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市委书记齐家滨: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2020年05月29日17:11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市委书记齐家滨做客“‘新小华’两会茶座”。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肖 勇摄

5月26日,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市委书记齐家滨做客“‘新小华’两会茶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畅谈如何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千方百计稳住“最大的民生”

新小华: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工作报告将“着力稳企业保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常州是经济大市、人口大市,如何克服疫情影响,稳定和扩大就业?

齐家滨: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六稳”,第一稳是稳就业;“六保”,第一保是保就业。就业稳则民心稳,民心稳则社会稳。

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目前,常州制造业就业人员接近100万人。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在落实好防控措施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出台“惠企20条”“稳增长26条”“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30条”“用工保障9条”等政策措施。这一系列措施就是为稳住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进而保就业、保民生。截至5月中旬,全市净增就业1.55万人,就业形势稳中有升,经济发展态势向好。4月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工业用电量增长7.5%,增幅位于全省前列。

贯彻落实两会部署,我们将更大力度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重点是“稳”“扩”“保”——

稳住经济基本盘。市场主体稳,则就业稳、收入稳、消费稳、预期稳。“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生动形象、很接地气。我们将进一步落细落实国家、省市惠企政策,加大对制造业、服务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扩大就业容量。抓住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一批就业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要生态环境项目建设。有了大项目就稳住产业链供应链,稳住企业保住就业、扩大就业。

保重点群体就业。聚焦高校毕业生、新增登记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落实就业优先一揽子政策,全年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6万个,帮助3.5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定向提供3万个农民工就业岗位,全年实现新增9万人就业目标。

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新小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决守护人民健康”。常州将有哪些新举措?

齐家滨:这次应对疫情,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哪里有短板,改革举措就往哪里聚焦;哪里有民生关切,制度建设就在哪里强化。主要从3个方面发力——

深入研究科学规划。首先,深入查找全市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环节、突出短板。其次,财政投入要跟上、要加大,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优化卫生资源布局,抓紧建好一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建强专业人才队伍。着眼长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高疾控机构人员能力,充实基层社区公共卫生力量,做到平战结合,确保关键时候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以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契机,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聚焦“八个更”精耕细作

新小华:近年来,常州涌现一批在全省叫得响、在全国有地位的特色民生品牌。常州将如何发挥优势、擦亮品牌,用更多更实的举措增进群众福祉?

齐家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

常州高度重视民生建设,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占比超过75%。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缺不缺”问题,更要关注“好不好”“优不优”问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我们将聚焦“八个更”精耕细作:“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清单。

比如在更好的教育上,抓紧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解决方案落地,加快教育供给提档升级,3年内投资150亿元实施149个学校重点项目,新增学位近5万个。在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上,加快老城厢复兴,推进新城区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在更优美的环境上,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以最大决心、最坚决态度破解“化工围江”难题,推进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关停、腾退、复绿,让长江常州段绿起来、靓起来。(黄 伟)

(责编:唐璐璐、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