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136户渔民上岸 长江南京段告别捕鱼历史

2020年06月15日14:34  来源:南京日报
 
原标题:长江南京段告别捕鱼历史

盛玉高

长江沿线六合龙袍段旧船厂复绿。

这些收回的渔船将拆解。

江风习习,江水滔滔,江岸树木林立,绿意满眼;水鸟低空盘旋,鱼儿不时偷偷探出头来,翻一个浪花后再次潜入江中……船行长江六合段,一幅幅秀美江景图令人心旷神怡。“半年多前,这里还是一幅渔船‘排排坐’、渔网相连接的场景。”六合区渔政监督大队大队长冯国忠说。

长江六合段的变化,与渔民退捕上岸密不可分。按照国务院部署,2021年元旦前,长江流域将实现全面禁捕。2019年9月,六合区全面启动了渔民退捕转产工作。当年12月20日,六合136户渔民全部完成签约,相关的船网工具、渔业船舶证书全部收回。至此,南京最后一批渔民永久退出捕捞,告别“水上漂”,上岸开启新生活。

全面禁捕半年来,“鱼儿鱼儿水中游,游来游去乐悠悠”的画面重现长江六合段。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交响乐章,新添动人音符。

网里的鱼“缩水”,

打鱼成“夕阳行业”

虽然打了30多年的鱼,今年已经50岁的老谢依然是村里的“年轻”渔民。老谢全名叫谢长江,他所在的龙袍街道大河口村渔业组,位于滁河入江口,当地村民祖祖辈辈以入江打鱼为生。从渔业大队,到渔业组,虽然村民几经变迁,但“渔业”二字一直都在,从中就能看出村民们的职业。上世纪80年代,小学刚毕业的谢长江,就跟着父亲跑船打鱼,成为村里最年轻的渔民。30多年过去了,50岁的老谢还是村里的“年轻”渔民。

“在渔业村,像我这么大岁数的,已经是年轻一代的渔民,下一代没有人愿意干这一行了。”谈及此,老谢不胜唏嘘,“后浪们”纷纷放弃渔业、另谋职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打鱼辛苦。俗话说,“人生三大苦,捕鱼、打铁、磨豆腐”,凌晨2点起床打鱼是“家常便饭”;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鱼越捕越少、钱越来越难挣。

老谢回忆,上世纪70年代前后,一网撒下去,能捞2000多斤鱼,刀鱼、鲥鱼等并不是稀奇物,捕到50多斤的鲢鱼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渔民靠着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好日子,他们生活的村子,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渐渐地,刀鱼等不见了,不论是品种还是数量,渔民网里的鱼一年少似一年。“如今的长江,50多斤的鲢鱼是一条也看不到了,一天能捕二三十斤鱼就不错了。”老谢说,2019年,他和妻子两人辛苦一年才挣了5万多元,还不如外出打工。

眼瞅着打鱼生活面临无鱼可打的境地,为何不考虑其他生计?“要不是除了打鱼别无他长,我肯定已经转行。无论如何,我不能看着儿孙重走自己的老路。”老谢坚定地说。如他所愿,老谢的儿子今年已经26岁,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六合城区上班。

在渔业组,跟老谢持相同观点的渔民不在少数。不但年轻人走出了村子,走进城市,甚至部分与老谢年龄相仿的渔民,近年来也陆续退出捕捞,另谋出路。在这里,打鱼已成名副其实的“夕阳行业”。

算清“经济账”与“生态账”,

136户渔民全部上岸

3年前,“长江全面禁渔”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渔民金海就隐隐约约预感到自己早晚一天要离开这行。2019年9月8日,六合正式启动渔民退捕转产工作。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当这一天真正到来时,金海还是有些许纠结,“风风雨雨20多年,真的不想再打了。可说不干就不干,还真放不下。”

不仅如此,金海内心还有一层担忧——船网工具怎么处置?老了怎么办?然而,在个人“经济账”与长江“生态账”面前,金海拎得清,“长江渔业资源越来越少,已经到了非退不可的时候。我们不打了,这片水域的鱼很快就会多起来。”金海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假使每户每天捕20斤鱼,长江六合段136户渔民1天就要捕近3000斤鱼,一年下来就是接近10万斤的“天文数字”。如果把10万斤鱼全部留在江中,将以几何级数繁殖生长。

渔民“生态账”算得清,相关部门也在努力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长江六合段渔民退捕转产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逐户登船走访,了解渔民的需求和建议,一户一档、分类造册。同时,前往渔民集中居住地、所在社区,宣讲各类退捕政策、补偿安置措施以及其他相关政策。

冯国忠告诉记者,渔民的船网工具,由第三方进行评估确定价值给予补偿;根据渔船的功率,按相关政策开展渔业水域占用补偿。此外,每本渔业船舶证书还给予补偿,并向退捕渔民发放临时生活补贴。“以2019年10月28日为划分年龄段的基准时点,六合把安置进入社会保障的上岸渔民划分为劳动年龄段和养老年龄段。劳动年龄段人员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养老年龄段人员纳入被征地基本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渔民吃上了“定心丸”,退捕上岸跑出了“加速度”。2019年12月20日,长江六合段136户渔民全部完成签约,相关的船网工具、渔业船舶证书全部收回。今年1月上旬,现金补偿全部发放至渔民一卡通上;3月中旬,渔民社保等安置工作全部完成。

6月6日,记者走进大河口村渔业组看到,原本渔民和鱼贩子交易的地方,已难觅人影。沿滁河上溯,船行约5分钟,记者发现,大大小小的渔船三三两两并排停放,首尾相连。“这里大约有400只渔船,社区将组织拆解销毁,计划6月底全部结束。”大河口村相关负责人朱红梅说。

推动再就业,

做好渔民上岸“后半篇文章”

退捕上岸后,遭遇本领恐慌的盛玉高不敢有停下脚、歇一歇的想法。这段时间,他正忙着准备全国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考试。“前几天,C1驾照刚刚拿到手,我要尽快拿到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技多不压身,多一个证就多一个工作机会。”盛玉高说。

告别赖以生存的渔业,面对再就业的压力,上岸后的渔民们全力以赴,相关部门也在全力帮扶。“对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渔民,可自愿申领《就业创业证》,免费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和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六合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龙袍街道党工委书记汪东辉告诉记者,今年,街道安排了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班,将退捕渔民纳入培训计划。“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培训计划。目前,我们正着手开展前期组织工作,争取早日开展培训,提高渔民就业能力。”汪东辉说,龙袍新城奶山康养小镇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打造3000亩全域旅游生态小镇,包含康养、酒店、温泉水疗、观光农业、休闲体育多种业态,将提供保安、服务员等多类就业岗位,优先吸纳退捕上岸的渔民就业。

做好渔民上岸“后半篇文章”,不只要服务好渔民,也要呵护好鱼。六合渔民退捕转产工作正式启动不久,江苏省林业局发布批复,同意建立南京龙袍长江省级湿地公园。渔民曾常年作业的乌鱼洲被划定为保育区,未来不再允许人类活动,为鱼类提供理想的栖息繁殖之所。

不再打鱼的盛玉高,还会不时到江边走一走、看一看。虽然退捕仅半年,但他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鱼明显多了起来,“涨潮时,我能看到鱼在跳,这在前几年是不可能的事儿。”

(责编:耿志超、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