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雏形初现 造型源于宋名画

2020年06月28日08:57  来源:南京日报
 
原标题: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雏形初现 造型源于宋名画

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效果图。通讯员 刘凯供图

4万吨钢结构,一年时间,江北新区长江之滨的又一个新地标——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雏形初现。26日,记者探访这座新地标时,处处感受到这座建筑的匠心独具:9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无一根立柱;波浪式的屋面在三维扫描技术之下力求每个弧度的精确;施工中产生的7万吨泥浆全部就地处理,确保不对长江产生一丝污染……

南宋名画成就“乘风破浪的巨轮”

一年前,江北新区滨江大道与广西埂大街交叉口还是一片空地,今天,这里的视觉正被一个地标建筑带来无限震撼。由一根根粗细不一的钢柱纵横交错支撑起的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正迎来工程重大节点:会议宴会厅和多功能厅的最后一榀屋面主桁架实现吊装顺利。

据新区公建中心会议中心项目组沈丹辉处长介绍,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项目由美国洛杉矶墨菲西斯建筑事务所建筑大师汤姆·梅恩设计,整体造型灵感来自南宋名画《层波叠浪》,建成后宛若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

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31亩,总建筑面积为18.72万平方米,建筑功能分为多功能厅、会议宴会厅、酒店及办公裙楼。其中,酒店共33层157米高,单层多功能厅高24米,两层(局部三层)会议宴会厅高36米。工程于2019年6月28日开工,到今天整整一年时间。目前,多功能厅和会议宴会厅已完成主体钢结构吊装,接下来进入金属屋面和外幕墙施工。

根据计划,项目将在2021年6月30日完工。

9000平方米空间无一根立柱

作为国际级的会议中心,多功能厅面积超过9000平方米。令人叫绝的是,这个偌大空间里没有一根立柱。这意味着,多功能厅上方的桁架将是超长跨度。

施工单位中建八局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副经理国宏雪介绍,最长桁架的跨度超过72米,重量逼近200吨。如此大跨度和重量级的桁架,传统的吊机根本无法完成吊装,最终是由两台荷载各超过400吨的履带吊机“合力”完成。在缜密的吊装方案下,这一庞然大物半小时就完美就位。

记者在现场看到,多功能厅屋顶上,纵横交错的钢管粗细不一。据介绍,其中最粗的钢管直径达800毫米,管壁厚度达10厘米,由一层层钢板叠加轧制而成。与很多建筑所用钢材不同,这里的钢管耐温差性能更好。据统计,会议宴会厅钢结构用钢量达1.2万吨,多功能厅钢结构用钢量约9000吨。酒店、办公裙楼用钢量约1.9万吨。

眼下,会议宴会厅和多功能厅已进入金属屋面施工阶段。如何呈现出“层波叠浪”的效果?项目技术主管张若豪介绍,偌大的屋面共分成10个轴线、20个区进行施工,每个区的坡面、大小以及天沟的处理方式均不一样。若依靠测量员进行现场测量,根本不现实。为此,他们让三维扫描技术上阵,在现场布置测控点,通过仪器对钢结构屋顶进行扫描后进行反向建模,生成一个三维图像,由此来控制每块金属屋面加工时的大小、弧度和精度等。目前,已有4个轴线的屋面在这一技术的支撑下进行加工,之后将按照相应数据标注完成现场拼装。

保护长江,7万吨泥浆就地处理

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项目是目前滨江大道南侧唯一的建筑物,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下障碍物过多及长江保护蓝线,支护桩基施工中产生的泥浆重达7万多吨,如何处理成了一大难题。

“项目与长江近在咫尺,不能让泥浆对长江产生污染;但若进行外运,不仅容易泄漏也没有可去之处。”国宏雪告诉记者,为此,他们专门购进了一台泥浆处理机,将泥浆进行分离压缩成泥饼,最终,7万吨泥浆变成了70吨泥饼外运。

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项目也是我省首批试点的智慧工地项目。“这个是塔机安全监控系统,在塔吊吊钩上安装摄像头,通过变幅传感器、高度传感器,与操作室内的显示器连接,对塔吊变幅和高度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对吊钩位置的智能追踪,危险状况随时可见。”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的投入使用,相比过去,实现了特种作业人员的可视化、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预防施工过程中超重超载、碰撞等安全隐患,全方位保障塔吊的安全使用。

扬尘噪声监控设备则与现场喷淋智慧联动,一旦扬尘指标超过预警阈值,能自动开启位喷淋系统;同时后台自动发送短信,提醒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扬尘管控工作。

南报融媒体记者 顾小萍

通讯员 胡毓佳 刘凯

(责编:张鑫、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