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南京鼓樓段:百年歷史文化"拍岸"黃金岸線

2020年06月09日08:59  來源:南京日報
 
原標題:百年歷史文化“拍岸”黃金岸線

三汊河入江口紅雲橋扮靚濱江。

鼓樓濱江風光帶歡樂舞台讓市民親近長江。

長江邊上的寶船遺址公園,建在600年前的龍江寶船廠遺址之上。

浩浩長江水流至南京,抵河西涵碧樓附近,進入鼓樓段。

長江鼓樓段全長12.2公裡,由南而北,進而由北而東,途經渡江勝利紀念館、下關碼頭、大橋公園、金陵船廠等地,這裡有著豐富的紅色、商業、橋梁等文化遺存。

鼓樓區長江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上下自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全面貫徹落實省、市對長江經濟帶發展各項部署要求,成立鼓樓區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設立區長江辦,制定《鼓樓區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方案》,扎實推進各項相關工作。

6月3日,記者驅車揚子江大道一路暢行,經寶船廠遺址公園、渡江勝利紀念館、下關碼頭、大橋公園等處下車採訪,但見長江波平江闊,碧玉般的綠化帶蜿蜒跟隨,一處處重要文化遺存點綴其間,在“鼓樓濱江風光帶”上疊加的“鼓樓濱江文化帶”已經形成。

連通航海文化

寶船廠遺址公園或造天橋通江邊

“我家就住海德衛城小區,在自家陽台上,既能俯看寶船廠遺址公園,又能看江景。這幾年很明顯,江岸和寶船公園的風景更美了。”3日上午,附近居民紀先生在寶船廠遺址公園對記者說。

鄭和下西洋,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人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書寫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輝煌歷史。

寶船廠遺址公園辦公室負責人朱珺介紹,該公園於2005年7月建成開放,公園文物展覽館一件件展品,將600多年前的航海文化呈現在人們面前。公園內保存著四、五、六號作塘。600多年前,工匠們在作塘裡造船,然后開閘引入江水,造好的船自然浮起,承擔起出海跨洋的重任。

朱珺告訴記者,去年上半年,這裡啟動了景區內和岸線環境整治工程,作塘間堤岸已破損景觀小品拆除工程已經完成,今年將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整治。

近年,因為城市建設的原因,作塘已經不與長江直接相通(中間隔著揚子江大道)。好消息是,根據《南京魅力濱江2035》規劃及南京一江兩岸“九大城市客廳”設計規劃(征求意見稿),寶船廠遺址公園與江岸之間,正醞釀建造上跨揚子江大道的“寶船”特色天橋,打通江東中路與寶船公園、濱江風光帶的連接。

朱珺說,規劃出來后,附近居民們都知道了,大家很興奮,“寶船”再通長江,活力與靈性再現,將助力我國古代輝煌的航海文化進一步名揚四海。

擦亮紅色文化

渡江勝利紀念館“風帆”矗立

記者離開寶船廠遺址公園,繼續沿江北上,約10來分鐘后,形如數組風帆的紅色立柱雕塑映入眼帘。這裡是渡江路1號——渡江勝利紀念館所在地。

71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以雷霆萬鈞之勢摧毀國民黨軍長江防線,南京宣告解放。毛澤東為慶祝南京解放,寫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壯麗詩篇。

2009年,渡江勝利紀念館新館在渡江路1號建成,沿江岸線“畫卷”上新添紅色點睛之筆。

江上,水流緩緩、波光粼粼﹔岸邊,綠植茂密、花團錦簇﹔岸上廣場中央,49根高度不等的紅色立柱組成的“千帆競渡”大型群雕耀眼奪目。其中最高的一根高達49.423米,寓意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大型紅色立柱截面為五角星,在江邊閃耀。陳列在下沉廣場處的“渡江第一船”——“京電號”小火輪,被一圈紅黃相間的船形花卉拱衛其間。

據介紹,去年,為慶祝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70周年,渡江勝利紀念館進行了為期兩個多月的閉館整修和展陳提升。

當年4月23日,該館重新對外開放。“千帆競渡”群雕也同步進行了亮化改造。原本老舊損壞的地燈更換為節能環保、照明度更高的LED射燈。夜晚來臨,“千帆競渡”主題雕塑猶如紅色風帆照亮夜空。

重新修繕后的紀念館成為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感悟紅色記憶的“網紅打卡點”。館內珍藏的豐富文物和史料,讓人們更直觀地感知那段艱苦卓絕的奮斗史。近年來,慶祝“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升旗儀式、為軍屬換發光榮牌儀式、網絡公益健步走活動等一場場形式多樣的紅色主題活動,為鼓樓濱江不斷增添新的人文風景。

“以前,住在江邊會覺得有些荒涼。”紀念館東南側的迎江園小區居民周亮說,“如今濱江岸線美了,來的人也多了,這一帶成了網紅景觀點。去年,我們小區出新改造后,居住環境也日益改善了,傍晚我們經常到江邊散步,周末有時帶孩子去紀念館觀景,滿意度越來越高。”

激活商業文化

下關濱江重現百年前開埠繁華

在長江鼓樓段沿岸中段,有一條極具歷史人文底蘊的“黃金岸線”——下關濱江商務區段。它起於中山碼頭,止於長江大橋,全長3公裡。民國首都電廠舊址、民國海軍醫院舊址、中山碼頭等建筑鑲嵌其中,堪稱“六裡江灘新下關”。沿江邊路,記者看到,左邊是潮平兩岸闊的自然美景,右邊是歷史氣息濃郁的人文景觀,二者交融碰撞、相得益彰。

1899年,南京正式開埠,清政府在此設金陵海關。1930年前后,海關、銀行、郵局等機構相繼落成,旅館、商行、零售商戶來此經商。一時間,這裡既是南京對外的交通窗口,也是商賈雲集的“CBD”。

50多歲的錢莉是商埠街社區黨委書記,也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老下關”。她回憶,2010年前,這一片住著3700多戶居民,民居低矮破舊,江邊雜草叢生,老碼頭、老郵局等歷史建筑也未修繕,整體環境並不好。

下關濱江商務區規劃建設處負責人介紹,2010年,下關碼頭一帶啟動拆遷,下關濱江風光帶建設同時拉開帷幕。在實施動遷的同時,對具有保留價值的碼頭進行改造出新,為市民觀江拓展空間。同時,按“修舊如舊”原則改造出新民國首都電廠舊址公園、民國海軍醫院舊址、鐵路輪渡棧橋等歷史遺存,進一步彰顯該片區的人文底蘊。

不久,鼓樓區在該片區又陸續實施江堤改造、園林景觀建設、道路橋梁和碼頭整治等工程。2014年,在老下關碼頭候船廳舊址基礎上建成下關歷史陳列館,用詳實的圖文、逼真的雕塑、生動的影片,再現當年悠久開埠歷史和繁華商業風貌。

2018年1月,下關濱江商務區段3公裡景觀岸線正式對市民開放,岸線上各個亮點串珠成線,成為彰顯歷史文化的承載地、營造市民親水生活的休閑地和長江岸線特色長廊。

站在建設一新的親水平台前,望著廣闊江面,錢莉笑道:“雖然這一帶的老‘下關’們已經搬走了,但大家還經常回來,欣賞建設一新的濱江風光帶。”

今年5月,南京一江兩岸“九大城市客廳”設計規劃(征求意見稿)出爐,按照規劃,下關濱江商務區段將升級成為下關濱江商務區城市客廳,進一步強調對近代歷史記憶的表達,建設長近1公裡的二層平台,連接中山碼頭、大馬路、老江口等文化遺產,保護並活化眾多歷史建筑,再現20世紀初下關商埠的繁華,利用鐵路輪渡棧橋舊址、下關火車主題公園、南京西站展現近代鐵路文化。

一個更富文化內涵與秀麗景觀的城市客廳即將給這座城市帶來更多驚喜。

豐富橋梁文化

大橋公園段建起濕地公園

6日中午,記者來到長江大橋南堡公園,看江水東流,望大橋雄姿,心潮起伏。

50多年前,這裡架起了中國人民的“爭氣橋”——南京長江大橋。如今,南堡公園橋梁展示館的種種館存,仍在述說著一代中國人奮發自強的感人故事。

在南堡公園附近,記者邂逅金陵三村居民張雷。

張雷是老下關人,他說:“我們那一片,以前觀江看景,要登上長江大橋南堡公園內的一處平台。其他地方很難看到。”

大橋下,南堡公園旁,防洪牆外的江灘,曾經是荒野灘涂,雜樹叢生,零星還有菜地,很難走到江邊,更談不上美景。“城不見江、江不見城”的尷尬,困擾著張雷這樣的老下關人。

這一切在今年2月份迎來了轉機。長江岸線大橋公園段環境綜合整治一期工程於3月1日開始施工。自金川河入江口,往西止於金陵船廠西側圍牆,一期工程全長約870米,面積約10萬平方米,完成江灘的生態修復,並打造濕地公園。

記者看到,施工已近尾聲,一處便民休閑的濕地公園展現在眼前。綠草茵茵取代了荒灘、花開正艷的水生植物取代了菜地、1100米長的江灘景觀棧道取代了田間小路……遼闊、美麗的江景一覽無余。

工程項目現場負責人楊勇介紹,最初施工時,他們用半個月時間來平整土地。然后,新建棧道,打樁、扎網筋、鋪鋼板、噴漆、安裝護欄……到5月中旬,棧道建好。

有了棧道,人們可以憑欄觀江,景色盡收眼底。路燈照明,方便人們感受夜晚的涼爽江風,再也不會有“城不見江、江不見城”的遺憾了。

施工期間,施工方還運來4000噸鵝卵石,加固江岸,防止江水沖塌岸線,並起到美化岸線的作用﹔濕地公園以“日月、沙洲、浪石、城田、山丘”等景觀節點為引領,串聯公園步行線路,方便人們游園﹔種植了垂柳、水杉、黃連木、落羽杉、垂絲海棠、紅葉桃等喬木,鋪設草坪約6.5萬平方米,進一步綠化環境。

施工方在濕地公園內的大橋下方,還新建了實驗墩文化遺址廣場。記者看到一塊碑文介紹:“當時我國尚不具備深水橋梁的建造技術和材料,科研人員和技術工人群策群力,聯合攻關。為使橋墩的承載和穩定達到設計標准,於是採取建實驗墩的辦法以獲得技術參數。此實驗墩完成了所有設定項目測試,為大橋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

本版撰稿 南報融媒體記者 梁聖嵩 王婷婷 王聰

本版攝影 南報融媒體記者 姚強 杜文雙 崔曉 馮芃 董家訓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