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黨政代表團一路向南:看亮點取發展真經

2020年06月14日15:41  來源:交匯點新聞
 
原標題:4天3夜,一路向南!徐州黨政代表團這趟探秘之旅收獲如何?

4天3夜、行程超過1000公裡……6月9日至12日,徐州市黨政代表團一路向南,走進無錫、蘇州、南通三座城市,馬不停蹄開展考察學習。

半天跑一個市、縣(區),全程考察約30個點位。行程安排如此緊湊,徐州為何這麼急這麼拼?

比學趕超!蓄力發展等不得慢不得

這趟行程的起因,還要從一場會議說起。

4月27日,江蘇省2019年度高質量發展總結表彰大會召開。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提出,“要在比學趕超中狠抓落實,在爭先進位中奮發向上,不斷開辟江蘇發展新境界”。

一時間,“比學趕超”成為江蘇上下的“熱詞”,為各地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注入強勁動力。

(肖勇 吳勝/攝)

“比學趕超”,這其中每個字都是等不得、慢不得。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注意到,省裡會議召開三天后,徐州市委印發《關於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的工作意見》(下稱《意見》),從五方面明確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的戰略定位,為徐州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描繪藍圖。

藍圖既定,接下來就是如何謀劃實施。5月7日至8日,徐州召開全市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現場推進會。

(圖片來源:徐州發布 齊浩/攝)

什麼是“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在會上明確,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區域樣板。

所謂“全面”,就是發展要有整體性,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要全面推進、實現全面發展進步,黨的建設要全面加強,不能有“偏科”。

所謂“協調”,就是發展要善於統籌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投資拉動與創新驅動、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人與自然等方面的關系,促進現代化建設各環節、各方面有機統一、協調一致。

所謂“可持續”,就是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切實推進綠色循環增長。

所謂“區域樣板”,就是要縱向比年年有進步、橫向比發展得更好,經得起實踐檢驗,起到示范引領的效應,同時要體現“區域”特色、具有可比性,著眼發展階段相同的地區,或者發展類型相似的地區,或者某一相同領域,能夠發揮優勢、彰顯特色、爭創一流。

怎麼理解?概括起來,就是徐州樹立“兩高兩強”的發展目標: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高、社會文明程度越來越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越來越強。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注意到,徐州黨政代表團陣容強大,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各縣(市、區)一把手以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悉數參加。據“徐州發布”報道,代表團此行目標非常明確:探尋三市高質量發展“密碼”,為徐州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積蓄力量。

行程滿滿!看“亮點”取發展真經

對標先進、取長補短,進一步深化南北合作,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步伐。為此,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市長庄兆林率領的徐州黨政代表團,將此次考察地點選在無錫、蘇州、南通三市。

在這三地,徐州黨政代表團學習考察了哪些地方?又有哪些“亮點”給徐州黨政代表團留下深刻印象?

6月9日,徐州黨政代表團首站來到與徐州頗有淵源的無錫進行考察學習。

為什麼說兩地“頗有淵源”?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查閱資料發現,早在2001年,徐州與無錫就確定南北對口挂鉤合作關系。2006年,隨著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開展南北挂鉤共建蘇北開發區,兩地合作進入新階段。據《徐州日報》報道,全省南北共建園區建設啟動以來,徐州與無錫相繼建成7家南北共建園區,累計引進項目615個、完成投資超千億元。

(圖片來源:今日徐州 徐劍 王耀/攝)

去年,無錫GDP超1.18萬億元,人均GDP高達18萬元、在全國僅次於深圳﹔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4.8%,保持全省第一﹔去年無錫入圍中國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的增量和總量,均為全省第一﹔無錫上市公司總數149家,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周鐵根表示,此次來無錫考察,徐州黨政代表團主要是感謝無錫自南北挂鉤合作開展以來給予徐州的大力支持和無私幫助,認真學習無錫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持續推進轉型發展、高標准打造國際化城市等方面的寶貴經驗,為徐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提供有益借鑒。

在無錫期間,徐州黨政代表團先后參觀考察博世汽車柴油系統有限公司、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華進半導體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朗新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和清華大學無錫應用技術研究院。

代表團表示,無錫堅定實施創新驅動和產業強市戰略,加快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培養壯大龍頭企業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6月10日,徐州黨政代表團來到此次學習考察的第二站——蘇州。

去年,蘇州經濟總量達1.92萬億元,居全國第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萬元,僅次於北京和上海﹔截至去年底,蘇州累計實際使用外資1320億美元,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蘇州以0.09%的國土面積,創造全國2.1%的經濟總量、2.4%的稅收和7.7%的進出口總額。如此硬核實力成就蘇州“中國最強地級市”的非凡傳奇。

去年,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其中蘇州片區就達60.15平方公裡,佔江蘇自貿區一半以上。

今年以來,面對各類風險和挑戰,蘇州經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國際資本更加看好蘇州,蘇州制造業地位得到進一步確立,創新創業活力不斷迸發。

(圖片來源:今日徐州 徐劍 王耀/攝)

在蘇州期間,徐州黨政代表團一行先后考察蘇州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移(蘇州)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蘇州金融小鎮和克諾爾車輛設備(蘇州)有限公司,這些頗具代表性的園區、企業、項目,都展現蘇州在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園區發展和城市建設等方面的新進展。

“多年來,蘇州始終處在改革開放最前沿,各項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創造的許多寶貴經驗,對徐州很有啟示作用和借鑒意義。”周鐵根說。

徐州黨政代表團表示,蘇州干部群眾以國際化視野和專業化能力,加強政策集成、優化營商環境、搭建平台載體,以人才集聚和技術創新為引領,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全力打造新經濟增長極的經驗和做法,很有啟發意義。

6月10日至12日,徐州黨政代表團來到此次學習考察的最后一站——南通。

去年,南通經濟總量達9383億元,比上年增長6.2%﹔人均GDP逾12.8萬元,同比增長6.1%。去年,南通新機場、北沿江高鐵、通州灣新出海口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列入國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今年,南通以“大通州灣思維”對通州灣開發機制進行重大調整,將4個沿海港口納入“大通州灣”,一體化統籌開發,帶動南通乃至全省沿海聯動開發升級。

(圖片來源:今日徐州 徐劍 王耀/攝)

在南通期間,徐州黨政代表團先后考察南通創新區、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工程,並深入如東縣、如皋市、海安市,進園區、走企業、看項目、訪社區。“瞭望君”注意到,《徐州日報》報道了一個細節:大家一路上邊聽邊看邊思考,相互討論促學習。

“瞭望君”注意到,兩個月前,南通市委書記、市長也曾帶著60多位市、縣(市)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前往蘇州、無錫、常州學習考察。徐州黨政代表團到南通考察學習,兩個“上進生”之間擦出很多火花。徐州黨政代表團此次來南通,是想取南通搶抓戰略機遇、擴大雙向開放、培育新興產業等方面的真經。

“南通是我的家鄉,我曾在這裡生活和工作多年,對這片土地充滿感情,帶隊來這裡考察心情非常激動。”周鐵根坦言,南通近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長極加速形成,城市環境面貌越來越美,各級干部干事創業的“狼性”精神勁頭十足,很多改革發展的寶貴經驗,值得徐州認真學習借鑒。

在這樣的交流討論中,南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新成就,特別是如東、如皋、海安三地立足優勢集聚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提升區域經濟實力的思路和舉措,以及干部群眾敢為人先、真抓實干的精神風貌,都給徐州黨政代表團留下深刻印象。

簽約!戰略合作收獲滿滿

此次學習考察之旅,徐州不僅學習到三地先進的經驗做法,更在戰略合作方面收獲滿滿。

6月9日,徐州市市長庄兆林和無錫市市長杜小剛代表兩市簽訂《2020年度南北挂鉤合作協議》。

周鐵根希望,兩地更大力度開展園區共建,更高水平加強產業合作,更寬領域密切交流交往,努力把挂鉤合作共建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為推動兩地繁榮發展、服務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圖片來源:今日徐州 徐劍 王耀/攝)

根據協議,雙方將不斷完善合作共建機制、加強政策制度保障,開展省級高質量發展園區創建,以園區合作和縣區挂鉤為平台深化產業合作,擴大在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文旅產業、教育醫療、人才交流、干部培訓等領域的合作。

加強園區共建。今年雙方將建立健全兩市高層聯席會議制度、園區管理機構、投資開發公司三層管理架構,提高園區頂層決策、協調管理、投資開發等各項工作運行效率。無錫高新區與徐州經開區將共同開展高質量發展“省級創新試點園區”創建。

加強產業合作。兩地將發揮錫徐兩地產業及資源比較優勢,把共建園區產業共建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強政府引導推動,發揮市場主導作用,推動高新產業、企業在錫徐兩地之間跨區域布局,優化經濟發展格局。舉兩市全市之力,打造“無錫徐州工業園區”省級高質量發展創新示范。

兩地將建立健全結對縣區間產業合作交流機制,每年定期組織以共建園區招商推介為主題的產業交流活動。無錫各市(縣)區、各開發區積極協助徐州對口挂鉤縣區招商引資,重點幫助引進投資規模大、帶動力強的新興產業項目。

深化縣區挂鉤。兩地將共同推動江陰市與睢寧縣,宜興市與沛縣,錫山區與豐縣,惠山區與賈汪區,濱湖區與邳州市,新吳區與徐州經開區挂鉤合作深入發展。

根據協議,無錫將繼續把徐州作為優質稻米、油料、蔬菜、水產、畜禽等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基地﹔著力構建兩市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科技為支撐的現代服務業協同創新體系﹔合作探索兩市高校、職校人才資源共享機制﹔充分發揮無錫科技創新資源優勢,探索搭建互利共贏的聯合創新平台。

此外,無錫高新區還與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無錫徐州工業園區合作共建框架協議》,協議將依托無錫優勢產業和先進經驗,以加強無錫、徐州產業鏈雙向聯動融合為主線,致力於將“無錫徐州工業園區”打造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示范區、管理模式創新先行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分工合作協同發展區。

無錫市委書記黃欽希望兩市在“園區共建”上求更大實效,加大干部交流和要素傾斜力度,推動南北共建園區建設走在全省第一方陣﹔在“產業共振”上邁更快步伐,密切對接加快培育特色主導產業,擦亮南北產業合作的優質品牌﹔在“協同共進”上出更多成果,在科教文衛和生態等領域實施更多合作項目,合力打造南北挂鉤合作的新標杆新樣板。

周鐵根希望兩市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突出產業合作,加強創新協作,努力實現合作共贏、共同進步。同時,希望兩市積極探尋合作發展的新路徑,取長補短、相互支持,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努力提升合作成效,在新起點上攜手開創兩市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圍繞深化跨區域合作,發揮國家高新區在地區發展中的創新引領作用,6月10日,徐州高新區和蘇州高新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圖片來源:今日徐州 徐劍 王耀/攝)

建立聯系機制。雙方建立雙邊協調聯系機制,成立合作協調委員會實現長效合作。加強兩區交流互動,組織開展互訪活動,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共同研究確定和推動實施本協議年度合作項目及重點工作。

加強產業合作。雙方瞄准引領性、高質量的重點產業,共建產業合作聯盟,聯合招引重大產業項目,共同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推動蘇州高新區“總部經濟”“飛地經濟”發展,積極探索“公司+基地”發展模式,支持重點產業鏈企業總部落戶蘇州高新區,生產項目落地徐州高新區。

深化科技協同。雙方探索南北產業鏈創新鏈跨區聯動融合路徑,聚焦產業鏈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統籌兩區科技創新資源,聯合攻關突破,積極承擔和實施國家、省重大科技專項,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發揮蘇州科技城先進發展經驗,深化與徐州科技創新谷、徐州產業技術研究院、國家安全科技產業園、國家安全產業示范園區、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在科技創新、運營管理等方面合作。

促進人才交流。研究建立雙方干部互訪、交流、培訓長效機制,積極開展雙方干部的業務交流和相互挂職鍛煉,促進在雙方開展聯絡協調、項目洽談和活動策劃等工作。

加強對外開放合作。充共享兩區海外合作園區、海外孵化器等平台資源。聯合推動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

開展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兩方面作用,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和利益分配機制,加強要素保障,促進資源有效集聚和優化配置。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指出,徐州聚焦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著力優化經濟結構,大力提升產業層次,在產業轉型、城市建設、環境改善、鄉村振興等方面有很多好的經驗和做法,值得蘇州認真學習借鑒。他希望,雙方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深化交流交往,緊緊依托產業園區合作,大力促進產業協同聯動、創新發展,攜手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南通,圍繞中央、省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部署要求,6月10日下午,徐州、南通兩市各相關縣(市)區簽訂合作共建協議,新沂市與海安市、豐縣與如皋市、邳州市與如東縣、睢寧縣與海門市、沛縣與啟東市、賈汪區與通州區建立合作共建關系。

今后雙方將在產業承接、園區共建、城鎮建設、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領域開展進一步對接合作。

(圖片來源:今日徐州 徐劍 王耀/攝)

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希望兩市攜手合作,認真落實國家戰略和省委部署,不斷深化重點區域、重點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產業雙向互動、協同發展的戰略聯盟,共同打造板塊合作共建、聯動發展的黃金組合,共同打造交流交往密切、融合發展的親密伙伴。

周鐵根指出,雙方簽訂縣(市)區合作共建協議,將推動徐通合作向全方位、多層次邁進。希望兩市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深化產業協同發展、園區合作建設、社會事業共建和人文交流交往。

從這三場簽約儀式中,我們不難看出,徐州正加緊推進省內南北合作,搶抓發展機遇,為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不斷蓄力。

“大風起兮雲飛揚”!相信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徐州,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比學趕超”,一定能邁出鏗鏘步伐,書寫屬於自己的新篇章。(方思偉)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