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崇川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首位區

2020年09月13日07:01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崇川:能量聚合,釋放1+1>2效應

9月10日,南通市崇川區舉行第一次黨代會,南通市委常委、崇川區委書記劉浩向全區黨員干部發出“動員令”:“十四五”期間,發力打造高端產業城、創新活力城、文明品質城、水韻生態城、平安幸福城,目標是2025年GDP突破20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50億元,形成千億級、500億級、百億級梯次產業集群,奮力建設長三角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首位區。

“目前地塊拆遷進度已近80%”“道路、安置房等項目建設陸續進場”……9月9日,崇川區任港灣和五龍匯城市副中心建設指揮部,來自港閘經濟開發區、任港街道、鐘秀街道、永興街道、唐閘街道等數十個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坐在一起,就拆遷、招商、規劃等議題各抒己見。“像這樣的碰頭會,每周一、三、五都要開一次。”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王大鵬介紹說。

任港灣和五龍匯片區位於南通市主城區西北角,是該市正在著力打造的3個城市副中心之一。該片區因長江、通呂運河、通揚運河等5條河流交匯曾被稱為五水地區。通呂運河將五水地區一分為二,運河以南屬於原崇川區,運河以北屬於原港閘區,兩區曾分別成立五水建設指揮部對片區進行開發建設。

今年2月,南通市級層面推動成立五水城市副中心建設指揮部,統籌推進五水地區規劃建設,打造兩區協同發展示范區域。7月28日,南通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原崇川區、港閘區,設立新的崇川區。隨著兩區融為一體,原來分屬兩區的五水地區也合二為一,變成了“一家人”。

“地塊拆遷統一推進、規劃方案統一設計、基礎設施統一配建、項目建設統一實施……”任港灣和五龍匯城市副中心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顧建華說,新指揮部成立后,原兩區力量重新整合,片區開發建設各項工作推進緊鑼密鼓,行政效能大幅提升。

兩區合並后,南通主城區面積增至234平方公裡,常住人口增至120萬,地區生產總值近140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躋身全省主城區前三,地均產出比肩蘇南。“區劃變更后,主城南北緊密相連、中心城區要素集聚、資源配置效率和行政效能提升。”劉浩說,區劃變更不是兩個區域簡單相加的物理拼合,而是激發潛力、一體發展的化學聚合,在深度交融中釋放1+1>2能量倍增效應。

最近,城南片區虹橋街道黨工委書記龔培湘老往城北的市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跑。上月,龔培湘通過熟人牽線,成功說服香港安能泰制藥集團將其總部及研發基地搬至崇川。但項目落戶需要100畝土地,虹橋街道屬於老城區,已無大片閑置地塊。龔培湘找到土地資源較為充裕的市北高新區管委會,雙方一拍即合。

“項目想來卻沒有地,曾是我們最大的煩惱。”崇川區投資促進局局長王晶介紹,兩區合並后,經梳理,可用工業載體面積增加至近45萬平方米、可用辦公載體逾100萬平方米,產業用地更加充足。“通過對全區產業布局重新調整,兩區合並前不能落地的項目中已有6個落地。”

區劃整合,打開了城市發展空間,曾經的邊緣地區也一躍成為城市發展的中心地帶。目前,以任港灣和五龍匯為龍頭,通呂運河沿線成了兩區融合發展的前沿陣地。

“咱倆就差辦公桌拼一起了!”9月8日,記者採訪鐘秀街道黨工委書記黃悅磊和秦灶街道黨工委書記馬劍,兩人一見面就互相打趣。鐘秀、秦灶隔河相對,分別是原崇川區最北、港閘區最南的兩個街道。過去,兩個街道隔河“較勁”,如今,隨著通呂運河由界河變為“內河”,兩個街道融為一體。7月底,鐘秀、秦灶被劃入同一片區——運河兩岸都市新型工業片區,由崇川區級層面統籌部署,以兩街道運河沿線區域為主陣地,合力打造都市新型工業集聚區。

從隔河打擂到跨河相融,鐘秀與秦灶結成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命運共同體”,成為“運河兩岸心往一處想、城市南北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寫照。放眼崇川全域,一盤更大棋局正在鋪展——包括運河兩岸都市新型工業片區在內的11個重點片區均已落子,將構成全區特色發展、一體崛起的“增長域”“引領極”。

“南通城市化主要要素資源集聚在崇川,經濟高質量發展主戰場在崇川,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創新實踐主陣地也在崇川,新崇川已站上南通發展的C位。”崇川區委副書記、區政府籌備組組長黃衛鋒介紹,上半年,全區深入實施“招商引資突破年”行動,日新智能電器、融創文旅等一批優質項目扎實推進,車聯網示范應用項目入選省十大標志性工程,項目考核全市排名持續進位,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63.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6億元,服務業增加值等11項指標全市第一。下半年,該區將充分釋放區劃變更帶來的紅利,為全市沖刺“過萬億”扛起主城區責任擔當。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