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业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迄今已走过百余年。虽然目前全市有超千家规模以上的重点纺织企业,但也逐渐暴露出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集聚度不高、创新研发能力不强等短板。
百年传统产业,如何才能焕发新的活力?19日市政协经济界“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举行的“加快特色园区发展,促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协商活动中,政协委员与企业负责人、专家、部门对此展开热议,共同为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探寻路径。
补链强链 绿色发展
机器染整历史悠久,曾在我市纺织产业中参与“三分天下”。市纺织工业协会执行会长左成懃对三十多年前的那段辉煌历史历历在目:1983年,我市印染布的年产量达到2亿米,产值、利税在当年一般财政收入中的占比超过20%。
随着时代发展,染整板块却逐渐成为我市高端纺织产业的一块短板。很长一段时间里,提到“印染”,人们都会把它和“污染”画上等号。因环保整治等因素,一大批装备落后、环评不达标的企业近几年里先后被强制关停。目前,全市仅剩染整规上企业36家,在全市规上重点纺织企业中的占比约3.3%。
“包括印染在内的染整加工,是纺织产业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产品附加值提升空间较大的生产环节。”市政协委员、南通职业大学自动化技术研究所所长葛维军认为,即便当下面临发展瓶颈,仍不该放弃,要助推染整业发展,重振南通轻纺雄风。
纺织印染行业的振兴,必然要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吗?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印染专业委员会主任、南通大学教授张瑞萍说,其实不然。环评等准入机制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促使企业观念上发生转变。“以前是‘得过且过能逃则逃’,现在,有能力的企业会通过技术升级、智慧管理来寻求环保绿色发展。”
省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季红星表示,除了行使监管职能,生态环境部门还将优化服务,简化项目环评流程,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展非接触式监管,建立民营企业环保服务站,以更多实际举措服务高端纺织业发展。
打造园区 集群发展
家纺产业是我市高端纺织产业的优势板块,连续多年销售超千亿。同时,海门叠石桥、通州志浩两大市场也存在高附加值品牌少、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
今年2月底,经省政府批复,两大市场所在的江苏海门工业园区更名为江苏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产业园区。根据《南通市家纺市场协同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更名后的园区将进一步提升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协同发展,加快转型,目标建成具有世界领先优势的新兴家纺产业集群。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刘鹏介绍,该局牵头制定南通家纺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目前已经完成初稿,将于本月底接受专家论证。
以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不仅仅是江苏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产业园区,今年3月印发的《2020年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明确,要“推进洋口港、通州湾现代纺织产业园建设”。
“建设通州湾现代纺织产业园,南通必须拿出苏州速度。”市政协委员、市纺织工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金鑫认为,集群发展,重在企业引入,园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应该优先引进本土企业,如前期停工或搬出主城区的印染企业,边培育市场,边引导扶持,加快在园内建设印染产业集聚区。
借助园区这个平台,企业可以得到什么?科德宝宝翎衬布(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说,企业需要更完善的产业配套。他曾做过调研,好的产业配套包括运输、采购、技术平台等,可为企业节约20%-30%的成本。
江苏斯得福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华认为,园区应该真正承担起公共服务的职能。“从纺纱、制造到印染,企业研发中需要有中小型实验设备,但现在很多中小企业只能用生产型的设备做实验。”他建议园区对大型企业、高校、专业检测机构的设备进行调研梳理,对标其他纺织名市、名企,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修炼内功 自主创新
具有近20年复合面料、衬布研发生产经验的江苏海盟实业有限公司,拥有多家世界排名靠前的国外客户。新冠肺炎疫情,为企业带来致命一击:企业的外贸订单一度降到了零。但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捕捉商机,转产隔离衣。通过研究一百余种面料、测试数据五百多组,最终研发出的产品所有指标均远超国标。
总结新产品研发成功的心得,董事长王惠一认为,是企业多年积累下来的冲锋衣面料和新加坡军服面料生产研发经验,为这次研发医用产品奠定了基础。“率队研发的是我们开发部经理尹冲,他也是东华大学染整专业的博士。”王惠一直言,高端人才不可或缺。
然而目前,并不是所有的纺织企业都有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的自觉。当前,全市纺织企业中仅有1家具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的仅限于少部分骨干龙头企业。“以后的竞争,都在高端产品上。”市政协委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秦华说,这就需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纺织行业存在用工不足的问题。对此,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智能化纺织装备的产业化应用,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的关键。”省政协委员、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健宏介绍,将投资3亿元建设数字化纺纱车间的升级版——智能化纺纱车间,同时打造一支智能制造人才队伍,提升智能化车间管理水平。
就解决用工问题,市政协委员、南通金秋弹性织物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平建议,加大投入教育资源,增加接纳能力,去掉非必要门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增加南通的吸引力。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南通海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平希望政府牵头进行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对接和指引,“手把手”帮助企业实现技术、自主研发、战略管理等全方位升级。(王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