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协作先富帮后富 一碗面里趟出脱贫致富路

2020年05月26日15:15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青海驼铃公司在生产方便面 李洺 供图

这个“五一”假期,江苏援青干部、循化县政府办副主任李洺回了一趟无锡老家。不过,他不是休假,而是带着任务回来的。他和消费扶贫目录企业青海驼铃公司老板马富成跑遍了无锡多家超市经销商,只为打通一碗方便面的销售。几天下来,成果显著,首次在无锡销售,他们就完成了45万元的订单。

循化县位于黄河岸边,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生态是资源,更是责任。这也倒逼江苏的对口帮扶工作,必须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做文章。面食是循化人的主食,更是外地人口中的美食。为此,这群帮扶干部,努力想让循化的面食走出去。

一拃长的面段,几回合的抻拉,一碗拉面瞬间成型。无锡市梁溪区机关干部马圆已经习惯了这份西北美食,“这面地道!”

拉面店老板马胡才尼是循化人,循化是梁溪对口帮扶县,他能当上老板,把店开进机关食堂,得益于两地开展的消费扶贫。“马胡才尼在机关食堂开店,夫妻俩每月有15000元工资,也让食堂多了一道美食。”江苏援青干部,循化县委常委、副县长朱雄说,消费扶贫,两方共赢。

江苏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是消费大省。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江苏担起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任。为此,江苏不仅派出一批批对口帮扶支援干部,还投入财政性援助资金,帮助援建项目。在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启动后,消费扶贫也成为江苏精准扶贫的重要切入点。

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除了循化拉面走了出去,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也走进了东部人民的餐桌。不过,消费扶贫,对这群做桥梁纽带的帮扶干部来说,也是一大考验。朱雄说,“消费扶贫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着眼长远,做好加法,才能为壮大贫困地区优势产业,促进‘脱贫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卢兴亮是无锡宽窄巷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老总,2019年6月,他和梁溪区区长许立新一行到循化,本来想着捐钱(扶贫),但来了发现这边的牦牛肉和线辣椒不错。“我们做串串,刚好也需要这些配料。所以,就买了他们11万元的牛肉和73万元的干辣椒。”卢兴亮说,使用之后,门店反映都不错,2019年底,他冒着零下的气温,专门到青海采购了一批干辣椒。卢兴亮的订单,让青海天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福才忙得够呛,“我们之前一年就收50吨左右的湿辣椒,如今这一单生意,就要收120吨的湿辣椒”。

韩福才的公司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的模式,因为订单多了,韩福才不仅公司规模扩大了,老百姓也不再是一家一户种上一两亩了,“现在不愁销路,种的多就赚得多!”

如今,除了销售青海牦牛肉、特色农产品,“拉面经济”也已成为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的一个招牌工作。“拉面是青海特色美食之一,但全省603万人,仅相当于江苏的一个地级市,就业空间有限,所以,我们就把当地老百姓‘扶上马,送一程’,让他们在江苏开店,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副领队薛强说道。2018年以来,通过培训人才,资金帮扶,仅青海海东百姓在江苏新开拉面店就达150家,700多人从事拉面服务业,实现工资性收入3300万元。

对青海来说,消费扶贫的路子只能越走越宽。“青海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的省份,同时,这里也是‘中华水塔’‘三江源’,所以,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担子重,难度大,关键必须严守生态红线。”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领队陈明这样说道,“我们必须深挖青海优势资源,写好这篇消费扶贫的文章。”(安然)

(责编:耿志超、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