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来江苏救助流浪乞讨人员7900人次 实现“零感染”

2020年06月19日20:14  来源:新华报业网
 
原标题:疫情以来江苏救助流浪乞讨人员7900人次,实现“零感染”

交汇点讯 6月19日是第八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记者从在常州启动的全省“大爱寻亲、温暖回家”救助站开放日活动上获悉,江苏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至今,全省72家救助站协同作战,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7900人次,实现“零感染”。

年初,常州市救助管理站来了一位流浪老人,值守人员阚亚鹏接待了他。老人没带身份证,也说不清从哪里来。“老人刚来时,我就发现不对劲,他一直咳嗽。为了站内其他受助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我当机立断,决定护送他到定点医院检查。”阚亚鹏坦言,等待检查结果的时候,内心无比焦灼。“但这是我的职责,不能退缩。”

在救助一线岗位上的7年里,阚亚鹏接待了无数受助人员。这些人中有吸毒人员、精神病人、传染病人等各类人群。面对琐碎、繁杂、危险的救助,他总是对自己说,要尽最大努力,让受助人员感到安全、有尊严,让人们有困难愿意找救助站帮忙,把这里作为临时的驿站。疫情期间,他放弃休假,一直驻守在站里,每天两次为受助人员宿舍喷洒消毒水,为他们定期开窗通风,更换衣物。

据统计,2019年全省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6万人次。“寻亲是救助的一大难点,如同大海捞针,一次又一次地失去方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寻找。”在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5年的刘庆林十分感慨。受助人群中,有不少患有智力残疾、精神障碍,不仅记不得家庭住址,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说不清。“面对这样的受助对象,我都会主动端茶送水到床头,与他们拉近距离,通过聊天获得有用信息。但凡有一点蛛丝马迹,立即用手机地图搜索,一个一个联系,一个一个排除。”

2019年,各地救助管理站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DNA采集、《头条寻人》精准定位弹窗推送、人脸识别等智能寻亲方式,共帮助4380人次寻亲成功。

各地还纷纷出台长期滞留人员安置办法,滞留超过3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救助对象,户口就地安置登记到公办福利机构,2019年全省安置490人,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的权利和基本生活。

寻亲成功后,还要护送返乡,刘庆林参与的就不下40次,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2018年,患有艾滋病的受助对象小杨从常州回成都,刘庆林全程护送。小杨当时患有多种并发症,无法自行站立。为了将小杨平安送达成都,护送组制定了科学的方案。常州开往成都的高铁,最快也要11个小时。护送途中,刘庆林和同事悉心照料,喂饭、喂药、换尿不湿,还要防范被感染。“一路上,我们浑然不觉脏和累,平安抵达成都后,大家都有一种成就感。”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流浪乞讨行为,江苏各地还将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返乡对象纳入特困供养、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送返受助人员回访制度建立后,全省回访率达30%,对未成年人回访率达到100%,有效减少重复流浪现象。

据悉,全省已立项新建和改扩建15个救助站,救助站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很多救助站下设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女性救助区、家庭暴力庇护中心、母婴室、医务室等不同功能区,24小时接待求助,各大救助站还将探索引入专业机构进站照料。(唐悦 金亦炜)

(责编:唐璐璐、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