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區石湫街道“生活垃圾分類培訓體驗中心”一角。溧水城管供圖
一游客在溧水區石湫街道“生活垃圾分類培訓體驗中心”體驗“垃圾分類游戲”。溧水城管供圖
溧水區石湫街道的村民們在宣傳點前了解垃圾分類知識。溧水城管供圖
“村頭溝渠的垃圾沒有了,田間地頭的廢棄塑料袋不見了,家家戶戶門前都擺放了分類垃圾桶,整潔的街道院落和諧統一,跟以前比起來,我們現在住的環境不比城裡差多少。”說到垃圾分類給石湫街道各村庄的變化,石湫街道保潔所農村保潔負責人韓捷說。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如何做?南京市溧水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早在2019年,溧水全區898個自然村已全部完成垃圾分類,農村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區農村地區還指定專人,積極做好垃圾分類設施的消殺和廢棄口罩收集、運輸工作。
轉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在石湫街道,為使村民們的思想意識由原來的“要我分類”轉變為“我要分類”,街道成立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並利用宣傳冊、標語、新媒體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引導。同時,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按照“黨支部書記包村、村支兩委包組、黨員干部包戶”的模式,通過“門前三包”和村規民約、鄉(鎮)街道和村干部專職負責和考核評比等制度,定期開展農戶衛生、保潔員評比等工作﹔還探索建立農戶分類減量掙積分換獎品的評比制度,發動、引導群眾自覺參與、自主管理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制訂農村垃圾分類減量考核細則。
為讓村民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垃圾分類工作,石湫街道還建立了“生活垃圾分類培訓體驗中心”。在培訓體驗中心,街道定期安排經驗豐富的老師,將垃圾分類工作經驗編制成通俗易懂的教材,從“為什麼要垃圾分類”“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的意義”等幾方面為村民普及分類知識,並用PPT直觀地告訴村民垃圾污染對環境和健康造成的危害。同時,老師們還從村民日常家庭生活中產生的生活垃圾講起,向村民講解如何區分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詳細介紹它們的降解時間和危害性。
在培訓體驗中心的分類知識展館,垃圾的危害、垃圾分類政策、分類后的成效、垃圾如何分類等5個大版塊16個分項的垃圾分類知識,通過空間和展覽邏輯劃分為以認知為主的科普教育區塊和以喚醒行動為主的互動參與區塊。這兩個區塊由地面上一個個應景的問題串聯起來,觀眾按動線思索並穿梭其間。同時,觀眾還可以循著地面代表不同垃圾分類的四種顏色線尋找各類垃圾合理處理的方式。
走出知識展館后,就進入了游戲區和垃圾分類體驗區。體驗館設有多台電腦和模擬垃圾分類處,將枯燥的垃圾分類知識融入到游戲和比賽中,增強趣味性,促進知識的掌握。
溧水區城管局環衛科負責人龐照俊說,垃圾分類是破解垃圾圍城(村)難題、減少環境污染、促進資源循環再利用的必要措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推行垃圾分類,不可重城市、輕農村。隻有農村行動起來,與城市保持呼應,保持相同的節奏,才能實現城鄉垃圾分類的均衡發展,才能助力村民提升生活質量,助推鄉村振興。”
5月21日,針對農村垃圾分類的問題,溧水區城管局還在石湫街道農村垃圾分類體驗館開展了“綠水青山 溧水垃圾分類大家談--走進石湫街道”活動,該區城管局、街鎮相關部門負責人、城市治理公眾委員、保潔員、農戶、垃圾分類志願者代表們就涉農街道生活垃圾分類、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如何開展進行了分享討論,對生活垃圾投放方式轉變過程中所存在和出現的新問題進行了探討。(石磊 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