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邺奥体社区:农田菜地变身“志愿热土”

2020年05月27日07:40  来源:南京日报
 
原标题:奥体社区:农田菜地变身“志愿热土”

奥体社区24小时“五微驿站”。 南报融媒体记者 钟太昌摄

位于河西新城中心区域的建邺区兴隆街道奥体社区,是中央文明办表彰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过去,这里却是一片农田、菜地,是典型的乡村。社区刚成立时,居民“对门相见不相识”,鲜见互帮互助;如今,志愿服务已在这里蔚然成风,居民们的闲暇时光,因参与志愿服务而丰富多彩;邻里关系,也因志愿服务更加融洽,彼此相处得就像一家人。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

漫步奥体社区,时常能听到悦耳动听的古筝声。“同学们,现在还在疫情期间,不能集中上课,最近大家在家练习古筝都很勤奋,有什么不懂的,欢迎来问我啊!”昨天,刚在微信群里说完不久,72岁的胡秀兰就收到了学生们请教技法的电话,她都耐心地一一予以解答。

在奥体社区的志愿者里,胡秀兰可以说是个名人,在过去12年,她一直坚持为社区古筝爱好者们免费教学。从一开始教5个人,到现在同时教两个班近30人,已经有100多人从胡秀兰这里“受业”。不仅如此,胡秀兰还组织成立社区第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侨之声”志愿服务队。

在奥体社区,像胡秀兰和“侨之声”志愿服务队一样,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的人还有很多。目前,社区已有“老党员老干部志愿宣讲团”“红袖标幸福都市服务团”等10支志愿服务团队1690名志愿者,年志愿服务时间累计19000多小时。“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奥体社区,这句话早已深入人心;处处可见的志愿者红马甲、红袖章,已成为奥体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城市发展,催生志愿服务热情

为什么奥体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热情如此之高?记者采访发现,这与奥体社区几十年来的变化息息相关。

今年同样72岁的奥体社区居民刘鸿麟是个老南京,据他回忆,过去,这里还是一片农田、菜地,环境脏乱。“后来,河西建设拉开,楼房建起来了,道路也修得很宽敞,整体环境大幅改善。”当时,周边虽然城市的基本雏形有了,但是各种文化配套设施却很少,退休后,在家里只能看看电视、带带孙子,生活比较枯燥。“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从此成为一名志愿‘常客’,感觉生活也充实了起来。”

“刚搬到奥体社区,我一晚上都没睡着!”翠杉园小区居民王永清说,他原来住的地方平时十分热闹,搬到奥体社区后,突然变得十分安静,“晚上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慢慢地,随着城市的建设,曾经冷清的社区,也变得热闹起来,各种志愿活动和文化活动也多了起来,在积极参加的过程中,让我找回了曾经的热闹。”王永清说。

“红立方”,打造志愿服务新模式

小康之路越走越宽,在新的阶段,奥体社区的志愿服务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提升。

“近年来,为更好发挥区域优势资源,提升志愿服务的内涵品质和品牌影响力,社区从满足居民群众多样性、个性化需求出发,以志愿服务和社区公益为切入口,打造‘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联盟。”奥体社区党委书记高建明介绍。

居民有需求,即可在“红立方”形成心愿“订单”,“红立方”再通过开展党员“微行动”、认领“微心愿”、办理“微实事”,点亮“微星光”服务……“红立方”不仅让志愿服务实现全域覆盖、广泛参与、难题共解、实事共办,更实现了志愿服务与居民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有效解决了为民服务“最后一米”问题。

在“红立方”志愿者记忆里,有一件事始终印象深刻。那是2018年初,两场突然到来的大雪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70多岁的党员志愿者连夜撰写《一封扫雪倡议书》,发到了“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联盟平台中,社区、物业、驻区单位、居民志愿者、沿街商铺等纷纷行动,加入扫雪除冰一线,创造了“一夜雪无”的奇迹,也让“红立方”品牌深入人心。

成立志愿服务防疫小分队,调动志愿服务联盟单位、志愿者参与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为居家观察人员送去关爱……今年疫情期间,以社区“乐享”老年大学志愿者为代表的“红立方”成员们,也无处不在地在发挥作用。

“‘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联盟成立以来,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成效得到进一步提升,社区民意调查满意率始终位居全区乃至全市前列,居民的文明素质整体提升,和谐文明社区建设也迈上了新台阶,文明城市的进程达到了新高度。”高建明表示。

通讯员 建萱

南报融媒体记者 钟太昌

(责编:张鑫、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