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健全完善无锡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发布。其中各市(县)区“按纳入长效管护整治范围的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安排经费”“对连续3次所辖村列入‘黑榜’的镇,调整镇相关负责人”等规定传递出鲜明信息:今年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铁腕”推进,标本兼治。
近2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至去年所有村庄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目标。让乡村长久美,还需加强管护。《意见》明确,要健全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有督查评价的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常态化、精细化、全域化,打造富有江南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管好人居环境,前提是经费到位。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包括垃圾收集、村庄道路、绿化、河道、路灯等维护,一般一个行政村一年要200万元左右,以往大部分由村集体承担。这使经济实力较弱的村,一些管护项目只能暂时性、表面化。《意见》明确,今年起市(县)区也要“伸手相扶”,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安排长效管护整治经费。
让每个自然村按规划实行分类管护是《意见》亮点之一,弥补了以前整治方向、内容较粗的不足。今年起,规划发展村都要按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融的新风貌,一般村庄要着重做好垃圾、河塘、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全面达到干净整洁有序。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核心区域周边的村庄要加快整改。
以前管护效果评价笼统,导致整治成效难以持续的老问题今年将得以破解。“如整治和长效管护未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部门分工不明确的,说明其组织领导不到位,各扣2.5分,没有细化管理网格、未实施动态管理的,说明制度建设不到位,各扣2.5分……把以前方向性的考评细化成具体的考评标准,指向性、可操作性更强,能更精准地推进长效管护。”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意见》还明确,相关考核评价标准中,市(县)区占40分,考评指标为组织领导、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资金保障等6个方面;村占60分,考评指标为村庄风貌管控、垃圾处置、水环境管护等8个方面。这更好地彰显了村庄整治和长效管护市(县)区、镇、村责任共担的理念。
今年起长效管护不能再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先攻克重点、难点、薄弱环节,否则考评机制“零容忍”:村庄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存在严重问题的,重要节点、核心区域脏乱差现象严重的,群众满意度低于60分的,都将被“一票否决”。
严格的督查机制、有力的激励奖惩机制,是推进长效管护的有力抓手。今年起每年3次第三方实地暗访测评并设立“红黑榜”,市级相关部门和市(县)区、镇开展抽查、巡查,以及聘请义务监督员、建立APP网络平台、采用无人机拍摄、卫星遥感技术等举措,形成了全面、深入的督查机制。
列入“红榜”的村,每村奖励20万元;长效管护不达标的将受到问责惩戒, “对连续3次所辖村列入‘黑榜’的镇,调整镇相关负责人”,“对进入‘黑榜’村数多的市(县)区负责人进行末位约谈”——这些首次推出的举措,彰显了我市拉长村庄环境整治“短腿”,打造生活生产生态相融的新农村风貌的决心和力度。(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