在灌云县灌河入海口燕尾港重新发现这种生物,这标志着灌云县近岸海域水质的改善。

此外,蝴蝶类群对环境的反应速度超过鸟类和其他昆虫,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灵敏性环境变化指示生物,也是陆地生态系统指示生物的最佳代表。杨国栋介绍,“2017-2019年我省共监测到137种蝴蝶,比往年数量有所增加,覆盖到我省分布蝴蝶种类历史记录的76.97%,说明江苏有更多地区拥有适宜蝴蝶生存的环境。”

交汇点记者 吴琼 颜颖

(责编:耿志超、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