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江蘇時刻 系列報道

南京:政府救市+企業自救 服務業復蘇進行時

人民網記者朱殿平

2020年04月13日07:03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疫情后第一次出門用餐,周琳(中)獲得了建鄴區送出的5萬元紅包 邵丹攝

“哎喲,真是沒想到!”疫情防控形勢穩了之后,南京市民周琳帶家人出門打牙祭,居然被5萬元大獎砸中,成為“2020建鄴遇見你·消費春天裡”首位特等獎獲得者。

政府搭台,企業唱戲。3月28日,建鄴區政府啟動這場促進消費的活動,引入多家企業和金融機構合作,共拿出總額260萬元的現金紅包。市民在區內6家商業綜合體、10余家規模以上的餐飲企業使用雲閃付單筆單桌消費滿100元都有一次抽獎機會,最高獎金5萬元,周琳就是這樣成為幸運兒的。

服務業是城市經濟的重要動力和城市活力的重要體現。1個多月來,從地方領導帶頭消費到發布復工工作指引,從發放消費券到消費抽獎送紅包,南京市各級政府主動作為,一手推動商家復業,一手促進市民消費。與此同時,不少商家則轉型線上做外賣,開展社群營銷、直播銷售等。南京服務業正在這個春天裡加速復蘇。

南京新百中心店工作人員在一間會議室內網絡直播“帶貨” 薛源攝

從“帶頭吃”到“發紅包” 政府站台促消費

3月9日,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來到夫子廟景區的一家餐飲店就餐,點了鴨血粉絲等小吃﹔相隔兩天,3月11日下午,南京市長韓立明來到大眾書局新城市廣場店,認真挑選后買了兩本書。

“市長為我們打call,增加了我們門店的知名度,加上政府發放的消費券,也有力促進了我們的銷售。”大眾書局營銷中心經理周凌燕說,目前門店客流量已恢復近半,消費券發放期間的銷售筆數較疫情期間上升約32%,客單價同比疫情期間增加了30%。

隨后,南京各區“一把手”也競相跟進。3月11日,秦淮區發文倡議機關干部帶頭消費,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當晚,秦淮區委書記林濤、區長司勇和部分機關干部一起來到新街口商圈逛街購物、吃火鍋。3月14日,建鄴區委書記沈劍榮來到轄區內的金鷹世界購物中心,喝咖啡、買牛排﹔3月15日,浦口區舉辦“放心出門,安心消費”專題活動,區委書記祁豫瑋買了盱眙龍蝦、蓮藕汁,區長曹海連買了蘋果、草雞蛋﹔3月21日,棲霞春季美食節開幕式上,棲霞區委書記黎輝、區長王生也以實際行動帶頭消費,購買了米糕、網紅蛋糕和蘆筍等產品……

領導干部帶頭,率先傳遞了消費復蘇的信號。在此基礎上,南京市又出台《關於進一步優化生活服務業疫情防控措施加快全面復工復業的工作指引》,提出對前期已基本全面復工的商場、購物中心、超市、便利店、農貿市場,進一步精准防控措施,推動復工達效﹔對尚未全面復工的餐飲、咖啡店、茶社、家政、上門維修、洗染、婚慶和商品交易市場等經營單位,加快推動全面復工。

3月13日,南京市發放總額3.18億元消費券的消息迅速刷屏。除了困難群眾、工會會員、鄉村旅游三類消費券按系統內有關要求發放外,共計5000萬元的餐飲、體育、圖書、信息等四類電子消費券,分三輪公開進行網上搖號發放。秦淮區也推出了總額1000萬元的消費券,包括總價值300萬元的現金消費券和700萬元的燈會、景點門票。活動發布后,該區重點監測企業進店客流增加了15%至50%,營業額陸續恢復至去年同期的6-8成。鼓樓區則創新推出餐飲復業保障險“康保保”,分別為消費者、從業員工、餐飲業主三個群體提供疫情保險保障。

南京某商場內的一家餐廳門口,幾位顧客正在排隊 朱殿平攝

五星級酒店線上賣起大肉包 企業花式自救

3月31日中午,南京華採購物中心五樓一家川菜館門口,10多名顧客正在排隊。“政府、商場都有優惠活動,下館子的人越來越多。”餐館工作人員介紹,除了接收南京市發放的100元消費券,這家店還可享受建鄴區推出的“滿100元抽現金紅包”活動,此外商場也為會員顧客發送了50元消費券。多重優惠疊加,吸引了不少“吃貨”出動。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除了扶持政策的刺激,此次疫情也倒逼企業轉型線上營銷。作為江蘇省第二家挂牌五星級酒店,金陵狀元樓酒店是因地處夫子廟景區,假日型經濟明顯。往年,春節假期也是酒店營業的黃金檔,今年受疫情影響,酒店營銷遭遇“滑鐵盧”。從1月中旬開始,酒店就陸續收到年夜飯、客房的退訂信息,年后的生日宴、公司會議等也陸續退訂。

“等著不行,我們必須開始生產自救!”金陵狀元樓酒店總經理何金鎖說,正月初四開始,他們推出了定制盒飯業務,並逐步擴大產品范圍,從大肉包、三丁燒賣、蘿卜絲酥餅、青團到龍蝦等30道熱菜,300多名員工在朋友圈啟動全員營銷模式。“一個月累計營收額約70萬元,相當於是過去的零頭,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隨著堂食陸續恢復,酒店也推出了相應的優惠措施,吸引更多顧客到店消費。

轉型線上成為疫情期間越來越多企業的自救“法寶”。“從2月初開始,我們在抖音、微信都嘗試開了直播。”南京新百中心店副總經理薛源介紹,通過網絡直播,商場日均銷售額約30萬元,“是困難時期非常好的補充”。同時,商場成立“勞模管家和黨員突擊隊”,為消費者提供快遞等服務,緩解疫情期間物流停擺的問題。

“從線上微信購書群、線上商城到抖音視頻薦書、線上直播,這對我們當然是挑戰,但更是創新的機會。”周凌燕表示,在疫情期間,各連鎖直營店均開設了讀者線上購書微信群,年后至現在已發展到40多個。他們還錄制了公眾號圖書查詢的教學視頻,讓讀者可以通過公眾號進行線上自助查詢,確定有書后線上付款,店員將圖書消毒包裝,快遞到讀者手中。最近,他們也在積極參加“最美書店”等的申報,爭取政府資金扶持。

消費券外還能做什麼?專家建言精准施策

在何金鎖看來,從領導干部帶頭消費,到政府發放消費券,一系列舉措都在刺激市場的復蘇,市民的消費需求也在逐步釋放。但是疫情短期內看還不能完全結束,市場的全面恢復仍需時日,“目前政府部門出台的租金減免等政策隻到3月底,希望能考慮政策的延續性,給企業更多的時間恢復元氣。”

“我們可能會是最后一批復工的企業,因為我們的演出團隊都是從國外來的,而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不容樂觀。”疫情發生后,南京好樣華採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經理張朵一直憂心忡忡,該公司經營的親子劇場已經停擺了好幾個月。她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考慮到民營文化公司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共渡難關。

南京財經大學教授、江蘇現代服務業智庫首席專家張為付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從時間節點上看,目前最基本的生活消費是需要的。南京向公眾發放消費券,不光是消費券本身的意義,更多的在於撬動潛在消費需求,“消費券本身規模很小,但其撬動的杠杆效應是巨大的”。再往后看,則要更多關注公眾的發展性消費需求,加強對文旅、健康的消費促進。同時,要重視汽車、家電等大宗耐用品消費,鼓勵以舊換新等政策,引導消費升級。

“服務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復工復產,對穩定就業、穩定社會秩序具有重要意義。”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周小虎說,除了地方政府出台各項扶持發展的政策,像餐飲企業還面臨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方式等考驗,部分傳統企業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思路受限制等情況,如何幫助這些企業建立新的思維方式、管理模式,創新業務形式,還需要更多考慮。

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胡國良表示,受疫情影響,傳統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都遭受重創,當下政府採取的主要措施是刺激經濟,局限於對傳統服務業的扶持。“傳統服務業恢復的杠杆點是消費,生產性服務業恢復的杠杆點則是成本,要減稅降費、降低資金等,給企業充分現金流。”胡國良指出,生產性服務業依存於實體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的發展則依賴於保証供應鏈,以及營商環境的恢復和完善。“服務業復蘇,關鍵在於根據不同服務業的特征,針對性地進行精准調控、精准施策。”他說。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