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重塑交通新格局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2020年05月18日14:43  来源:海门之窗
 
原标题:重塑新格局,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城市和交通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关键所在,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海门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城市交通加快转型作为“三件大事”重要内容之一,牢牢把握城市交通转型发展的宝贵“窗口期”,全力争取和推动重大城市交通建设项目快落地、快见效,加快提升海门城市发展能级。

4月26日,南通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绕城高速、北沿江高铁等通道、枢纽工程被列入今年开工项目,南通新机场、海太通道、崇海过江通道被列入前期储备类项目。这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与我市密切关联,带给人们对海门未来区位优势和城市发展的无限遐想。

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通江通海通上海连南通主城的区位优势,全面重塑海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格局。

站在新时代发展风口上的海门,已经按下城市交通转型“快进键”,一座让老百姓自豪、投资者称赞、外地人向往的江海魅力新城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抢抓百年未有之机遇,

打造立体交通网络

100年前,张謇先生在发展实业时倡导说“道路交通者,文明之母也,财富之脉也”。老先生的远见卓识让人佩服。100年后,随着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通州湾建设江苏新出海口等一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特大交通枢纽工程的推进,海门站上新风口,迎来交通转型发展的黄金期。

市委书记陈勇多次强调,要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着力构建内畅外联、互联互通、公铁水空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升级、扩容、增量交通建设战略,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相继竣工。2019年1月5日上午8时18分,随着汽笛一声长鸣,K8501次列车缓缓驶出海门站,海门市民在家门口坐着列车去远方成为现实;去年9月28日,我市境内第二条高速公路海启高速建成通车,进一步拉近了海门沿海地区与上海浦东以及苏中、苏北地区间的距离;去年10月11日,“绿巨人”首次停靠海门火车站,标志着海门进入动车时代……内畅外联的交通路网格局进一步形成。

“五一”小长假期间,G228三星段、G345东延、港西路南延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现场热火朝天,施工人员一个不休,利用黄金施工季节,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全力将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今年是“重要规划调整年”“重大项目落地年”。该局紧贴“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及时调整规划方向,编制完成《海门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启动“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布局全市快速路网,落实交通项目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围绕“公铁水空一体化”发展目标,加快过江通道、北沿江高铁、高速路网报批筹建步伐。

近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我市崇海过江通道被列入其中,这是继国家《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发布后,该通道再次被国家层面规划纳入。海太过江通道已确定高速公路项目招标代理单位,国土空间规划已完成送审稿编制。北沿江高铁明确了在我市设置海门北站,设计单位已进驻开展定测作业。

有江有海是上天赐予海门的资源禀赋,在新一轮交通建设大潮中,海门向世界“开放”的同时,机遇、资源、空间也向海纳百川的海门呼啸而来。

“三城联动”开发,实现“业态、形态、生态”融合

当前,不管是北部新城,还是南城、老城,到处是塔吊林立、机声隆隆的建设场景。海门城建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城市建设是推动海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海门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以加快城市转型为目标,实施了北部新城、创新南城、宜居老城“三城联动”开发战略,实现“业态、形态、生态”融合发展,拉大了城市框架,完善了城市配套,提高了城市品质,提升了城市能级。

北靠G40沪陕高速、东至瑞江路、南临海门河、西接江海路的区域,被确定为北部新城的核心区,约有8.7平方公里,随着宁启铁路二期开通、北沿江高铁筹建等,这里将成为海门乃至沿江城市带上的一个交通枢纽,对推动海门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市委、市政府将北部新城作为城市建设的一号工程,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发展以总部经济为核心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打造跨江融合、对接上海的前沿阵地。经过一年的建设,宏伟路北延、红海路、中海路、岷江路、北海路跨圩角河桥等一批道路桥梁竣工通车,公共配套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今年我市围绕北部新城出形象,系统谋划功能业态、建筑布局、配套设施、开发强度,全力推进功能性配套工程,招引总部经济项目。当前,北部新城建设的领衔工程江海路快速化改造北段正在封闭施工,森林公园施工图设计完成,施工单位进场,都市五星等安置房项目加快建设,康佳华东总部计划年内开工,新城小学、中医院新院、邻里中心等功能性配套工程按序时推进,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位于长江路西侧的府南地块生态走廊、聚贤路施工现场,挖土机、推土机紧张作业;长江路东侧的东洲仁恒学校进入二次结构、水电安装、外立面装饰等施工;不远处的文化中心图书馆项目办公区及书库结构封顶,文化中心剧院项目工程桩施工已全部完成……今年以来,创新南城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我市围绕创新创业的总体定位,引进各种要素资源,精心布点研发中心、文化创意等高端业态,培育楼宇经济,把创新南城打造成为人才荟萃、创新发展新高地。

在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的同时,我市加大对老城区部分区域、道路以及老小区的提升改造力度,让老城区更加宜居。201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对原市政府区域、体育场周边进行改造。今年1月,师山广场空中跑道正式开放,集体育、文化、健身、休闲为一体的城市体育文化综合体成为老城区城市“双修”的标志性工程。坚持“轻重缓急”原则,每年投入千万元对老小区进行改造,仅去年就完成富民新村等9个老小区改造,青溪园等15个园林绿化工程完工,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今年我市计划完成6个老小区改造,完善“城市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体系,新增城区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全力打造公园城市。

“微治理”,提升城市颜值

干净整洁,是海门城市留给来海客商的深刻印象。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管理,实施了城市“微治理”专项行动,集中力量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补齐城市短板,提高城市品质,提升城市颜值,扮靓城市形象。

城市“微治理”开始于2018年,我市决定利用三年时间,统筹推进城市微更新、畅通城市微循环、优化城市微服务。

在新近召开的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冲刺动员大会上,陈勇指出,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最难克服、最易反弹,必须下大力气尽快加以整治。

今年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决胜之年,也是城市“微治理”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我市强化市容市貌提升,突出抓好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郊接合部等区域整治,规范户外广告、店招店牌设置,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强化重点区域交通组织和路面疏控,开展运输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严管严治交通乱象。(下转A2版) (上接A1版)推进公共停车场和智能停车系统建设,计划再增停车泊位420个。全面推广垃圾分类,规范建筑、餐厨、有害垃圾处置,城市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100%。实施小区管理规范提升工程,常态化整治违法建设、毁绿占地等问题,引导群众养成规范停车、文明养犬等行为习惯。加强城市水电油气等基础设施安全监测,健全桥梁、管网、排涝设施建设管理标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微治理”不是小修小补,而是更加关注城市治理的“微观空间”。市住建局表示,将围绕职责,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市监局对全市6000余家小餐饮、小食杂店、小作坊、农贸市场开展整治,对重点顽疾实施“一场一策”,派人驻场,集中火力打好“歼灭战”。市城管局持续保持对违法建设、户外违规广告、渣土运输车“抛洒滴漏”等重点领域的高压管控态势,狠抓重点问题整治……城市“微治理”提升了城市颜值和气质,吸引着更多有意投资海门、落户海门的优质项目和优秀人才。

江风海韵在这里流淌千年。如今,站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叠加机遇的风口上,海门这座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的城市,正以国际化视野谋篇布局,以重塑格局的大手笔绘就施工蓝图,以绣花功夫精细管理城市,生态宜居、独具魅力的江海之城正在靓丽呈现。(陈亚东 吴永生 戴跃华)

(责编:唐璐璐、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