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通跃通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新厂区的生产车间内,刚刚调试完的门扇全自动柔性加工生产线正在按照零件顺序拆卸、打包、装车,即将发货。
这条该公司牵头的“面向定制式木工家具制造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示范线”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立项。公司总经理姚遥说:“3月完成新厂房搬迁,4月投入使用。没有求变思维,不要说公司的发展,连生存都有问题。”
近年来,海安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这次“疫情”对企业的影响看,免“疫”力也得到增强。目前,海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35%;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69家,为南通第一。130家企业通过省高企培育库入库评审,居南通最多。一季度,全市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97个,支付合作经费6500多万元。
技术创新,以万变应“疫”变
5月30日,亚太轻合金(南通)科技有限公司内,一个车间是先进的熔炼炉、挤压生产线等深加工生产设备正在调试,一个车间是高强高韧的铝合金型材源源不断产出。
亚太科技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及其材料、铝合金锻造件的制造,是省科技小巨人企业。“一季度,在汽车行业销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我们的销售额仍然有6%的提升。”公司总经理浦俭英坦言,疫情之下,亚太科技能够实现逆势上扬,主要得益于科技创新。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均超过4%,同时与部分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储备。目前,我们的高强高韧铝合金型材在奔驰、宝马、奥迪等著名车企广泛应用,市场占有率接近80%。”浦俭英表示:“当前,公司二期项目已开始批量生产,在去年14亿元销售额的基础上,今年有信心实现10%至15%的增长。”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海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以变应变,实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的节奏未缓。南通江中光电有限公司平均每年的研发投入超1000万元、技改投入超2000万元。连日来,该公司的流水线一派繁忙。企业压铸车间主任许应虎介绍,年初以来,公司订单源源不断,仅4月份,电梯梯级产量逾11万级,销量超10万级,均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海安将新增与院士等顶尖人才合作项目10个、首台套或首创产品30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不少于10亿元。
机器换人,以智变应“疫”变
5月28日,在江苏图灵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内,数十台机器人不停屈伸着机械臂,演示着各自的“十八般武艺”。公司负责人夏先国介绍道,“其中有8台已连续工作了72小时以上,未发现任何问题,下午即将发货,发往河北、重庆等地。”
复工复产以来,不少企业发生用工荒,图灵机器人生产的多功能机器人成了“香饽饽”。“我们生产的机器人具有搬运、拼接、打磨、喷涂、折弯等功能,还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定制。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开始机器换人。”夏先国透露,1-4月,公司销售同比增长了50%。 与图灵机器人开足马力忙生产相似,海安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内,每家企业都异常忙碌,高科技、智能化的设备供不应求。海安开发区科创园管委会主任贲道明介绍,“目前,入驻开发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多家研究院和研发中心、60多家企业,已在不同领域深化项目合作,助力海安企业机器换人,提升产业智能制造能力。”
近年来,海安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机器换人,以智能车、智能仓库建设,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2019年,海安技改设备投入额21.86亿元,同比增长24.42%。
政策支持,以不变应“疫”变
“企业开展共性技术攻关,我们将给予针对性支持,这是海安始终不变的政策。”海安市科技局局长罗正锡介绍,疫情发生后,根据“海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若干措施意见”的要求,该局立即打出“组合拳”,会同金融监管局、财政局,对“苏科贷”业务实施财政贴息。“苏科贷Ⅰ”按照同期基准利率的40%进行补贴,单个企业不超过5万元;“苏科贷Ⅱ”按照贷款利率的20%进行补贴,单个企业不超过10万元。
江苏拓创科研仪器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和技术力量与河海大学、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的多位专家共同寻求“液压致裂联合承载试验装置”这项技术突破和创新点。该项目获得南通科技创业大赛暨“通创荟”创新创业大赛“成长企业组优秀奖”。然而,项目的投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科技局向我们推荐‘苏科贷’,解决了200万元的贷款。”公司负责人费小莉说,目前,该项目顺利投产,两个相关产品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颁发的“高新技术产品认证证书”。
“苏科贷”融资业务已经成为海安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好帮手。2011年开展至今,海安已有98家企业申请“苏科贷”业务,贷款额度5.3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4家,企业新获发明专利544件,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27个、省级科技项目16个,实现工业产值近45亿元。(赵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